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鑽研運動營養 為各國選手量身打造菜單 / 楊承樺 全台不到十位的運動營養師

P45

近年來,國人運動風氣盛行,不少想要雕塑體態、鍛鍊肌肉的民眾也想以運動搭配正確的飲食,更有效率地達到目的。不過由於運動營養專業近幾年才漸受關注,目前台灣的運動營養師屈指可數,「連同在學術研究單位服務的總共不超過十位!」營養師資歷近十年、從事運動營養顧問工作三年的楊承樺認為,未來運動營養師的需求一定會水漲船高。

輔導過如排球選手黃培閎、馬拉松選手張嘉哲等許多現役運動員的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自己也是營養師出身,從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系畢業、考取營養師證書後,便投入鑽研保健、醫療相關領域。直到有一天,他感覺到自己身體代謝開始變慢、發胖,決定進入健身房運動,「我心想身為營養師,只要搭配運動,應該很快就能減掉體重。」

 

掌握異國飲食 因地制宜營養策略

但真正開始運動,他才發現必須先了解運動科學,才能發揮營養學的搭配效果,「例如許多人認為運動後進食會復胖,而不吃東西。但其實運動過後的半小時內是補充營養的黃金期,喝高纖豆漿等蛋白質類食物和香蕉、地瓜等醣類食物,可以幫助身體恢復,減少肌肉流失,降低脂肪囤積。」

為了更深入了解運動和營養之間的關係,楊承樺回到校園重拾課本,取得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自此正式踏入運動營養領域,為運動選手、一般民眾提供諮詢和規畫飲食策略的服務。

他分享運動營養師和一般營養師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特別重視「時間點」,必須掌握運動者的身體狀況、運動時間、頻率及強度,還有飲食消化及作用高峰期,進而安排合適的飲食策略和補給品建議,才能讓運動員的體能保持最佳狀態。而能夠為國際運動選手規畫飲食的人,顧名思義,就是國際運動營養顧問了。

好比說8 月底剛落幕,吸引了170 個國家、1.2 萬名選手前來參與的2017 台北世大運,為了規畫出滿足各國選手飲食需求的菜單,主辦單位在2016 年便邀請曾負責倫敦奧運、北京奧運的EPG 團隊規畫餐飲,並請國際運動營養顧問提供建議。「不過就算都是運動員,也會因為個人體質的不同特性、運動環境及項目的不同,而影響整個飲食計畫。」楊承樺說。

運動選手時常要到國外參加比賽,但運動營養師因為同時服務多位選手和個人,因此無法隨身跟著每位選手到世界各地比賽,「但我們會透過視訊了解賽事流程安排、選手體能狀況,為選手做完整的營養把關。」

 

靠英語力 跟進翻新學理資訊

有一次,台灣一隊馬拉松選手受球鞋品牌的邀請,到美國參加不中斷接力賽,選手必須輪流跑共計兩天半時間,休息、飲食都在隨行車上解決,「於是我們就在開賽前,先確認現場情況以及當地賣場可以買到哪些食材和補給品,協助選手採買挑選。」

當選手出國比賽或受訓時,建議盡量以平常接觸過的飲食為主,以免吃到陌生食物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不過有時還是受限於當地環境和飲食文化。」楊承樺舉例,有一次選手到印度比賽,向他反應飯後直到賽前仍覺得飽脹,後來才發現當地用的是硬糙米,需要較長的時間消化,於是他請選手飲食改搭配吐司、減少米飯食用量,並且提早吃,解決消化問題。

也是這些經驗,讓楊承樺養成無論在國內或 出國,都會更留意異國料理和食材特性,「有一次我到希臘,看到當地有一種圓形口袋狀的皮塔餅(Pita),覺得方便吃又營養,應該適合參加不中斷接力賽的馬拉松選手帶上休息車食用。」憑著具特殊性的跨領域專業,現在的楊承樺,也常遇到來台灣讀書的外國運動員,直接透過網路找到他,進而請教他如何減重、恢復運動疲勞。

楊承樺說,「其實營養師在專業上少不了需要以英語溝通,尤其隨著時代變化,運動科學和營養學的許多學理正在翻新中。」像是生酮飲食是否適合作為體重管理的身體補充;過往認為運動後產生的乳酸是不好的,近來開始討論乳酸對身體的好處等,「最新資訊往往來自國外,你得隨時跟得上才行。」

對於楊承樺來說,運動營養最有趣之處,就在於「相同的規畫策略,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反應和效果」,就像他投入運動,除了強健體魄,也是把自己當作實驗體,「你可以感受到身體運動和補充營養時的需求及變化。」他認為,運動就像面對人生課題,都是在承受壓力及挑戰,透過觀察、管理,克服難關後,得到的成長動能永遠比想像的還要更大。(文/沈欣蓓 照片提供/楊承樺)

 

About楊承樺
出生:1981 年
現職:豐禾健康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運動營養師
學歷: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實踐大學食品營養暨保健生技學系
經歷:通過國家營養師高等考試、IPTFA 國際康體專才培訓學院營養學講師、楊氏診所顧問營養師、統一陽光顧問營養師

Tags: No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