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讓大學生從「遊戲」中 學習責任感 / 2017富比士30歲以下亞洲青年領袖張希慈


P41

文/黃卡亞 照片提供/張希慈

一聽到「城市浪人」四個字,日本武士模樣般的想像浮現腦中,但有趣的是,這卻是從落實教育理念翻轉成創業動力的機構名稱。在人人幾乎都能上大學的時代,有個女生倡議將城市當作教室,鼓勵年輕人從志工服務、探索行動和流浪挑戰賽中,透過大量人際互動去認識自我、開發使命感,進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個機構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是剛滿26 歲的張希慈。

她今年被《富比士雜誌》(Forbes)選為30 位30 歲以下亞洲青年領袖(30 Under 30 Asia)之一,是社會企業領域中唯一台灣獲獎人。

原創線下教育創業模式是她與眾不同之處,也是她一路走來的堅持。從原本大學畢業前的一個理念,到親力親為化做實際行動;從一人辦公室、不支薪兩年,到今年活動產值達500 萬元,相較去年提高1.5 倍;且同時將整套模式輸出到香港、廣州、山東聊城和青島等地。

 

設計系統化流程 把全世界都納入學習

令人好奇的是,教導探索自我的課程其實坊間不少見,何以畢業於台大社會系的張希慈能夠出線,並成功將模式輸出海外,甚至還成為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第一屆青年諮詢小組委員?

儘管文組出身,但談起商業模式,她頭頭是道。「城市浪人」的商業模式,包括志工前期培育、招募到模式系統化授權;針對高中老師和大學生規畫一到兩天工作坊的客製化活動,及與企業合作、為期三個月到半年的專案方式,例如日前剛結束與國泰人壽合作的「百工日記:帶領學生體驗101 種職人生活」案子。

為了讓年輕人清晰瞭解未來職涯,整個百工日記挑戰賽橫跨台灣八個縣市,共吸引了500 多名學生報名,最後約一半學生獲得參賽資格,也帶動約40 家企業參與。

這樣的小小活動可說是花了近四年時間摸索系統化模式的縮影。「我們設計教材,且先培訓志工、教育他們辦一場活動需要的行銷方式與金流。四年下來,透過無數場活動的舉辦,建立的整套系統,不僅在台灣大學間建立品牌,也能將整套系統授權海外,我想要建立一個線下教育探索活動的生態系。」張希慈說。

她進一步表示,流程系統化可以讓每一個人像一顆種子般,將理念化為行動、如同心圓般擴散;而整套模式具備教育論述,能讓有培育人才需求的學校、企業買單:宗旨就是將城市當作教室,全世界都是學習教材,讓年輕人透過「遊戲」般的活動、挑戰賽,練就承擔責任的本事。

 

不避諱當人生勝利組 重點在付出更多

若說,盤點腦中商業模式與邏輯對白是張希慈的硬實力;那麼讓她脫穎而出的,是具備「隨時出走」的軟實力。張希慈說「小時候是沒有零用錢的,選擇到大陸、香港參加論壇、交換學生,是育成(自我國際行動力)資金最低的方式」,曾志願當戰地記者的她,從大學就很積極參與國際活動,諸如年輕菁英領袖營、擔任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秘書長,「累積人脈,也滿足到各國行走願望」,她自忖。

更重要的是,多元開放的胸懷。問及對國際觀的詮釋,張希慈的回答是:「對非我族群的包容力和好奇心」,她解釋,「只有走出去,現場看,才能看見最真實的樣子。打開視野去看,而非先預設立場,才能真正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性。」跨界,除了外在的行動,真正收割的是心靈與視野層次的提升,而這也是她創業以來能夠正視問題的韌性磐石。

怎麼說呢?張希慈的經歷不免讓人覺得她一帆風順,甚至直言她就是人生勝利組。面對質疑,她不畏怯坦言:「我是啊!就是因為這麼幸運,所以更應該付出更多。」大家往往僅看見成功的一面,卻遺忘了過程中窘困的陰影。

儘管年少坐大位,但張希慈還是個20 多歲的年輕人,工作方式自然是從生活中長出來的樣貌,與傳統認知不同。有次,她用手機訊息方式告知業主要傳遞的內容,然而因觀念認知差異而造成對方認為自己不受尊重,嚴重到可能會抽掉資金而影響機構營運。

一向追求完美的她,頓時也不知所措,整整兩天躲了起來。兩天中,靜思加上伙伴鼓勵,過往隱藏在心中的韌性磐石出現,「教別人解決問題,自己也正視問題」。她主動跟業主溝通、提出新方案,並問對方還有無更好的建議,透過三步驟讓僵持的關係破冰。誰說年輕人就是草莓族?張希慈兼備軟硬實力,以及將社會磨練當歷練,跨出了自己精彩的舞台,也幫其他年輕人找尋鎂光燈下的自己。

 

張希慈

出生:1991 年

現職:城市浪人創辦人之一、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第一屆青年諮詢小組委員

經歷: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秘書長

學歷:台大社會系、北一女中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