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David Graddol 的 English Next 談台灣英語教育的幾個關鍵議題


study#6301188       

       英國著名的語言學者David Graddol這次應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之邀,

在2008年10月底11月初間至南韓、日本及台灣講演。筆者有幸獲南韓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 Korea)邀請,

於十月二十九日及三十日在漢城參加了由其與南韓教育科技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南韓課程與評量學會(Korea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共同舉辦的「展望英語的未來」研討會(Future Perfect Symposium),除了聆聽David Graddol與其他與會學者專家的講演外,也宣讀了一篇論文介紹台灣中小學英語教育的現況(Taiwan’s Primary and Secondary English Education: The Status Quo)。David Graddol在台灣的演講中,筆者也獲台北英國文化協會的邀請,參與了去年11月8日在高雄中山大學及11月9日在台北政大公企中心所舉辦的講演,兩次皆擔任綜合座談的與談人。

英語 重要性與日俱增的「世界語」

       David Graddol這次亞洲之行所做的系列演講,主要是就其2006年出版的English Next書中所提到的一些與英語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做一概要性的說明,並就這些趨勢在各國英語教育所產生的影響提出其觀察與看法。大體而言,David Graddol認為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趨勢下,英語在政經、國貿、資訊、文化各面向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其位階已成為一種共通的「世界語」(lingua franca):英語不再是英、美、加拿大、紐、澳等國國民的「專利」,而是全世界人際溝通的主要工具。因此,傳統將英語定位於「外語」(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或「第二語」(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理念有必要加以修正,在英語的教學觀上也要有所創新。David Graddol甚至主張英語能力在未來將會與資訊能力一樣,成為一個稱職「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的「基本能力」(basic skill)。而世界各國為了因應這個趨勢,無不努力培養其國人的英語能力,最顯著的現象是各國英語學習者的年齡普遍下降,過去在中學階段才開始將英語當作「外語」或「第二語」學習的國家,現在都在小學階段就開始進行英語的教學;因此在英語教學圈中也開始關注如何為「幼童英語學習」(English for young learners)在師資、課程與活動設計等各面向做妥善的規劃,以有效地提升其學習成效。此外,David Graddol也指出:在高等教育方面,以英語授課也已成為各國指標性大學的新趨勢;在這種場域下英語已成為一種「全球的學術語言」(global academic language),也是一個大學全體師生是否達到「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的一項重要指標。

 

優質英語師資比例跟不上國家政策的理想

       在台灣,培養國民良好的英語能力,以強化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重要課題之一。早在2002年三月陳前總統甚至主張將英語列為我國的「第二官方語」,而游前行政院長也在2003年二月宣示將在八至十年內,將英語列為台灣的「準官方語」;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更擬定辦法,將公務人員是否能通過某一等級的英語能力檢定納入升遷的考量因素之一。雖然以國人目前的整體英語能力與台灣的英語學習環境觀之,不論是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或是「準官方語」,都是過度理想化的目標,但是這些宣示與措施無疑都是政府重視國人英語文的具體作為。此外,順應國際趨勢,教育部九十學年度起將英語教育納入小學課程並自國小五年級開始實施,後來在舉國上下「全民拼英語」及力圖解決「一國多制」的英語教學亂象之壓力下,更於九十四學年度起向下延伸至小學三年級。但誠如David Graddol在各次演講中所強調的:推動「幼童英語學習」的先決條件之一是必須有足夠「英語能力優良的教師」(teachers proficient in English)。事實上,筆者在〈台灣的英語教育:現況與省思〉一文中即指出:我國整體師資在小五開始英語教學的時期就已明顯不足;英語教育向下延伸至小三後,國小師資培育學校及相關學程的英語主修畢業生,不僅員額有限緩不濟急,近年來更由於國內「少子化」的趨勢,也使得許多國小採取聘用代課教師的措施,或由現職教師修習相關短期課程後即進行英語教學。這些權宜措施事實上並不能確保英語教學的品質,甚至有部分教師在英語能力及教學專業兩方面皆嚴重不足,對國小學童的英語學習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學生英語程度的雙峰問題

