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是有用的─只要知道何為目標。但90% 的時刻,人們沒目標。」(Management by objective works-if you know the objectives. Ninety percent of the time you don't.)。這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 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管理名言之一。言下之意是,任何成功的管理,都必先設定具體的目標,才能有效達到成果;然而,人們多半對於目標感到模糊、不確定,結果往往使得目標成效不佳,甚至失敗。同樣的概念,可用於組織企業,更可以用在英語教學領域中的學習成效管理。
鼓勵臺灣學者參與TESOL 年會
ETS 台灣區代表與台灣專業英語文學會(TESPA)合作多年,一直以來共同鼓勵、贊助臺灣大專校院的英語教師組成TESOL 臺灣參訪團,期望為臺灣英語教師增添更多國際學術交流機會,進而強化臺灣英語教育研究在國際學術圈的發展與地位。
藉由投入年度TESOL 大會,一向關心臺灣英語教育的ETS 台灣區代表,一方面可親身聆聽、學習國際學者在不同國家從事英語教育的經驗,對國際英語教育圈的最新發展趨勢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二方面也可透過臺灣學者在TESOL 發表的演說,更加了解臺灣英語教育領域的幾個當前重點議題。
這次有榮幸跟幾位臺灣的英語學者一同參與2012 TESOL 年度盛會,堪稱是趟可貴的認知之旅。
一同參與今年(2012)三月在美國費城(Philadelphia)TESOL 年會的臺灣學者,包括:臺灣專業英語文學會理事長陳英輝、臺灣科技大學應外系教授陳淑嬌、臺灣科技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副教授Jeremy Sykes,及臺灣科技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講師黃敏裕等,幾位都是在專業英語(English as a Specific Purposes, ESP)及國際英語(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IL)研究領域中頗負盛名的學者專家。
語言差異不應是學習差異因為職務屬性的關係,在日常工作中,個人經常探訪許多公私立大學與科大的英/外語系所或語言中心,也從大大小小的國內學術研討會上認識了不少臺灣英語教育圈的專家前輩。很難不發現,「英語學習成效普遍不佳」、「學習者程度呈現兩極」,是臺灣目前在基礎教育、國民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中皆共同面臨的嚴重問題。而該怎麼幫助學生更有效率的學好英文,似是所有臺灣英語老師心中的大問號。
非常恰巧,今年TESOL 主題講者之一Alberto Carvalho,即以「In Pursuit of Excellence for All」為題發表演說,針對其所任職的美國佛州第四大學區學校(Miami-Dade County Public Schools)之英語學習管理現況進行分享。他強調,學習者的「語言差異不應是學習差異」,該觀點正好與臺灣英語教育專家當前亟欲協助的低成就學習者或英語學習創傷族,或是第一線英語教師所面對的教學現場,頗有雷同之妙。
擔任該校督學且注重管理績效的Carvalho 大力主張,要讓非英語母語者(non-native)的學習成效提高,就必須大膽開除不適任的英語教師。由於該學區剛好是居住最多古巴移民的地方,校內有許多拉丁裔或墨西哥裔背景的學生,英語不是這群學生的母語,也因此,學習成效不如一般預期。
設定目標 不適任就不續聘
但督學Carvalho 堅持,不能讓語言背景的差異而使學童的學習機會受阻,他在校內貫徹管理制度,認為英語老師不該只是「教」,更該協助學生「設定目標」,並透過管理督促學生達成目標。例如:該校定期追蹤不同語言背景學習者的就學率、就業率等,用以建立「可量測」的目標管理機制。除了目標管理,Carvalho 認為在教材、教法、師資培訓等各個面向也須同步配合運作。像是針對非英語母語背景的英語學習者,所使用的課本就不應用太艱難的英文撰寫內容;為了改善少數族群的語言能力,一位好的英語教師懂得重視多元差異,但不會因為學生的語言差異而產生教學歧視。他強調,學習效果差絕不會是學生個人的問題,而是教學者或其他教學環節不夠妥當,即便對於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習者來說也一樣。
