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國際競爭力 昂首迎接新時代】 專訪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朱景鵬


 

       「以英語力迎向全世界」不只是口號,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合力推動下,已經化為實際的行動!

 
       在外國人眼中,福爾摩沙(Formosa)真是個好地方!近年來在政府與民間積極攜手推動國際化的努力下,讓外國人在臺灣倍感親切,從計程車司機到餐廳菜單,在臺灣食衣住行講英文「攏ㄟ通」,行政院研考會主委朱景鵬說:「我們努力讓更多的外國人親近臺灣,同時也讓臺灣迎向國際。」
 

       這是趨勢也是現況,98年臺灣國際觀光客達440萬人,在臺外國人也有55萬人,再加上兩岸今(99)年9月21日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生效之後,將吸引更多的國際人士來臺,足見臺灣社會現況「人口流動國際化」的現象。
 
生活中落實 推動英語力計畫
 
       有鑑於此,「臺灣走向國際化」絕對不只是喊喊口號而已,而且就從你我的生活中開始落實。對內,積極培養國際人才;對外,營造優質的國際生活環境,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行政院從97年8月27日成立「營造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經各部會的共同努力,完成中文譯音回復採行漢語拼音、加強外籍人士生活諮詢服務、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臺等相關政策及措施,逐步落實培養英語力與營造友善國際生活環境。
 
       朱主委強調,加強臺灣的國際化環境,絕對不僅於硬體的建置,更重要的是軟體的提升,還要考量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除了打造雙語旅遊服務網、更提供多語文專人旅遊諮詢服務(如交通部觀光局臺灣觀光資訊網www.taiwan.net.tw)、建置多種語文版本的全球資訊網站(如行政院新聞局),還有加強從業人員外語服務能力訓練。另一方面,為了讓外國人在臺灣能夠輕鬆暢遊,政府也陸續建置漢語拼音的生活環境,如中文譯音轉換系統、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更新線上地名譯寫系統、趨勢臺灣地區鄉鎮市區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中英對照、中文地址音譯系統、護照中文姓名中譯英系統等,使拼音趨於一致清楚。對此,朱主委說道:「過程中當然發生很多趣事,像是地名英譯或是政府單位的英譯,其實未來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他說,以監察院來說,臺灣直接翻成「Control Yuan」,一開始外國人看不懂什麼叫「控制院」,到底是要控制誰?但後來也就慢慢習慣了。另外,馬路上的地名路標也出現同樣的狀況,例如,「木柵」到現在還有「Muzha」及「Mujha」等兩種不同英譯。「這表示我們真的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朱主委強調,由此也可看出「國際化」的環境不是中央單位負責即可,連地方政府的腳步也要同步才行。
 
提升英語力 讓臺灣與全球更緊密
 
       知名作家兼玩家褚士瑩曾說:「語言是打開世界之窗最重要的工具。」精通十國語言的他,在國小三年級就已經夢想環遊世界,十多歲開始周遊列國,至今還在進行中,每年的飛航里程數可以繞地球六圈。或許我們不用學會多國語言,但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當前,全球有三分之一人口學英文,包括曾排拒英語的部分歐洲國家與向來不擅英語的日、韓,也不得不面對此一潮流,使提升英語的政策蔚為風潮;因應此一時代趨勢,行政院98年9月通過「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五大策略的執行,將增進臺灣人才的英語力與城市國際化,讓臺灣與全球的連結度更廣、更緊實!
 
       為此,行政院核定計畫,從99年1月到101年12月止共三年,積極培育國際化人才及營造國際化環境,其中主要推動項目如「建置英語情境學用場域」,在校園教育體系外,建置英語情境學用場域,活化英語學習環境,提升國人學習興趣,99年3月同時函頒「建置英語情境學用場域99-100年度領航計畫」,結合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規劃在校園周邊結合學校、社區及商圈,開發在地生活與特色的英語情境課程教材,打造商圈英語街,型塑國際化生活環境。
 
       「我們希望地方政府能全力合作,民間團體也能發揮力量,共同達成培養英語力的目標。」朱主委說,中央與地方是夥伴關係,應攜手追求全面性的目標。「英語服務標章(English Services Emblem)」同樣也是重點推動工作,因為臺灣是美食天堂,外國人來臺一定會到處找好吃好玩的,如何讓外國人輕鬆大啖道地美食、方便購物,是此項工作重點之一。「在德國有一個笑話,外國人到德國餐廳吃飯,由於現場沒有英文菜單(Menu),所以不曉得要點什麼,就畫了一朵香菇,沒想
到服務人員竟然拿了一把傘給他。這就是語言溝通的障礙。」朱主委強調,提升英語力的目的就在於跨越語言的障礙。
 
