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便利、人情味 最美的風景再多點簡易英語會更好/看見台灣 搭起接軌世界的橋梁


文/張淳育 插畫/ James Lee

 

2017年世大運在台北舉辦,不但讓全台上下一心,

也讓全世界知道台灣辦活動接待外國人的水準,

2019年屬於奧運體系的東亞青年運動會將在台中舉行,

從台北離開,我們的國際友善環境準備好了嗎?

若要進一步吸引更多外國人來台灣求學、就業、生活,我們又該往哪些方向努力?

 

豬肉、豬油、米酒,是台灣餐館常用到的料理食材,卻都是伊斯蘭教徒碰不得的禁忌品,因此在台灣光是要吃頓飯都可能成為穆斯林來台觀光的困擾。好在越來越多人發現這個問題,不但有台科大學生開發手機App,讓人能輕易找到符合穆斯林規範的餐館或祈禱室,政府近年來也大力推動「清真認證」,輔導餐館、飯店提供符合穆斯林規範的服務。

 

不只是文化問題,語言問題也是大考驗。即使外國觀光客漸多,許多老一輩店家多半覺得自己不會說英語,因此選擇放棄外國人市場,心裡認為「把自己的客人顧好較實在」。

 

台南80 年老店「黃火木舊台味冰店」50 多歲的第三代老闆娘方秀芬卻不這麼想,他們配合台南市政府的輔導,不但推出雙語菜單,員工還能以「welcome」、「famous ice」等英語進行服務。他們發現,要服務外國人,只要學會簡單幾句工作相關的英語就很夠用。

 

永康區的多米諾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接單代工模式進行服務,也在台南市經發局協助公司網頁英語化後,陸續接到菲律賓、澳洲等地企業的訂單詢問,開啟了國際業務的大門。全球化,其實離得比你我想的都要近。

2017年外國來台旅客已達645萬人次,且年增13.15%,潛在商機大。

政府推動》整體滿意達79.6%

 

台灣從2002 年正式加入WTO 世界貿易組織後,為讓台灣環境更利於與國際接軌,中央政府持續推動了一系列的連續性計畫,期望營造友善的國際環境,這些計畫包括:「營造英語生活環境計畫」、「營造國際生活環境建設計畫」、「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營造國際生活環境規畫及輔導」等。

 

以上系列計畫,從2002 年以來,持續推動了諸如雙語標示、服務窗口人才英語力的提升等,同時也提供了「外國人在台生活諮詢服務網站」及「外國人在台生活服務熱線」,在生活面向上透過單一窗口優化外國人服務。

 

因為中央政府的這些努力,2014 年針對在台外國人士舉辦的滿意度調查,有高達79.6% 的在台外國人表示對台灣整體生活感到滿意,對於生活的便利性更有90.1% 的滿意度。

 

地方政府為改善觀光、經貿環境,吸引金流進入,近幾年也不落人後推動各項國際友善環境措施。

 

配合地方政府,國發會也委託實踐大學團隊進行了輔導,輔導的地點包括第一期的桃園青埔與苗栗南庄二地,以及第二期的桃園復興鄉原住民區、新竹內灣、北埔、峨眉等產業發展區,以及台南鹽水區三處,期望從這幾處的環境改造建立成功的典範,可見政府積極國際化的決心。

 

磁吸指標》文化互動最不足

 

當一個城市的國際友善程度越高,也代表了它的「磁性(magnetism)」越強,能夠吸引越多世界各地的創意人才與產業進駐。

 

 

如何持續提高願意來台灣經商、旅遊、居住的外國人數,讓資金流進台灣、讓人民「有感」,一直是各地政府持續想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日本MMF 調查出的《全球能量城市指標》(Global Power City Index 2017, 以下簡稱GPCI),其按「經濟力、研究與發展力、文化互動性、宜居性、環境與交通便利程度」六大指標評鑑對人才與企業的磁吸力,台北市在入選的全球44 城市中排名第36,顯示尚有極大的努力空間。(東京排名第三,居所有亞洲城市之首;新加坡、首爾依序次之。)

 

那麼,具體來說有哪些方向可以努力呢?GPCI 在六大評鑑指標上,都還列了細部的指標子項,依據這些項目,可以很快檢視在哪些方面的磁吸力有所不足。像是台北在六大項指標中,獲得相對高名次的「環境」項目(排名15名),底下就包括「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二氧化碳排放量」、「氣溫舒適程度」等共九項與「生態」、「空氣品質」、「自然環境」有關的子項。

 

而獲得名次最低的「文化互動性」項目(排名第44 名),則包括共16 項與「引領潮流潛力」、「文化資源」、「訪客使用設施」、「訪客吸引力」、「國際交流」有關的子項。透過這些客觀指標,我們或許可以考慮集中資源,把心力放在最有優勢的項目上面,也可補強最不足處,整建語言文化環境,降低外國人認識台灣的進入門檻。

國際定位》智慧島?幸福島?

