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EIL 遇上英語教學】 專訪2011 TESOL 年會大會之四位 EIL論壇講者


 

       英語為國際語言(EIL,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的浪潮席捲全球,對於傳統英語文教學帶來不小衝擊與影響,包括教科書內容與設計、英語課程內容規劃、英語評量標準等,勢必都要有所調整與改變。

       此次在TESOL紐奧良年會中,本刊有幸採訪到來自不同國家與領域的EIL專家,包括臺科大副教授Charles Jeremy Sykes、香港大學教授Angel Lin、卡達大學講師Jane Hoelker,以及資深英語教材編輯與作者Dorothy E. Zemach,分別針對EIL現況、教學、教材、課程設計等面向進行討論。希望透過他們的經驗分享,能夠提供讀者對於EIL英語教學有新的想法。

 

English Career可否先請任教於香港大學的Angel Lin教授談談EIL在香港的發展情況

       Angel Lin:Jennifer Jenkins的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現象是存在於香港環境中的。在香港的英語使用者,除了少部分的澳洲人之外,主要還是以非英語母語者為主,包括印度人、日本人、韓國人等其他亞洲地區的人。然而,多數香港學生只希望學習一種英語文—英式英文(British English),這主要是受過去英國殖民的影響,使得社會普遍認為,唯有說著一口標準的英式英文,才能顯出身分地位。基於這樣的社會氛圍,學校內的英語文教材、教學標準等,也皆以英式英文為主;此外,在休閒娛樂、消費文化則深受美國大眾文化所影響,在英語教材中也會出現如何在麥當勞點餐之類的內容。

       香港傳統的英語教學也皆以英式英文為圭臬,因而在學術與教育環境中,學生皆認為英式英文才是正統英文,才是最好的英文,因此儘管以英語交談的對象多為非英語母語者,但香港人普遍以說著一口標準英式英文自豪,並且會看不起、嘲笑其它地區的英語,例如新加坡英語、日本英語等,不過他們卻忽略了自己其實也可能說著港式英文。

       所以,當學生在上印度籍老師、日本籍老師所授課的課程時,會認為這些老師說的英語有腔調,覺得這些老師的英文不好、說著一口破英文,有些同學甚至缺乏尊重與耐心。很明顯地,香港學生在語言溝通方面普遍缺乏適應 (Accommodation)能力。我認為,English不應該只有一種標準,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種英語文(Englishes),正如Jennifer Jenkins所提:成功的溝通在於彼此皆須具備Accommodation技能,尊重差異、適應不同的英語腔調。

 

English Career:EIL在臺灣已經形成趨勢,但就Jeremy Sykes副教授的觀察,目前臺灣EIL教學面臨哪些問題呢?

       Jeremy Sykes:由於臺灣的高中生們都要面臨大學聯考,在「考試主導教學」下,臺灣學生長期以「背誦」為英語學習方式,因為聯考會考閱讀、寫作,老師也鼓勵學生多寫文章、多背單字,才能在聯考時取得高分、進入理想大學。但學生進入大學就讀之後,會讀原文書,卻無法開口說英語。

       面對學生普遍在英語聽力、口說能力方面的不足,儘管EIL已受到重視,但受限於考試制度,大學以下的英語教學方向較難改變;但與職場接軌的大學英語課程就必須要調整為以EIL為核心的英語教學方法,強化溝通式英語、情境英語之技能,為學生在面對未來職場所需要英語溝通能力預做準備。

       以臺科大為例,主要學生大多來自工程、設計、建築等科系,未來皆有機會進入國際型企業工作,因此英語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日後進入國際職場環境時,能夠以英語文進行溝通,所以在英語課程設計上會強化學生們英語對話、溝通的能力,我不會要求學生必須說著標準腔調、標準文法的「完美」英語,我只要求同學之間能彼此瞭解即可,就算用「中式英文」溝通也沒關係。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臺灣高等教育的多數英語老師雖然都在思考該如何將EIL英語教學法融入課程中,卻仍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做,因為EIL教學與傳統教學法完全不一樣的概念,也打破過去20年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訓練、課程規劃等。因此目前臺灣教育單位在致力於提升大學生國際口語溝通力的同時,應該要先正視英語師資培訓的問題。

 

English Career:卡達大學(Qatar University)目前替全球第三大石油公司卡達石油(Qatar Petroleum)進行英語人才培訓計畫,Jane Hoelker是該計畫負責人。可否分享一下卡達石油英語訓練的課程規劃

       Jane Hoelker:針對職場人士的英語能力訓練,有別於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但卻更貼近EIL的核心價值:英語是在國際職場上有效溝通的一種工具。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會以線上工作者所需要熟知、與工作內容相關的英語文能力為主。我們透過不同活動來強化學生在職場情境中的英語能力。

       舉例來說,我們會在課堂上透過Toolbox Talks活動,讓學生針對實務技巧、職場情境、與石油廠安全相關等議題,做簡短的簡報,提升英語口語與溝通能力;Smart Board則是讓學生可以透過類似電子白板的工具,透過英文與其他工作者用互動,強化英語寫作能力。

       針對卡達石油員工的英語能力培訓,我們跳脫了Academic English的教學方法,主要英語課程著重於技術性的職場訓練,因此所教授的英語文課程是以「溝通」為主要目的,內容更為簡單,且教材設計多以各式表格呈現,英語句型也減少被動語態的用法,希望達到更直接、更有效率的溝通,也更貼近國際職場的真實情況與需求。

 

English Career:在EIL的教材部分一直都相當缺乏。Dorothy E. Zemach具有豐富的英語教學教材的撰寫與編輯經驗,您認為在編撰EIL教材面臨哪些困難?

       Dorothy E. Zemach:我們所編輯、出版的EIL英語教材,基於符合大眾、跨國市場的考量,在內容設計上往往必須要做到去文化(culture free),且考量到文化公平(culture fair)的議題,如果只針對某一文化地區編輯英語教材,那等於是放棄其他市場,不符合出版社的成本效益。因此要符合以國際溝通為目地的英語教材,就必須要考量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區的人都可以接受的內容,假如要提供當地文化與英語學習的融合教材,就必須要靠英語老師提供更多在地素材於自己的英語教學課程中,這部分也需要藉由師資培訓,強化老師們尋找當地素材並融入課程的能力。

 

English Career:在EIL英語教學中,還有哪些課程規畫是老師們必須重視的?

       Jeremy Sykes:學生在未來的國際職場上勢必要使用英語與其他非英語母語者溝通,而在數位時代的環境下,透過電話、E-mail、Skype等工具的聯繫方式也日漸頻繁。在溝通模式上,已從過去的面對面,轉變為藉由各種電子媒介傳遞,換言之,在缺乏肢體語言與表情的輔助下,學生對於英語文的控制力須較過去更強,才不會在溝通中造成誤解。因此建議在EIL教材中,應該要加入「透過電子媒介有效溝通、了解需求」的課程,以協助學生透過網路、電話,也能達到國際溝通、國際協商的能力,這將是新的研究課題。

       此外,EIL英語教學也會影響到評量方式,若是以傳統考試來評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很難瞭解學生是否具備國際溝通能力,因此有些老師會鼓勵學生去參加國際性的英檢測驗,以評估學生在面對國際場合時的英語程度,但是在課堂上該如何進行有效EIL的教學評量,仍是值得討論與努力的課題。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