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才移動頻繁,與此同時,許多國家卻面臨著國內人才流失、出走的困境。例如經濟成長率在全球數一數二的印度,20 歲以上到40 歲以下的年輕人卻大多偏好海外工作,多達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即使薪水沒有增加,也比較想去國外上班。又如以優良社會福利及教育制度知名的芬蘭,高等教育每年培育出許多專業人才,國內卻沒有職缺供他們就業,約有75%的年輕人不願長期失業,前往美國、澳洲或鄰近的歐盟國家尋求機會。法國、希臘等國家的年輕人,也因為歐債造成的高失業率而紛紛出走。
日前一份美國Brookfield Global Relocation Services 針對跨國企業的調查指出,世界上最吸引海外人才的十大國家(10 best countries to live and work abroad)包括:1. 中國,2. 英國,3. 新加坡,4. 德國,5. 荷蘭,6. 澳洲,7. 香港,8. 巴西,9. 印度,10. 比利時。
究竟這些國家具有哪些誘因,能夠吸引人才離鄉背井呢?該報告指向一些共通條件:經濟發展好;法治自由;宜人居住;高科技產業、金融產業、高附加價值服務業等指標性產業發達等等。而上述產業所看重的,並不包括低廉的勞動成本,而是人才的專業技術。
例如第二名的英國及第五名的荷蘭,皆因金融業和銀行服務成熟完善,吸引了世界前五百強企業進駐;倫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與美國紐約並駕齊驅;而阿姆斯特丹則是世界最古老證券交易所的所在地。
而第一名的中國、第八名的巴西和第九名的印度,主要皆得益於大量人口所造就的龐大消費市場。第四名的德國除了消費市場大之外,其發達的服務業、IT 產業、生技醫藥產業及綠能產業等,也是吸引外籍人才的重要因素,同時,它還是歐元區最大的金融中心。
從亞洲鄰國與小國發展經驗看台灣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名的新加坡、第七名的香港與第十名的比利時,三者都是較小型的國家/地區,但得益於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歡迎國外企業進駐的政策、以及發展成熟的金融產業,吸引許多跨國企業進駐。特別是位在亞洲的香港和新加坡,因具有英語環境,為其本身培育眾多國際人才,在人才的雙向交流中形成一良性循環。
相對地,日本則因為語言、文化的關係,較無法吸引外國人來工作,但反而讓台灣人才有了能夠發揮的機會。一篇《經濟學人》報導指出,日本企業偏愛用台灣人而非中國人或韓國人,除了歷史造成情感上的因素外,再者就是文化。由於台灣與中國的文化相近,日本企業和產品想前進廣大的中國市場,會先在台灣設立分公司、辦事處或聘用台籍幹部,作為「試水溫」的基地。
吸引海外人才 政府須有長遠規畫
為了吸引海外人才,許多國家政府都在想方設法。傾力發展高科技及數位創新產業的以色列,亟需工程師等相關專業人才,其政府過往對於外籍勞工的引進態度偏保守,如人數、資格審查等皆有許多規定,為因應當前迫切的人才需求,以色列政府積極研擬新政策,針對高科技專業人員放寬簽證限制,發放「專家簽證」(specialist visa),讓他們可以在國內長期居住兩年,並保障每月薪資至少兩萬以色列幣(約合新台幣16 萬元);此外,其配偶和孩子也都將能獲允在以色列工作。
鄰近的韓國則與台灣狀況頗有相似之處,據該國長期研究人力資源的韓國職業能力開發院(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 Training)表示,韓國勞動市場正面臨國內人才外流、國際招才不易的考驗(Park, 2013)。對此,韓國政府已展開一系列攬才措施,例如「世界級大學計畫」(WCU),延攬知名外國學者赴韓任教,帶動韓國教研水準提升;放寬外籍人士取得韓國國籍的條件、給予具科學研發經驗的外籍專業人員特殊簽證,以及補助中小企業雇用外籍專業人員從事研發工作等。韓國從研發、創新、教育等層面,多管齊下地促進國內外人才雙向交流、提升產業整體人才素質。
近來中國政府也在計畫設置類似移民局的機構,以吸引海外人才長期或永久居留為目標。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暨國務院參事王輝耀表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逐漸褪去,且過往對於製造業過度依賴,引進外籍人才將有助於實現創新經濟轉型,支撐中國經濟更進一步成長。
全世界人才大流動的時代已經來臨,許多國家都相信,藉由外籍人才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夠強化本國的企業發展與經濟成長。回到台灣本身,如果能夠借鏡其他國家的發展狀況與實務作法,從產業環境、教育養成及政策配套上做全盤的規畫,相信未來再造經濟奇蹟、成為全世界人才嚮往的國際職場重鎮,指日可待。
(整理/賴亭宇、陳蔚承)
資料來源/ The Times of India、Brookfield Global Relocation Services、GLOBES、經濟學人、芬蘭國家廣播電視(YLE)、聯合報、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