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制度與家長心態須改變/ 新加坡一線教師:重視階段性評量是關鍵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在2004年8月的國慶群眾大會演講中引出了“Teach Less, Learn More”(TLLM)的概念,而這也在全國引起一陣波瀾。李顯龍的倡議點出了教育的核心應從「使學生善於應付考試」轉變到「使學生足以面對人生中的挑戰」。

TLLM 的本質就是減少死記硬背,並著重於學生的反饋、讓他們自行規劃學習進程。舉例來說,新加坡教育部傾力於在學校推動創新與新創事業,並要求老師少教一點,以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

在TLLM 的概念流傳10年後,一些主流學校的教育者批判它是不受控制的得勢。最主要的挑戰是──“Teach Less, Learn More”這個新提議,按照目前的考試制度,並不容易在實施期間達到預期成效。

為了使學生有意義地投入TLLM,老師們必須開發更多的教學策略,但許多第一線的老師因為還沒準備好讓學生在新的模式中學習,而抗拒TLLM。

在初步實踐過TLLM 理念後,這些老師傾向於回歸到他們原本熟知且熟練的教學方式。他們以「新的教學法較消耗時間、無益於提升考試成果」來佐證為何他們寧可回到舊有的教學模式。

 

TLLM 與小學離校考試制度的衝突

事實上,這些批評的確有幾分真實,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在新加坡,所有小學畢業生必須接受「小學離校考試」(註)。這項考試的結果將決定學生未來會被分發到哪個程度的中學,新加坡國內一些頂尖中學的競爭尤其激烈。

在實施TLLM期間,現存的考試制度依然迫使學生得在PSLE中考到好成績。因此,老師們自然會重視大考的考前準備。其餘會剝奪準備考試時間的活動,也就被視為無關緊要的。

老師們面對的這項挑戰也因為家長們「驚輸」(”kiasu”,即閩南話「怕輸」)的心理,以及期待學校偏重大考的想法而惡化。實施TLLM 講求的是從心態上重視總成績(總結性評量)轉變為重視階段性評量(形成性評量)與自我評量。然而大多數的家長仍對於這樣的見解感到不適應, 較偏向於以總結性測驗檢視孩子的學習成果。

由於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將時間、精力投入在較看得到成果的投資上,導致他們寧願讓孩子多花時間寫題庫,而非從事開放性的研究專題。

大致上,透過TLLM來重塑新加坡教育體系的面貌是個崇高的任務。很不幸地,在目前考試架構尚未被改制成能與TLLM的精神並存的情況下,TLLM的反對聲浪依舊強烈。

制度與理念的不一致也造成一些變化,新加坡教育部在2016年3月宣布PSLE 的計分系統將被大幅修改,以減輕學生、家長及老師的學業競爭壓力。

然而,由於舊有的方式已根深蒂固,難以在一夕之間改變,這項改變必須到2021年才會生效。但願到那個時候,將會有足夠的沃土,讓TLLM的實踐紮根、茁壯。(作者:Tan Tek Yao / 新加坡小學英語教師    編譯:Yozhu Wang)

 

註:小學離校考試(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s,PSLE), 新加坡教育部主辦的國家級測驗,在小學生畢業之前舉行,測驗項目包括英語、數學、科學與一項學生自選的母語。詳細可參閱https:// zh.wikipedia.org/wiki/ 小學離校考試。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