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
 
       儘管臺灣努力朝向國際化發展,競爭力也逐年提升,但臺灣的國際化環境、英語能力以及英語人才培育方面,尚可借重亞洲其他國家的作法,給臺灣更多的啟發。韓國政府在西元1994年任命「總統指派教育改革委員會」推動在2013年以前聘用2萬3千名新的英語教師,編列預算高達41億美金,目標是使韓國高中生畢業時使用英語表達無障礙,而2008年新上任的南韓李明博總統也希望在2013年立下一個里程碑,讓英語普遍適用於各類課程。「南韓只有近5千萬人,面積9.9萬平方公里,這樣規模的國家與人口,居然花費41億美金在改善英語教育上,值得我們佩服並警惕。」朱主委說。
 
       以非英語系的國家來看,新加坡將英語列入官方語言之一,且多年來持續推動講標準英語運動。馬來西亞更是大力推動英語教育,包括2007年啟動「超越邊界(Beyond Borders)」教育計畫,推動小學英語教學,並以國產英語卡通運用於兒童英語教學。
 
       日本近年來亦逐漸感受到英語能力的壓力,2008年教育顧問小組建議政府採取措施促進中小學英語教學報告。朱主委也分享自身在德國求學期間曾經遇過的日本同學,「他的口語表達能力不算流利,但是在語文寫作方面,真的表現很好。」朱主委也藉此警惕大家,儘管日本過去給人「排斥英文」的印象,但是在國際化的潮流當中,他們的英語力提升相當多,臺灣推行英語多年,更不能被迎頭趕上。
 
       中國大陸學英文的賣力程度更不在話下,朱主委表示,中國大陸最高戰略就是要走向世界,因此他們積極培養國際人才,藉由爭取舉辦奧運等國際級活動的機會,開拓年輕人的視野。「民國96年我接觸吉林大學的學生擔任國際場合的口譯員,由於他有點緊張,遇到貴賓講四書五經要臨時翻譯時,他突然轉不過來,當事人一度幫忙解危,我想這對年輕人來說,就是很好的磨練機會。」朱主委說。
 
       不過朱主委強調,在競爭激烈的年代,許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求他們學第二種語言,「這沒什麼不好,但我認為應該要尊重小孩子的意願,強迫小孩學,若沒有在地化語言環境配合,成效也不彰。」朱主委本身有個正在讀國二的小孩,學英文不喜歡背,只喜歡理解,朱主委也從來不多問孩子的成績表現,「我告訴他不一定要考一百分,重要的是要有成長」他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就知道自己要什麼,做父母的應該要多陪伴而少責罵。
 
 
活化英語學習 加強國際化及友善度
 
       臺灣近幾年積極推動國際化,實施至今,根據2009年針對外籍人士對臺灣國際生活環境的滿意度調查顯示,約有七成四受訪外籍人士對臺灣生活、工作、文化包容與接納及國際化環境的建置等各方面表示滿意。即使滿意度較往年大為提升,朱主委坦言未來仍有許多進步空間,主要推動項目包括有:
 
一、 審慎建置英語情境學用場域,活化英語學習
推動各項措施時應結合地方政府資源與各級學校既有資源,建置英語情境學用場域,並結合圖書館、文化中心、生活美學館等機構,提供英語對話之機會與情境。
 
二、 運用英語力提升城市競爭力,打造國際友善環境
為加速國際接軌,國內重要交通場站、道路標誌、大型設施等公共標示已實施雙語化,但地方縣市等仍有許多指示標誌未採漢語拼音,研考會將配合中文譯音使用原則政策,協助地方政府逐年更新汰換道路雙語標示。
 
三、 運用英語力增進國際服務品質,深化在地服務
包括編製雙語生活指南及生活地圖、加強地方政府合作推廣英語服務標章,推廣「外國人在臺生活服務網」及「外國人在臺生活服務熱線」服務功能、推動外國人申辦服務表單及核發證件雙語化及網路服務功能。
 
四、 強化整合支援國際化推動機制,重視人才培育
透過行政院營造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所建構之跨部會協調平臺,加強「提升國人英語力」等相關政策協調及施政諮詢,各重點機關設置國際業務聯絡窗口,加強聯繫協調及宣導服務,並整合建置國人英語力資訊網,促進業務交流,積極投資培訓國際化人才。「透過中央、地方還有民間的共同努力,加速與國際接軌,拉近臺灣與世界的距離。」朱主委眼中滿是對未來的信心與期盼。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