 

國內最早提出「國際友善環境」一詞的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系主任陳啟清則認為,要吸引國外人流與金流進入台灣,應以更大戰略角度思考,結合鄰近國家情勢進行SWAT 分析,定位台灣在國際扮演的角色,較能讓外國人對台灣有記憶點,且資源集中也較容易成功。「像早期喊說要做亞太營運中心就是不錯的機會,現在台灣如果要再做亞太營運中心,效果可能就沒那麼好了。」陳啟清說。

 

以國外來說,GPCI 第五名的新加坡和第六名的南韓就是明顯的例子。「南韓為要讓首爾成為全球第十大城市,以外國人本位思考,做了許多的努力,包括英語村、首爾全球中心的一站式服務。」陳啟清解釋,其推出的首爾全球中心由在韓外國人主持,結合各部門窗口,從創業到結婚,外國人在這裡都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英語諮詢與行政服務支持,很受好評。至於主打亞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除了本身就以英語為官方語外,也開辦一站式的工作證服務,並不時針對特定人才、企業推出稅務減免與通關優惠。」

 

目前而言,科技部長陳良基推動AI 產業發展戰略,鬆綁相關法令,先把適合AI 產業發展的環境整建好,加上台灣原有的AI 產業發展優勢,相繼吸引Google、微軟與IBM 等國際企業在台灣成立據點,在科技大廠領頭羊示範作用下,預期會有更多企業進駐,帶來更多經濟效益,因此「智慧島」可能可以是台灣的新定位。

 

另一方面,創立Forward Taiwan 倡議組織的朱平則認為,台灣要面對老年化議題需要更加對外開放,未來在國際上才有生存空間。

 

朱平根據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2018》(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8)指出,台灣的幸福排名在全亞洲中居冠(台灣世界排名第26,新加坡第34,南韓第57),非常適合以「幸福島」,吸引外國人來台長住。「我認為台灣對外的口號應該是強調居住品質的『Taiwan, your home in Asia』,不該再使用強調觀光旅遊的『Taiwan, the heart of Asia』。」

 

搭配外國人居住的大方向,朱平也建議台灣應該多建立雙語學校,以供外國人子女就讀。不過若要朝這方向前進,各行各業是否能具備面對外國居民的基礎英語溝通力,則是關鍵。

 

外國人觀點》台灣讓人喜歡又讓人挫折

 

在台灣居住19 年,領有永久居留證的安石國際商務顧問總經理尹克勤(Elias Ek)分享,台灣對外國人而言有安全、便利、交通方便、自由、人民友善等優點,生活品質好,是很舒適的居住環境。此外,台灣由於工廠林立,新創產業要想開發新產品的成本也相對便宜,這些都是吸引外國人來台居住、創業的因素。

 

今年2 月開始施行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放寬外國人才來台工作限制,也被尹克勤等以台灣為家的外國人視為在台居住、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不過,也有許多事情讓外國人感到無奈。比如自認英語不好,導致看到外國人就有逃避心理的部分國人;沒有考慮到在台外國人需求的網路購物、購票系統,當要輸入身分證字號進行身分確認時,輸入自己的居留證號卻無法完成程序,造成許多情況無法像台灣人一樣享受網路的便利服務。不少國內銀行對外國人也多有防弊心態,導致即使具備永久居留證,仍然不容易申辦信用卡或貸款,是外國人在台生活創業的不利因素。

 

面對外國人在台的困擾,法規問題有待中央政府改善解決,而如何降低外國人進入門檻,讓他們在台灣有更好的第一次體驗,並為地方帶來財源,以英語為主建置語言友善環境,或是以文化為主推動清真認證等標章,則是各地方政府與民間商家可以優先努力的事。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