       除了師資外,我國國小英語教育也面臨了學生英語程度落差日益嚴重的問題:在國小的教室裡,有一路從「雙語幼稚園」學習上來的學生,也有剛開使接觸英語的學生;程度的落差不僅造成老師教學的困擾,有些英語學習成效較差的學生甚至有自信心降低,並不幸淪為英語較優同學取笑對象的情況,造成及早放棄英語學習的現象,令人憂心不已(張武昌2006〉。事實上,這個英語程度落差的問題也延續到國中,加遽了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所呈現的「雙峰現象」。雙峰現象的形成有相當複雜因素,舉凡城鄉差距、學生家長不同的社經背景及關注程度、學習資源的多寡、師資的良窳、學生的動機與興趣等等都是造成雙峰現象的主因(張武昌等,2004;2007)。在David Graddol的演講中,他也提醒各國在推動英語教育時,應注意到「社會平權」(social equity)的議題,避免讓弱勢的學童因為英語教育的實施反而成為受害的一群。這和筆者近年來有感於國內「英語能力落差」(English divide)加遽,因此在推動九年一貫英語領域相關活動時不斷呼籲英語教師要特別注意弱勢及學習困難之學生,並適時進行補救教學的理念相當一致,只是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可及,仍有待所有國人共同努力。

 

英語不只要「學」 也要「用」

       由於英語現在已成為共通的「世界語」,David Graddol 在各場演講中,也提醒英語教師在教學的觀念與教法上要作適當的調整。在台灣,英語屬於「外語」的學習,由於學生的母語及學校所教的國語與英語分屬不同的語言系統,在語音、構詞及句法各方面都有顯著的不同,再加上周遭生活環境中英語出現的頻率不高,因此無法像歐盟國家英語學習者一樣快速地學好英語。傳統上,國內英語的教學多是以英語語言知識(language knowledge)的傳授與學習為主,較少以英語的應用(language use)為教學的重心。這種教學的模式造就出一群對英語語法有粗淺認識,字彙與閱讀能力稍可,但口說與書寫能力仍待加強的學習者。因此,如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透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使用英語表達意見、溝通觀念的能力應該是日後教學的重點。

 

台灣面臨英語教育之測驗與評量的課題

       「考試領導教學」是國內常聽到的一句口號,在David Graddol的演講中,他也不斷呼籲:各國在推動英語教育時,在測驗與評量方面也要同時進行改革(Exams must be reformed)。我國九年一貫與高中課程綱要皆強調聽、說、讀、寫四種語言能力的均衡發展,但在高中與大學入學測驗中卻未能同步實施四種能力的評量,導致在教學面的輕忽,不僅在作法上不及韓國與中國大陸,也可能是造成台灣在現今世界標準化英語測驗成績不如預期的主因之一,各界宜就此議題再加深思。

 

與國際接軌的教育方針

       如上所述,英語已成為一種「全球的學術語言」,同時也是一個大學是否達到「國際化」的一項重要指標。為了使台灣高等教育能與國際接軌,政府在「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特別責成教育部推動「E世代人才培育計畫」。在此人才培育計畫中,與英語教育直接相關者為「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方案;此方案中的第二項即為「大專院校教學國際化」,而設立以英語授課的相關學程僅是其中一項,其他措施還包括設置「國際研究生學程」、推行「雙聯學制」、交換學生及教授、促成與國外大專院校學術合作,提供修讀雙學位等,目的在於營造有利於大學發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環境。以英語授課雖已成為各國指標性大學的新趨勢,但以台灣目前的環境而言,似乎仍有以下困難有待克服:學生聽力不佳、教學進度落後、教授備課時間增加、師生互動減少、專業知識並不因而增長;至於學生英語能力是否因英語授課而得以提升,則反應不一,依學生程度而異(施玉惠、張武昌等,2005)。

