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屏科大校長古源光-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 十年內將屏科大轉型為國際化大學

屏東科技大學甫獲得102年教育部全國典範科大第三名的殊榮,擔任校長8年的古源光,不但將屏科大的榮耀從南台灣帶向全台灣,更在今年宣布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希望在10年內將屏科大轉型為國際化大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計,需要有長遠的眼光及規劃。獲得102年教育部全國典範科大第三名的殊榮,並以培育優秀農業人才和發展熱帶農業聞名的屏東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屏科大)宣布,今年起正式推動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以徹底落實國際化教育,並計畫在十年內達到目標。而2024年正逢屏科大創校百年,此舉也將讓百年老校展現全然不同的新面貌。

負責推動此次計畫的屏科大校長古源光指出,目前台灣青年之所以面臨22K的低薪困境,最關鍵的原因在於學生的國際化能力不足,「若想要有更好的待遇,勢必得走進國際職場!」古源光表示,「讓學生具備外語以及在國際職場的競爭力,就是屏科大國際化教育的目標。」

推動國際交流 把學生送出去

古源光曾任教育部技職司國際合作工作小組專案計畫執行秘書,長期致力推展教育國際化,並積極參與教育部國際人才培育工作;八年前接任屏科大校長時,將教育國際化作為重要治校理念,並訂定以「熱帶農業」與「國際化」為屏科大的發展特色。近年來,該校積極與國際學術單位進行交流,以達到「讓國外學生走進來,讓台灣學生走出去」的國際化教育雙重目標。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以往自認是海「島」國家,無形中也形塑出我們島國的封閉心態,但他提到:「我們只要將海島改成海洋,將海水可到之處都當作能夠生存的地方,學生就會更具有冒險精神,整個視野將變得更為寬闊。」因此可見,如何讓青年具國際化能力以邁向世界,一直是古源光念茲在茲的教育理念;而促成屏科大國際化的手段之一,就是國際交流。

在1998年時,屏科大即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招收第一批國際學生,將原本以我國派駐農技團到邦交國協助發展經濟、農業生產的模式,轉變為由屏科大來訓練這批國際學生,以協助培養他國之技術人才。

另外,在當時教育、公務機關對國際交流的態度較為保守的年代,對於相關出國經費審核嚴格之際,古源光便爭取到150萬元補助,親自帶領30名學生到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進行為期二周的短期交換學生。直到今天,屏科大每年都依據校內成績與英文面試,補助約30位學生到全球各地,包括美國加州的西來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日本奈良產業大學(Nara Sangyo University)等校進行交流,以達成讓國外的學生走進來、讓台灣的學生也能走向世界的國際化教育目標。

為帶動我國高等教育的全面創新,古源光在剛接任校長時,就定下以熱帶農業與國際化為屏科大的特色,將南北迴歸線內的熱帶與亞熱帶國家都列為屏科大推展教育市場的發展目標,而對外積極招收國際學生也是該校國際化發展的重點之一。

古源光表示,與過去相較,政府與各級學校對於國際化的認知已明顯改變,且更為重視。像以往對招收外生並不積極的技職體系學校,在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後,也開始了解到增加外生招生比例的重要。而屏科大在招收國際生方面,成績也相當亮眼,目前該校已有來自全球41國、630多位的外籍生,成為真正的國際化校園。

列英語為第二官方語 啟動十年計劃

今年,古源光更決定要將屏科大塑造成由上至下、全面國際化的校園,因此在校務會議中通過將英文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的政策。為了能真正落實此政策,而不至於淪為口號,古源光特別成立了「第二官方語推動小組」,由主任秘書擔任召集人,成員包括各院院長、行政一級主管及應用外語系系主任,並訂定出短、中、長期的執行工作,希望在十年後也就是屏科大建校百年之時,能完成此一目標。

