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Next 凸顯的教育國際化前瞻與內涵


university#5108863

 

       早在英國語言學家David Graddol 來台前,我已經細讀了他探討英語未來面貌的著作:《英語下一步》(English Next)。在這本由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於2007年出版的修訂版語言專書中,David Graddol特別提及:「為何全球英語可能意味著英語不再是外語?」他也明確預言,中文與西班牙文的崛起,以及雙語能力的重要性,將對於未來世界各地經貿、文化、英語學習、以及國家政策釐定,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頁14-15)。於這同時,高等教育隨著現代英語文的發展,也將邁向國際化與全球競爭的新趨勢(頁73-80)。

       David Graddol在書中鞭辟入裡的陳述,讓我聯想到了30年來的台灣英語教育發展過程,與全球國際化教育版圖拓展的走向。這兩項與英語文教育有密切關係的潮流,又跟台灣當前的高等教育發展,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有關。David Graddol對英語文在21世紀的發展之論述,對討論當前台灣高等教育內涵與品質之前瞻,具有高度的啟發性。

 

English Next的呼籲和主張

       David Graddol在《英語下一步》一書中提出一連串有關英語文在21世紀中之發展和預言,也出現於近20年來的國際主流媒體與名家論述之中。其中,2005年3月7日的《新聞週刊》(Newsweek), 繼1982年11月15日的「English, English Everywhere」專題分析報導後,再度以「Who Owns English? Non-Native Speakers Are Transforming the Global Language」為封面故事,強調英語無遠弗屆,並由量化衍生質化的國際事實,其中耐人回味的一句名言是: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increasingly, empowerment.  (Newsweek 2005: 45)

        英語已經成為商業與科技的語言,而自我加持(提升)則愈來愈需依賴它。

       在這同時,耶魯大學校長Richard Levin也在2006年8月24日的《新聞週刊》中,以「The World’s Most Global Universities(世界上最具全球面向的高等學府)」為主題故事,指出「Universities Branch Out(大學的國際拓展)」之重要性與必然性。Levin強調,「From their student bodies to their research practices, universities are becoming more global.(從大學生成員到研究的實踐,大學愈來愈趨向全球化。)」當然,邁向全球化的踏腳石就是全方位英語文能力的培養與全面教育。

        Richard Levin與David Graddol在教育國際化發展與英語文教育理念方面,都秉持相似的論點。其中的一段話,正好與《英語下一步》書中所陳述的觀點,不謀而合。

As never before in their long history,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instruments of national competition as well as instruments of peace. They are the locus of the scientific discoveries that move economies forward, and the primary means of educating the talent required to obtain and main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opening of national borders to the flow of goods, services, information and especially people has made universities for global integration,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geopolitical stability.

在歷史的長河裡,大學從未像現在(21世紀)一般,已經成為國家競爭與世界和平的工具。高等學府是科學發現之所在,藉此推動經濟的發展。大學同時也是培育菁英藉以獲臻並維繫競爭優勢的主方法。在這同時,開放國界以促成貨品、服務、資訊,尤其是人才的流動,已經使得大學成為全球接軌、相互瞭解與地緣政治穩定的巨大力量。

 

       把Richard Levin在《新聞週刊》的高等教育讜論,與David Graddol的《英語下一步》內涵前後對照,令人不能不覺察到英語文能力對國家長遠發展與個人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在培育國家與國際人才的政策上,這種認知也是當前台灣高等教育與國家政策決策者應有的省思。

 

English Next中探討人才培育的迫切性

       在世紀交替之際,全球各先進國家均不約而同地強調透過「國際合作與交流」,貫徹新世紀「人才能力建構」(Human Capacity Building)的主張。從各先進國家的睿智領導人與決策者,到全球高等學府的教育家,大家的共識是藉由全球化的多元教育與文化之交流和合作,方能培育出引領世界邁向共榮互利、和諧進步的新世界。為了落實這項新世紀的前瞻性目標,配合母語的學習,同時提升英語文聽、說、讀、寫、譯的全方位能力,已成為全球教育的基本共識。換句話說,藉由英語文能力的有效提升,方能拓展全民的國際視野,進而有效啟動現代優質人才的潛能之開發,建構安定、進步的現代社會。這也是為什麼David Graddol從英語文的「現代」到「後現代」(from modernity to post-modernity)發展和分析中,認為「多語教育」(multilingualism)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常態(頁19)。

