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升遷或加薪?重點在經營人生 / 30 歲到40 歲 這些眉角決定你的職涯高度


P39

文/賴亭宇

「30 歲以前可以多方嘗試、尋找方向,40 歲則是人生的中場,下半場能站在什麼高度,就取決於30 歲到40 歲之間的作為。」精誠資訊(SYSTEX)集團人資長黃郁仁在科技業、服務業、製造業等各行各業擁有深厚的人資管理經驗,更經常在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CHRMA)以及各大企業、大專校院等講授職涯規畫與就業技巧等課程,不吝與上班族分享他的職涯規畫哲學。

 

立定十年規畫 不盲目轉換跑道

「一份工作到底要做多久,重點不是只考慮眼前這兩三年,而是思考你十年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黃郁仁鼓勵年輕人在感興趣的領域工作,剛畢業時可能不清楚自己的興趣在哪裡,不妨多嘗試。確立志趣後,再設定較長遠的目標規畫,深入耕耘。

具體而言,黃郁仁建議30 歲到40 歲之間必須培養的關鍵能力有三:個人專業領域的深度、第二專長以及領導力。30 歲以後的每一份職務轉換,不管是跳槽、升遷或擴大工作執掌,都要以這三大核心為出發點。而工作、自我充實、家庭生活等的平衡,也需要考慮。「若你理想的公司或產業國際化程度高,那培養英語力就是必須,更不要排斥離開台灣去拓展視野。」黃郁仁表示,像是近來熱門的行動支付領域,台灣市場發展較慢且規模較小,到海外工作更能體驗到真實的應用場景、拉高思維角度,從而墊高自己的專業厚度。

以人資的角度來看,評估求職者在前一份工作經歷中有無貢獻或價值,在職時間長度當然還是參考基準之一。

黃郁仁分析,對於30 歲到40 歲的上班族來說,開始一份新工作,通常第一年還在適應階段,第二年較有可能熟悉既有業務、運作順暢,第三年才較有機會提出創新建議、解決問題。因此,一份工作至少做三年會是較理想的基數。但他也補充,這並不是標準答案,比方說如果未來想當總經理,那可能就要在較短時間內,多多接觸不同職務及領域的工作。

而當有了轉職、甚至離開工作去充電的念頭,只要審視自己「有沒有往自己想像的未來前進」,便不至於因缺乏目標而導致盲從跟風,愈換工作愈迷惘!黃郁仁強調:「如此一來,當面試官詢問轉換工作的理由,你的答案也都可以說服對方。」

至於履歷上應如何呈現個人工作經歷?「簡單來說,就是抓出你在每一階段的『代表作』,也就是你在那份工作中最驕傲的成就是什麼?」黃郁仁揭露,他先前擔任信義房屋人資主管時,曾一年要找到1,500 人到職(on board),看一份履歷頂多花30 秒到1 分鐘,就會決定是否進行下一步邀約面試,「如果只懂得填寫人力銀行的制式履歷,往往第一關都過不了!」

 

強調對團隊貢獻 打造亮眼履歷

要在短時間內抓住人資的注意力,黃郁仁建議可以仿照西式履歷表,在開頭做個簡單的摘要(summary)或個人專業說明(specialty),列出自己在先前工作經歷中,對團隊最主要的貢獻和所累積的專長,甚至不妨錄製一段自我介紹影片,「最好的要放最前面,讓對方第一眼就能看到你的特殊之處。」

進入面試階段,上班族最想了解的就是主管必問哪些問題、如何應答。黃郁仁透露:「我不會問那些常見的問題,愈出其不意的問題愈可以問出求職者的真實想法和個人特質,並考驗臨機應變的能力。」

例如談薪水時,他可能會反問求職者一個月的開銷計畫,藉此了解對方「是不是一個有規畫、有條理的人」。又如情境題:「若求職者在走廊上看到一支掃把橫躺在地上,如何反應?」黃郁仁說,這一題沒有標準答案,端看應徵工作的性質而定,「若應徵服務業,現場有各種狀況需即時處理,馬上過去拾起掃把、避免別人絆倒,不需請示主管,會是較合適的應變方式。」

反過來說,求職者問對問題,一方面能更清楚掌握未來工作樣貌,一方面也能為自己加分,例如「想多了解工作內容」、「主管的要求與期待」等等;一般求職者較不好意思開口的薪資條件,則可以透過「能否請您介紹貴公司的薪資福利」等來委婉詢問。

黃郁仁也提醒,面試不是只發生在面試官和求職者面對面的房間裡,「一踏進公司大門,面試就開始了。」以他自己的習慣,結束面談後他會特別送求職者去搭電梯,一路上都是很好的觀察機會,可以看出禮貌、態度、與其他人的互動等細節。

 

人生下半場打出好成績!30 歲必須要懂的職涯規畫Checklist

□ 訂定十年目標

二到三年為一個階段,隨時審視自己能力與目標之間的落差,充實實力、調整方向。

□ 培養至少二個領域的專業

提升身價的不二法門,建議由本身專業出發,例如擁有行銷能力的人,可加強英語能力;擁有理工專長的人,可加強商業知識。

□ 有技巧地更新履歷

抓出每階段的代表作,將最亮眼的成績放在最前面,以數字或實例呈現會更有說服力。

□ 經營正能量人脈

樂於助人與分享;多參與業界活動;轉職過程要與前主管、同事保持良好關係。

整理/賴亭宇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