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商銀行卓文芬 掌握溝通邏輯 行遍國際/征戰亞太金融圈 體會聯合國般的臨場氛圍


採訪/張淳育 文/黃卡亞

如果你(妳)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還願意離鄉背井外派當開拓市場的領軍者嗎?從花旗銀行、肯德基到AIG 友邦信用卡擔任過台灣區總經理,且職涯每一步都創下紀錄,如在花旗時還曾帶領團隊創下單月最高信用卡推廣紀錄、曾獲選2010 年100 MVP 經理人,卓文芬的答案是:「YES!」

「我是一個喜歡打仗的人。」2013 年底,當時已年過50 歲的卓文芬回答地俐落簡潔。如果你認為這個機會是想當然爾,那可就大錯特錯。

當時這個亞太區域的外派機會,在全球員工中要爭取者將近十人,同時要過四、五關面試才可能出線,前往位於香港的知名外商銀行亞太總部工作。面對香港陌生環境,卓文芬表示,當時自己遇到許多貴人,一位印度籍長官提醒她:要有心理準備,來這裡不是交朋友而是做事的。主要因素是香港節奏很快。「笑容很少,常常是不苟言笑。」說話總是談笑風生的卓文芬形容。

 

不用怕文化衝擊 做事邏輯清楚更重要

她進一步表示:「香港(同仁)很用力工作,一整天沒說話是正常的。」起初她也不是很適應,但卓文芬的解決之道是融入其中,面對人際關係大而化之看待,做起事來則以清楚邏輯面對。

此外,為了不讓自己感到煩膩或被緊張的工作環境逼到盡頭,儘管是小小的香港,三年期間就換了五個居住地,為的就是融入當地風土人情。但有意思的是,她也表示,因為要管亞太地區18 到20 個國家,反而有三分之一時間不在香港,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或者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出差,甚至還曾派任到菲律賓馬尼拉,並在菲律賓待了將近一年時間。

在香港工作宛如到了聯合國,除了本地人與西方人,更有來自印度與其他各國的工作者。「國際觀的『臨場感』不同,看世界的角度自然不一樣。」本身是台大外文系畢業,工作職涯多半在外商的她強調,實際外派與出差,以及在當地與其他國家同事共事的不同。

各國趴趴走的她,腦中儲存著亞太各國工作者的面貌,也內化成她處變不驚的養分,因為相對於過去僅在台灣,與區域國家同仁相處能產生出更多、更大的火花。

好比說,印度人強烈想在異鄉打拚,站上國際舞台的企圖心之旺盛,也是在香港工作後才深切感受。

她舉例相較於台灣經理人外派常會面臨家庭及子女教育問題而裹足不前,但印度人一有外派機會則是第一時間就攜家帶眷而行,沒有半點遲疑。在香港只要工作七年就能拿到居留證,再怎麼辛苦印度人都會挺下去,「目的性很強!」她觀察,還有跟老闆談條件的能力也不差,這點台灣人就相形見絀。

又如被譽為東方矽谷、人口兩千萬的的深圳像放大好幾倍的新加坡;深圳、雅加達等許多城市光上班通勤就要花二、三個小時;而菲律賓也派任過的她則形容,原本對於首都馬尼拉有刻板印象,認為很落後、很髒,但其實不然。

「加上菲律賓曾是美國駐軍處,所以同仁英文都很好,溝通沒有障礙。所謂好的定義,不是會講而已,而是還要懂背後的文化習慣,像是溝通要先get to the point(抓到重點)的美式邏輯,這和中文溝通邏輯不一樣。」她觀察。「此外,菲律賓人也很有效率,因為SOP(標準作業流程)很順暢。」這是她所受到的種種文化衝擊,更是上天給予的禮物。

 

讓自己選擇機會 而非讓機會選擇你

好奇的問,為何選擇走難行的路?除了個性使然外,她分析出三個結論:「那時形勢讓我有點唐吉訶德式的想法,認為就算不是我也沒關係,但台灣總要有人出去吧;另外加上時機點,華人出頭,可能機會錯過就沒了;加上亞太市場(含中國和東協)蓬勃發展起來。」她解釋,如果不走出去,那麼(職涯)選擇權只會在別人手上。

她並非沒有掙扎與包袱。其實攤開卓文芬過去職涯歷程,曾有三次外派機會。第一次在1999 年,一間大型國際企業找她去北京外派,但兒女當時才處於上小學階段,跟老公商量得到的提醒是:「按你的個性,若去了,就像魚游入海,回不來的。」包括她也詢問當時的英國人老闆、友人和年輕同事的想法,大多勸她先以家庭為重。

後悔嗎?她沒正面回答,但有實力的她最後還是讓機會找上她。而今兒子在中國大陸安徽工作,女兒工作因流利英語從台灣外派馬來西亞吉隆坡。要去時,女兒友人還問女兒說,妳媽媽會不會擔心妳?答案令人莞爾一笑:「她有什麼好擔心的。她比我去的國家還多。」

而歷經整個區域的洗禮後,卓文芬真像老公料想的那樣,產生不想回來(台灣職場)的念頭。薪資並非最大的誘因,而是視野與格局。

 

放大格局和視野 實戰勝過多慮

因此對於想要外派的工作者建議,她表示:「不要有太多的擔心,去了就會上手了!」她以自己兒子為例,原本是到東莞台商製造業上班,環境條件跟台灣比自然需要適應磨合期,但她鼓勵兒子邊做邊學,因為要搭順風車才有機會,儘管現在中國經濟不若前幾年。「雖然東協市場興起,但帶動的火車頭還是中國大陸,這就是誘因。」她解釋。

當然,她也提醒如異鄉有好友,挺下去的能量自然變大。像香港生活空間小,街上人潮擁擠,餐廳吃飯空間也緊密,容易讓人喘不過氣,但原本在交大外文系教書的好友劉美君轉到香港城市大學任教,也讓她工作之餘能有談心的出口。

再加上她發現就算文化不同,同仁們臉上沒有笑容,但在人際關係上只要腦袋想得簡單點,不介意太多,其實也讓她交到不少香港的朋友。「不苟言笑是對事不對人,做事嚴謹、做人簡單,反而容易融入。」她觀察。

對個人來說,壽命延長意味著,自我改造的情況將會發生很多次,包括工作、學習或移動力。年到知天命歲數,仍然義無反顧到異鄉拚搏職涯更高層次的卓文芬跨出去了,而你還在等什麼呢?

 

卓文芬

出生:1961 年

經歷:知名外商銀行亞太區行銷業務部門主管、AIG 友邦信用卡公司台灣區總經理、花旗銀行行銷部副總裁、肯德基全國行銷總監

學歷:台大外文系

海外工作:菲律賓,菲律賓行銷業務部門主管(2015)

香港,亞太區行銷業務部門主管(2014)

 

國際職場溝通實戰攻略:香港篇

文化特色:

當地同仁執行能力強,但相較其他國家較不苟言笑。

職場小技巧:

大而化之,依舊笑容面對反而好做事。

給未來外派人才的建議:

面對人際關係態度大而化之,但做事邏輯性要清楚。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