       當人類進入21世紀後,隨著嶄新議題如能源、環保、糧食、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與人力資源的逐次浮現,提升英語文能力以拓展國際宏觀視野的潛在議題,更已形成為全球各國的核心政策。以長久以來作為國際語(lingua franca)的英文作為橋樑,透過充分有效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方是解決各種國際問題的途徑。對當前積極尋求新蛻變的台灣來說,英語文能力與國際宏觀視野確是全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

       針對這項探討,David Graddol在書中有仔細陳述,並提出許多數據,證明英語文這國際語在現代世界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英語對國際化教育的影響

  自從《新聞週刊》在1982年11月15日刊出了轟動一時,且具深遠國際教育意義的「English, English Everywhere」之八頁「主題故事(cover story)」後,全球每一個角落果然掀起了「英語熱」─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在世紀交替之際的國際發展潮流中,具有遠見的政決策人均感受到學習英語文與國家發展、國際交流、教育政策、普世倫理,和品德教養之密切關係。「English, English Everywhere」文中一句廣受引用的名言是:

Today, like it or curse it, English is the closest thing to a lingua franca around the globe.

在當前,喜歡英文也好,討厭英文也好,英文已隱然成為全球最貼近世界語(lingua franca)的選項。

  1980與1990年代的台灣,朝氣蓬勃、全國上下一片欣欣向榮之氣勢,從新竹科學園區的創立,到台灣留美學生的獨霸全球,讓全世界對台灣刮目相看。柏克萊加州大學社會學教授高隸民(Thomas B. Gold)也藉此深入研究,並在1981年發表了一本讓台灣揚名全球的書─《從國家與社會的角度觀察—台灣奇蹟》(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到了1994–1995年之際,台灣留學美國一流學府及名校的菁英學生,高達37,400名,為全球各國之冠。台灣大學生的倫理教養、學術水準和英語文能力,也廣受各國高等學府的青睞。

  台灣人的驕傲,始於傳統的價值倫理、國際教育與交流,以及賴以自我提昇的台灣人毅力和英語文能力。英文能力、全球視野與國際競爭力的關聯性,由此可見一斑。

  從1982年到現今2009,《新聞週刊》有關英語的國際地位與重要性之預言,不但沒有消減,反而愈來愈見到英語文風行全球各行各業的事實。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過去長期排斥英語的法國人,現在也開始接受英語,作為行銷法國及其高科技產品如「空中巴士」(Airbus A380),與國際文宣的基本工具了。年輕一代的法國人,已經開始熱衷英語文的學習了。

  從1999年開始,愈來愈多的法國高等學府如巴黎大學、里昂大學、馬賽大學等,都分別開始以英語為授課工具的國際課程(International Program),並提供雙學位(dual-degree program),歡迎包括台灣的留學生,前往以英文進修博、碩士課程。筆者在2000《海外學人》311期中,曾以〈OECD教育指標國際會議新啟示〉(頁23-29)陳述這項事實。如今,David Graddol進一步證明了英語與全球化的密切互動與相互影響。

 

英語與國際就業市場

  David Graddol在書中,分析了英語文跟經濟知識與經濟發展的關聯(頁32-40)。這又跟國際化教育有密切關聯。

  2000年7月21日《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在其封面主題中,強調英語在的亞洲的重要與見證:「English is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of today. Those who don't learn it will be disadvantaged.(英語已經成為當前的國際語了。不學英文就會吃虧。)」

  《今日美國報》甚至在這篇題為 「Globalization, Net access push drive to learn English」的主題報導中,輔以中英對照的副標題:「不會英文,不雇用。 No English, no job—a reality many of Asia's workers face.」

  《今日美國報》同時引用台灣的「台積電」(TSMC)為例說:「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sells 50% of its products to North American firms. Managers need English to make sales.(台積電把產品的百分之五十行銷到北美地區。經理們都需要以英語來促銷。)」

