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160 - group of business partners negotiating

【莊坤良×跨文化筆記】用英文,學英文


和北歐來的友人到小酒館餐敘。幾位挪威人、丹麥人和台灣人,七嘴八舌,談天說地,溝通的語言當然是英語。北歐人大抵英語流暢,溝通無礙。記憶中,在哥本哈根和奧斯陸搭過計程車,司機都能用英語溝通。幾杯啤酒後,話題飛轉,從哥本哈根美麗的新港碼頭到台北淡水老街,從奧斯陸的維格蘭人生雕刻公園(Vigelandsparken)到故宮博物院,從安徒生童話到莊子的寓言故事,大家侃侃而談。最後話題轉到兩地的英語教育,我十分好奇北歐人如何學英語?

北歐的友人說,學習英語首重溝通的訓練。他們學英語的目標明確,就是使用它來達成溝通的目的。不像我們以考試掛帥,或以通過檢定為目的。一個是「用」英語,一個「學」英語,長久下來,結果當然不一樣。北歐小國,體認到小國要與世界打交道,只能用英語,北歐人從「使用」語言中學會了語言。

席間台灣籍的女老闆,也來打招呼。她一口新加坡英文,透露她曾在新加坡學習廚藝。她分享自己的英語學習經驗,幾乎是「做中學」,在工作中養成英語溝通能力。透過實際操作,使用英文來提升英文能力,而非僅止於書本英文的學習,這種「實用英文」,正是多數人最迫切的需求。反觀國內英語教育,重文法規則和閱讀的「接受性」(receiving)學習,輕口說或書寫的「產出性」(producing)學習,因此常開不了口,動不了手。過去學英文,總認為「學」會了英文,再來使「用」英文。因此經常為了追求「準確度」(accuracy)而犧牲了「流暢度」(fluency)。但真正溝通的時候,流暢度卻比準確度重要。準確度可隨著使用的頻率愈來愈高而得到修正和改善的機會。邊用邊學,可以學得更好。

大學階段的英文學習,就可以直接使用英文去完成一個計畫(project-based)的方式來進行。新學年我開了一門「旅遊英文」的課程,期末作業就是幾個人一組,開一家線上旅行社,用英文經營這個虛擬的公司。期待他們學會旅遊相關的知識外,也能在使用英文中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

全球英語概念興起,北歐朋友不是英語母語人士,台灣女老闆也沒有虛幻的後殖民戀母(語)情結,全球英語沒有母語人士,大家都是使用者而已,重點在於「有效」溝通。

「用英文」取代「學英文」,現在,是我們改變英語學習方式的時候了。

 

39(2)

莊坤良

美國南加大英美文學博士

現為逢甲大學外文系教授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