 

台灣大學生英語程度落差大

       事實上,如同國中基測的「雙峰現象」,台灣大學生的英語能力普遍呈現兩極化。就技職體系而言,其大學生英語能力普遍低落已是不爭之事實:教育部技職司自九十年度起,連續三年委託財團法人語言訓練與測驗中心,以全民英檢初級(國中畢業程度)之通過標準,抽測技職學生英語程度,結果受測學生通過率僅分別為15.8%、14.9%、18.1%(徐昌慧,2005),明確顯示技職體系學生之英文程度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技職體系外的一般大學生在英語能力也顯現相當大的落差:例如,國立台灣大學為配合政府於2004年起積極鼓勵各校實施的「推動全民英檢」措施,規定九十一學年度起入學的新生,畢業時須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或其它同等級的英語能力檢定;但根據該校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執行計畫報告,截至2004年底,共有7,322人參加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測試,但僅有2,616人通過。換言之,以全國頂尖高中畢業生就讀的台大而言,每年仍有相當多數的學生無法達到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的畢業門檻。

 

啟發學習興趣 加強學習自主性

       大學生英語程度的落差,不僅顯示在我國各大學推動「英語授課」仍有實務上的困難,更明確指出我國技職體系學生之英文程度亟待加強。教育部技職司為了配合上述「推動全民英檢」措施中技職體系學生在2008年通過全民英檢的人數需達到50%的目標,近年來皆將學生英檢通過率列為各校申請「提升外語能力專案」時的評鑑要項之一;許多學校也因此在申請案中編列大量經費鼓勵學生報考各種英檢,但若以近年來我國考生在國際性英語能力檢定考試〈托福、多益等〉表現普遍不佳的事實來看,各大學應跳脫英檢通過率的數字迷思,積極地進行英語課程的改革〈例如學生、教材的分級等〉,並規劃適性的評量工具,鼓勵學生善用網路多媒體自學,才能有效提升不同程度學生的英語能力(施玉惠、張武昌等,2005)。事實上,由於課堂內的學習時間有限,教師若能在教學過程中適切啟發學習興趣,學生就可以在課後透過各種學習資源,加強自己的英語能力,這也是David Graddol在演講中一再強調的「學習者的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也是學好英語的要素。

 

籲政府成立英語教育研究專責機構

       以上就筆者擔任David Graddol這次演講系列與談人聆聽所得及與談重點擇要敘述,並同時省思我國英語教育的部分現況。如眾所周知,我國的英語教育千頭萬緒,舉凡師資、課綱、教材、教法、評量等各面向都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頸;因此筆者在此再度呼籲政府應成立一個專責的機構,進行長期的相關研究,研擬從小學到高教一體連貫的英語教育政策,制定各學習階段的課程綱要及預期達成的能力指標,審慎規劃師資需求並訂定檢核機制,研發有效的教學法與優質的教材及教學媒體,推動多元且具信度、效度的評量方式,強化教師進修管道並建立績效評鑑制度〈張武昌2006〉。筆者殷切期盼這個專責機構的早日成立,以提供國人優質的英語教育並有效提升國人英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 張武昌、周中天、陳純音、葉錫南、林正昌、許月貴(2004)。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英語雙峰現象暨改進措施。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
  • 施玉惠、張武昌等(2005)。大學英語文課程模式之建構與實踐。教育部第一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執行報告。
  • 徐昌慧(2005)。教育部提升技專校院學生英語能力具體措施。發表於和春技術學院應用英文系舉辦之「語言能力檢定與教學研討會」,高雄縣。
  • 張武昌(2006)。台灣的英語教育:現況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29-144。
  • 張武昌、陳秋蘭、葉錫南、林正昌等(2007)。教育部「提升我國國中英語教學有效模式之研究結案報告。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