  事實上,台積電CEO張忠謀先生的英文是一流的;其員工在他的帶領下,英語文的歷練與水準,當然也如《今日美國報》所評述的,絕不在話下。台積電跟台灣的跨國企業與高科際公司所網羅的人才,必須具有相當的英語文能力素養。加上在職的實務歷練與國際經驗,中高階人員的英語在臨場的實用導向挑戰下,自然會持續精進。

  台積電及其他台灣諸多跨國性企業的發展與成就,在在說明了英文與國際發展的關聯性。這項事實,同時也印證在全球的新興國家之上。

 

國際競爭中的台灣英語文能力啟示

       David Graddol在書中所明確指出的未來英語發展與全貌,正好指出了台灣各大學的英語教育之敏感問題。在全球化發展的國際趨勢下,英語文能力已經成為大學培養現代人才,跨進現代化國家的門檻,與提升競爭力的基本條件。有效強化英語文實用能力,也是知識經濟時代拓展全民國際視野、廣結國際善緣的重要途徑。

       為了有效提升全民的英語文水準,行政院責成教育部規劃自國小三年級開始教英語、努力縮短城鄉差距、延聘外籍英語教師,及雙語環境的建構。同時,公、民營機構也愈來愈重視托福(TOEFL)、多益(TOEIC)、雅思(IELTS)、全民英檢(GEPT)」的認證。愈來愈多的大學也訂定「大學英文畢業門檻」、推甄入學英文加權計分,以及「大學全英文教學」等配套措施。

       然而,台灣學生的英語文能力到頭來,並沒能顯著有效地提升。早於2003年,由國立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陳超明院長規劃、教育系余民寧教授執行的「台灣地區大專院校學生英語能力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受測的全台20所公、私立大專院校中,高達32.2%的受測學生,托福成績在410分以下;8.8%的學生低於350分,相當於英語初學者的水準。根據此項調查的評估,「三成二的大學生,其英語僅國三程度」。

       到了2005-2006年,ETS採用了貼近生活化與實用性之「新制托福」,並在測驗項目中包括「聽、說、讀、寫」四項。這種具有實用性的英語測驗方式,反而使得台灣考生更為難。結果台灣的托福成績成為亞洲倒數第四名,僅贏過北韓、蒙古與日本。從英語文程度與能力表現來衡量,這也難怪為什麼學者們愈來愈感嘆「研究所大學化」,及「大學高中化」。這是當代我國21世紀人才培育的隱憂。

 

提昇國際視野 須從英語文能力培養起步

  David Graddol最後指出,隨著創新觀念(innovation)與傳播資訊科技的發達,英語更將成為國際交流與溝通的普及工具(頁41-49)。在這大前提下,培養國際化前瞻與視野的現代優質人才,必須從大學生的專業領域,偕同英語文能力的同步提昇,方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藉此也可達臻國家建構e世代人才能力的長遠目標。在當前全球交流、知識共享的21世紀裡,如何配合學術研究、專業領域發展,以便提升全民的國際思維與素養,是台灣當前面對的重要任務。

  政府提撥的五年五百億提升高等教育品質計畫,是各一流學府應該發揮創意,藉此開發大學生英語文潛能的機會。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英語文能力素養,使他們能藉由此管道汲取全球化的多元現代知識,絕不可忽視。

  近30年來的台灣現代化、民主化、科技化與國際化,使得我們的社會揚名全球,更進一步提升了台灣的國際能見度。這時候,我們更會聯想到台灣現代化成就的推手,與國際學術見證:李國鼎、丁肇中、田長霖、李遠哲、朱經武、楊祖佑、余英時、杜維明等數不盡的國際知名學者與科技界菁英。如何延續《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之作者Thomas L. Friedman筆下的台灣成就,我們必須繼續從基礎英語教育深耕,從而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質與國際化境界,如此方能培育更多的現代菁英人才。

美國經濟學家,也是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Paul R. Krugman,在2008年12月28日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專欄中強調, 「An educated population is a national resource.(受過教育的人口是國家的資產)」。該文中,Krugman的「教育」與人才培育觀點,正是David Graddol以英文為出發點所討論的國際多元教育內涵。

細讀《英語下一步》,將有助現代知識分子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思維。從事英語教育的級學校教師,也可進一步調整英語教育的方法,以便提升全方位英語教育的品質。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