要推動將英文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的政策,需要許多環節的配合,包括軟、硬體環境、教育訓練、師生心態等都需要調整。古源光表示,硬體設備是最容易解決的,例如在校內建築與指示牌加上英語說明;而軟體部分,則要將學校相關資訊予以雙語化,包括在短期計畫方面會先以中、英雙語來呈現學校的官方網頁,中期計畫則是要將校內相關法規英語化,其他包括校內官方文件、公告等,未來也都會以雙語呈現。

除了軟、硬體環境的雙語化之外,校務行政人員的英語文能力提昇計畫更是不可或缺。古源光表示,校務行政人員之教育訓練將以十年計畫期間為區分,在十年內退休的人員,校方將會以柔性勸導的方式鼓勵學習英文;十年內尚未退休的同仁則會安排一系列英語能力提昇計畫;至於未來的新進校務行政人員,則將設立英語文能力門檻,以確認其具備一定國際溝通的能力。

重視英語文能力 將增列英語入學門檻

隨著全球化的趨勢,各界都期望大學畢業生能具備相當的外語能力,以快速與國際職場接軌,古源光表示,「如果從小學、國、高中都不重視英語,只靠大學四年想學好英語,可能嗎?」因此,屏科大將會把英語列為入學門檻,例如以全民英檢、多益、托福成績做為標準,期望學生在入學前就能具備基礎的英語文能力,做為迎接大學四年國際化教育、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的根本。

在師資的部分,現階段校方已要求老師上課的簡報必須要有全英文內容;日後,無論是大學或碩、博士班,只要班上有外籍學生,老師就必須要以全英語授課。古源光對於屏科大全英語授課的師資能力並不擔心,他表示:「從國外回來的老師大致上都沒問題,國內老師其實英文也不差,只是有些心理障礙,沒有信心,只要心態改變就可以了。」

不能停在原點 第二官方語計畫勢在必行

長期關注國際形勢變化的古源光認為,台灣在2015年將面臨到東協共同體(ASEAN Community) 正式成立的挑戰,屆時台灣的國際處境將更形艱難,而從農業高等教育提早佈局,正是台灣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所在,因此屏科大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計畫,是勢在必行!

古源光提到,多數人總是害怕改變,在推動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反彈,所以他才會選擇在校務會議中提出此案,以展現他執行此計畫之決心,「當我讓全校師生能體認到國際化、英語化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並展現強烈的企圖心時,大家自然就會跟著走了。」當被問到設定「十年計畫」是否太過遙遠?古源光則用肯定樂觀的態度表示:「如果現在沒做好計畫、逐步推動,十年後還是會停在原點;但從現在開始執行的話,即使未來不能達到100分,也能做到80分。」

未來,除了要落實英語為第二官方語的十年計畫之外,古源光認為,由於台灣特殊的政治處境,使得台灣要參與各項國際組織變得更加困難,所以若從學術領域來加入國際組織,將是更實際可行的方式。因此,屏科大過去幾年便積極舉辦各項研討會,例如在2002年,屏科大舉辦了東南亞技職教育研討會,邀請7國共27位次長、司長級政府官員與大學校長參加。

2012年, 屏科大與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6國8所大學共同成立UNTA(University Network for Tropical Agriculture) 熱帶農業大學聯盟,且將秘書處設在屏科大,並決定未來5年內各國輪流召開年會,以加強各國成員的參與及落實國際交流的目標。古源光興奮地指出,「2013年此聯盟成員已增加到8國18所大學,今年更可能超過10國。」由此可見,推動國際化教育,不僅讓屏科大躍升為全國典範科大,還能將屏科大帶向國際學術舞台,朝向國際化的尖端農業科技大學邁進;當然,這都要歸功於古源光在八年前定下以「國際化」為屏科大發展目標之一的先知灼見,而未來,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的計畫推展,又能為屏科大帶來哪些嶄新面貌,讓我們拭目以待。

 

 Profile 

古源光

現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校長

中華民國農業科學園區

產學協會 理事長

學歷:美國康乃爾大學食品科學

研究所博士

經歷:屏東縣副縣長

中華民國技職教育學會

常務理事、秘書長

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學會理事長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教授兼技合處處長

專長:食品工程、薄膜技術

 

◎整理:John Chen

Tags: No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