Carvalho 在該校致力於縮小ELL(English Language Learner)與non ELL 的學習差距,並認為從該校經驗中獲得的成功關鍵是:開除400 位不適任的老師。他採用目標管理的策略,來加強教師對於學生進行教學的嚴謹、確實,也紮實且成功地提升該校non ELL 學生的學習成效。面對全球競爭激烈的市場,督學Carvalho 深信英語教育確是重要的,世界各地的教育單位都不能否認這項事實,但身為英語教育相關的從業人員,更應關切的重點是設法為學生爭取到同等的學習機會(equal learning)。
縮短學習落差 臺灣也在努力Carvalho 的概念,似乎與目前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暨政大英文系教授陳超明在臺東縣偏鄉學區所落實的「提升國中小英語學習成效專案實驗計畫」,理念大致相符。受到偏鄉環境、教育資源貧乏的影響,在臺東就讀國中小的學童,大多對英語學習感到興致缺缺,低落的學習動機不僅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效,更侷限了他們未來在就學、就業的發展。
陳教授在計畫中主張「教會比教完更重要」,鼓勵英語老師為學生訂定階段性學習目標,並輔導學生一一達成。陳教授與Carvalho 兩位學者皆十分注重學習者的目標管理、學習成效管理,而也都獲得相當的成功經驗。這又證明了彼得‧ 杜拉克的管理名言「Management by objective works-if you know the objectives.」。無論是國際或國內,也無論是管理學或英語教育學,高成效都來自於「明確的目標」。
落實目標管理 為海外人才儲糧
近幾個月政府或學界、業界經常談及臺灣「海外人才庫」的存糧危機,沒有足夠的國際人才,便意味著臺灣國際競爭力的危機。我們回到教育的層面思考,尤其是與國際溝通息息相關的英語教育,個人相信,在這競爭激烈的國際人才爭奪戰中,或許目標管理的概念必須在臺灣英語教育體制中加以積極落實、普遍應用,才能真正有效地為臺灣培養更多具國際競爭力的菁英人才。
另一位TESOL 主題講者Kurt Kohn 提出,「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的趨勢與認知已無庸置疑」。這位專長研究ELF 的德國學者在該演講場次中表示,只要是一位世界公民,使用英語作為共通語(ELF)或全球語言(Global Language)就是無可避免的事實。因此當前英語教育者必須思考的議題,是如何在教學的本質上深化我們「共同的語言」。
ELF 無庸置疑 從全球語看未來
英語在過去一直被視為英國人或美國人的母語,但到了21 世紀的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成了英語這一「語言」(ELF)的共同擁有者(owners)及參與者(participants)。當人們不再討論英語跟過去形式與使用有何不同,不再去比較 English 與ELF、Global English 之間的差異,也就代表著,我們該思考如何在語言教學上作到適度提升、改善,在英語作為國際溝通語言(EIL)的教與學等面向上,思考如何落實英語教育,才能幫助更多學習者達到學會全球語言(Global Language)的目的。
探討這些英語教育相關議題是十分有趣的,也是身為英語教育評量單位的ETS 臺灣區代表,長久以來深深關切的議題。2012 年為期四天的TESOL 年會,在壓軸的主題講者中國學者劉駿的演說「The Future of TESOL: Changes and Opportunities」下依序落幕,當國際學者們紛紛思考TESOL 未來即將面臨的改變與機會,我們也不妨透過這些精彩的學術思維與觀點,深入思考臺灣英語教育的未來。
明年達拉斯TESOL 再相見
從建立目標成效管理的英語教學,到反思英語的本質、觀察語言的發展趨勢,彷彿是各自獨立卻又一體成形的理論概念。期待2013 年的TESOL 達拉斯之旅,相信又將為臺灣帶來一番嶄新的思維互動與省思!
作者簡介
吳紹銘
現職:ETS 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副總經理
最高學歷:北德州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
經歷:聯盈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芯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開發部產品經理、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網路行銷部特別助理、實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軟體開發部經理
專長:業務、行政管理、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