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新貴轉戰線上英語學習平台,導入雲端運算服務

在希平方工作,常與外國同事開會,加上引入國外廠商的雲端服務,英語力是必備條件。(照片提供/張修齊)

只要在網路上搜尋英語學習網站,那麼十之八九不會錯過「希平方學英文」(以下簡稱希平方)。它開始推出免費服務的2012年,便已吸引到一萬名Facebook粉絲的關注;今(2018)年更已坐擁42萬名粉絲,成為國內主要的英語學習網站。

希平方正式成立之初,便已是合夥人之一的張修齊,目前擔任希平方技術長一職。負責業務從最早的iOS App開發,到後來的專案管理規畫、引入國外雲端服務、學習行為數據分析、產品設計與開發等等,內容相當多元。

不過,進一步了解張修齊的學經歷:交大電子所學士班一路直升到博士班畢業,甚至曾到美國擔任訪問學者,不免會好奇,為什麼他沒走大部分同學走的路,在竹科或美國矽谷工作,而是投入英語教學平台呢?

 

準備托福考試 漸產生學英語興趣

 因擔任訪問學者必須具備托福網路測驗(TOEFL iBT)成績,張修齊笑說:「我是在準備托福考試時,漸漸發現學英語的樂趣。」不同於一般人容易在備考的過程中感到枯燥或挫折,他在一個月的準備時間內,不但安排好每天的進度規畫,更從按部就班地執行與自己的進步中獲得成就和滿足感。

即使過程中有表現不如預期的時候,張修齊也沒有因此感到焦慮或挫折,「因為就讀博士班的經驗讓我知道,只要繼續努力下去就一定會好轉。」他相信自己且努力不懈,最終考取TOEFL iBT 101分的成績,順利前往美國訪問。

博士班畢業後,曾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從事數據分析工作,雖然才短短兩個月,但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花了太長的時間在和程式、數字相處」,而希望轉換跑道、做些接觸人的工作。

同時,希平方創辦人之一──曾知業,是張修齊從高中一路到研究所的老同學,聽聞舊識創業的方向和自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謀而合,兩人不但在希平方創立前,就持續討論執行細節;成立後張修齊也「水到渠成」地加入工作團隊。

 

強化溝通能力 享受與人連結

為了讓平台更符合學生的需求,張修齊平時除了分析上萬筆學習行為數據,並根據使用者體驗,設計、精進平台的使用流程;他還帶領其他設計師和產品行銷人員,設計、開發新產品。

「和他們的團隊合作經驗,讓我意識到溝通能力的重要。」自認過去少有機會訓練溝通力,張修齊還為此報名華視主持人訓練班,課程內容從聲調的抑揚頓挫到走台步都有,為的是使自己的發言較容易讓人理解。「面對不同想法和背景的人,需要用對方的語言來溝通。」他補充。

在設計產品時,張修齊也結合過去學英語的經驗,融入希平方特有的「計畫式學習課程」。他解釋,計畫式學習類似當時自己準備托福考試的方法,每天課程開始時,先進行計畫式的複習,接著再學習新教材。

另一方面,張修齊還從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找到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成就感和樂趣。有個學生連續1000天,每天花一小時上線學英語,驚人的毅力令他印象深刻;也有學生只花三個月的時間,多益英語測驗(TOEIC)就從395躍升到750分。「看到學生的進步,是我熱衷於這份工作的動力來源。」從張修齊漾起的笑,可以感受到他對英語教學的熱情。

為了幫助公司規模化、開發更符合學生體驗需求的產品,張修齊至今仍持續在職進修。除了透過國內外各大線上課程平台,如Udemy、Udacity、Coursera,選修與工作相關的使用者體驗設計、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等課程;更引入Jira、InVision、Slack 等軟體或服務平台,促使公司與國際專案管理雲端服務接軌。

「這些雲端服務都是全英文介面,英語力的重要性就在這時候顯現。」不但要看懂使用指引手冊,張修齊更常上部落格發布平台「Medium」,參考國外知名服務平台或網站的設計師對各種服務平台的使用經驗或訣竅。

學英語學出興趣的他,勉勵每位有志於學好英語的人要持之以恆,設法讓自己時時處在使用英文的環境,久而久之自然會看到進步。(文/陳胤祖)

 

About 張修齊
出生:1983年
現職:希平方技術長
經歷:台中半導體廠博士後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訪問學者、第八屆ISTC 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
學歷: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博士、碩士、學士
英語程度:TOEFL iBT 101分

Tags: No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