接軌國際的關鍵 在於了解文化差異


為因應全球化趨勢,提升英語力已成為一個國家要邁入國際化的重要因素,行政院在今年通過「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要由民間到政府,全面帶動國人學習英語的學習力與實踐力。

負責執行計畫的行政院研考會責任重大,研考會副主任委員魏國彥語重心長地說,「要提升國人的英語力,不是只把台灣變成英語教室」。一個國家夠不夠國際化,與每個國家的文化土壤不同有關。以美國來說,美國是民族的大熔爐,有來自各地的民族,對他們來說,國際化、多元化是很自然的事,習慣與有各種口音的人相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不需要「認真」地去談國際化的問題,因為已經融入在生活中;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讓「國際化」融入我們的生活,讓「國際化」在台灣也成為很自然的事。

 

把資源帶進社區

推動英語學習

談到國際化,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語言」,魏國彥副主委說,現在,研考會推動的「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並不是要把自己變成英語教師,也不是覺得現在的教法有什麼問題,只是想整合動員各部會和地方的資源,播出學習的種子。現在,研考會與教育部將動員各縣市的教育系統,由受過英語訓練的這些大學生,把英語建構環境的力量散播出去。

魏副主委說,提升英語力,不止是把學校的一個教室改成英語檢測成績;我們希望學生走出校園,和地方的餐廳或是商店合作,選定一天在店裡全說英語,這是很靈活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玩,慢慢就會玩出創意,培植出一些成果;如何讓全民親近英語,創造聽和講的環境才是重點。我們期望英語學習是從地方全面推動,在人力基礎上結合教育系統的資源,由大學生把這樣的教育資源帶進社區,英語學習就可以跨出校園。

魏副主委提到,政府推動國人英語力,集結了文建會、內政部、教育部等各部會的資源,再從地方垂直下去,從各縣市的中小學、大學都加以整合,才能有效地涵蓋每一個層面。

 

聽出文化內涵

才能深入溝通

魏副主委說,推行英語力的同時,回頭來看,台北市已經是國際都市了,連菜單上都有英語了,我們到底還差什麼?很多人以為是我們英語不夠好。其實談到英語的能力,很多人討論的重點都停留在會不會說、能不能說英語,但真正的問題在於:「說什麼」。我們常在乎,你會不會說,而忘了你會不會聽。

學習外語,我們常掉進形式內,卻忽略了「內容」;魏副主委指出,在很多場合聽到很多政府內部或商界的朋友說他們「聽不懂」。這代表二個層面的意涵,一是他們聽不出語言裡的文化差異;其次是他們喜歡說,而不喜歡聽。很多人學英語是為了炫耀,跟老外聊天會不斷強調自己有多好,國家多有競爭力,世界排名多前面,卻從沒有想去了解、欣賞其他國家的文化。因為英語不是每個人的強項,說語聽的時候不免有些心虛或自卑,就想在自卑裡找到驕傲,學英語似乎是為了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國家的競爭力,而忘記了語言是為了互相了解。

魏副主委說道,他曾在某個場合中,接觸到一名新加坡某公司的韓技亞洲區負責人,這名韓國高階經理人,不僅英語流利,聊天中他竟然主動提及台灣的金門高粱,甚至知道酒精濃度58度的口碑最好,還不斷誇獎金門高粱有多了不起,讓在場的台灣人大感親切,但現場卻沒人可以回應這位韓國人說,韓國也有什麼美酒佳釀。魏副主委說,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才是真正展現自己的國際觀,更能贏得異國友人的尊重與友誼,而這名韓籍經理人,正展現了真正的國際化精神──對異國文化的理解。

 

培養閱讀力

打開生活經驗之窗

所謂的國際化,除了語言,還必須建立吸收國外知識與資訊的習慣;語言只是一個載體,內容才是重點,否則就算說會英語,也不算成功的對話。魏副主委說,我們不能只侷限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必須將視野拓展至其他生活領域,而「閱讀」正是開拓眼界最好的方法;從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多閱讀相關的書報雜誌,就能打開不同的視野,例如和外國人聊天,聊聊棒球是不錯的話題,但不能只聊王建民和洋基隊吧,要從閱讀去打開自己的生活經驗之窗,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在何時會用得上。

魏副主委說,他是念地質的,但年輕時也讀齊克果、談存在主義,因此認識了不同的朋友,也開拓了自己的生活環境,閱讀的附加價值很大。所謂與國際接軌,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語言溝通,更重要的是閱讀力,要有好的閱讀力,才能掌握各種知識,資訊蒐集的競爭力就在其中。

 

大學通識教育

認識世界的基礎課程

他談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通識課程,就是要讀完東、西方經典作品20本,像聖經、中國的老子等。「我認為,所謂通識應該是做這樣的事,一種很重要、很基礎的課程,讓學生對世界和社會有基本認識」。

現在大學教育的通識課程,是每個年輕人可以打開自己眼界的機會,只是現在學校通識課程有種愈開愈窄的傾向,有點可惜。像在美國耶魯大學,大一分成4大領域,學醫的人除了生物、化學,也要學經濟、社會,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眼界自然不一樣。

魏副主委說,台灣的閱讀風氣不盛,也有可能是太急功好利,都以為念文學、念歷史的人找不到賺錢的工作,但想想看,現在的行政院吳敦義院長是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HP(惠普)的前總裁菲奧莉納(Carly Fiorina) 也是學歷史的。

很多人以為英語好就是國際化,就有競爭力,但競爭力是什麼?魏副主委說,競爭力不是用來評價一個人能夠賺多少錢。閱讀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要進入更賺錢的市場。一個人究竟要學習什麼?是要學習「學習的能力」,語言也是如此,要看的是你有多少學習的能力,惟有持續不斷的學習,才能在國際社會上保有競爭力。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