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創意真的可用產業鏈的模式量化管理嗎?兩者間的矛盾該如何消弭?當美感、藝術、文創精神等抽象概念放入全球產業經濟的框框裡,企業家要怎麼面對「文創理念」與「數字績效」之間的平衡與經營?阿原工作室創辦人江榮原與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陳超明的深度對談,或許可為讀者略為解惑。
堅持「手感經濟」、營造「勞動力美學」,並時時尊重「土地倫理」的江榮原說:「阿原用以面對國際市場的策略,正是讓品牌加值。」在作為新創產業且在港、星、馬、大陸、日本等地皆設有據點的阿原看來, 憑藉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代工,以促進台灣產業經濟成長的時代已然不再。而思考如何讓品牌加值,也成了產業面對國際市場的經營關鍵。
面對國際市場
善用產地學原理加值品牌
江榮原表示,近十年來,人們對「品牌」的認知意識高升,也因此,高度仰賴訂單量的產業經濟模式已逐漸式微。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與訂單轉移,產業的成長與經濟價值早已不再框限於「訂單量」,取而代之的,正是「自創品牌」。果然,「試圖用個人對品牌的努力決定自我價值」的阿原肥皂,在短短近十年間,開出手工皂業的新藍海。
儘管仍有傳統品牌慣用「量大即是美」的經營策略,阿原肥皂卻反其道而行,選擇採取「精」、「純」、「小眾」的傳統工藝再生法則。江榮原善用了品牌「產地學」的原理,試圖刻意地把台灣品牌推向世界。
「好比Made in Paris 不等於Made in France」,江榮原心中的企業理想版圖,是要讓台灣農作結合時尚精品之文創概念,把台灣品牌經營的「產地學原理」發揮到淋漓盡致,進而透過全球加工成為眾所皆知的知名品牌。「如同當人們看見BENZ 就會馬上聯想到Made in Germany 一樣。」他說。
東方色彩饒富神秘
阿原肥皂製程像首詩
「透過『勞動力美學』及『土地倫理』,我只是運用了某種程度的感性,提高人們對阿原的關注;將屬地性與商品連結,也讓大家對MIT(Made in Taiwan)有更深的認識。」江榮原分享,手工皂在歐美國家或許已耳熟能詳,但阿原肥皂本身所具備的東方色彩,卻是為該商品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新符號」。
阿原肥皂上刻意刻印上去的「中文字體」,就像看阿拉伯文的線條感一樣,因其神祕的東方特性而令人充滿好奇。再加上運用苦瓜、香茅、艾草等南島國家特有的植物、藥草香氣,使得阿原肥皂更加獨具一格。原來,他想讓消費者「先經過一點障礙」,再發掘到其所熟知的東西。阿原堅持,得用歐美的水平檢視這項台灣原創品牌。
陳超明教授回應,「這跟19 世紀的浪漫主義很像,那些創作詩的人,刻意用『怪的語言』來傳遞美的觀點,總是要多花一點時間,才能了解。」阿原肥皂的產業精神,真的很像創作一首詩。
阿原肥皂之所以會對「勞動力倫理」如此用心,其實得根究江榮原對台灣土地的一片特殊感情。人稱「阿原大哥」的江榮原說,希望利用產業鏈來提升人們對每個農作環節的尊重,因此如果可以因為「必要的需求」喚起人們對植物的專注、對種植技術的重視,阿原肥皂便願意以「製造業需求者」的角色,擔負起勞動力倫理的教育與責任。「如果可以在土地上種植高經濟效益的藥草,為何要種廉價的香瓜呢?」他堅持,不能讓可種植藥草的土地就這樣「死掉」。
經營指標性區域 作為世界跳板
然而,支撐阿原的堅持所該付出的代價是高的。陳超明又問阿原,「怎麼看市場的全球布局?是中國市場?還是歐美市場重要?」
江榮原表示,「二者都是。」他不否認,所有世界品牌最大的獲利都集中在中國、東協等快速成長的市場。不過,他也極為重視日本、英國等海外市場。江榮原認為,這些具有指標性的區域據點絕不能退場,即便營收數字可能並不亮眼,卻會是阿原肥皂邁向世界品牌的絕佳跳板。
不過,阿原的人才是怎麼培育的?陳超明不禁又提問,要經營海外市場,就一定要擁有足以勝任相應工作的國際事務人才。「阿原的人才是從內部調任?還是直接在海外獵才?」江榮原說:「英語確實重要。」儘管阿原工作室並非各個職務都需要經常用上英語,江榮原卻表示,「面試是一定會看英語的。」看待人才的英語文能力,創新又腦筋靈活的江榮原有著獨到觀點:「如果一個人敢用英語表達,就說明了他是一個『樂觀』、『外向』且『自我檢核高』的應試者。而做品牌的人,一定要懂得微笑,具備自信、熱情的人格特質。」
文創思維難以量價
卻是經營品牌的根本
阿原肥皂的企業文化裡滿佈著文創風,除了績效與數字之外,江榮原更重視用以加值品牌的文化底蘊。他說明,因為阿原要的是有能力經營品牌的人才,這些人不能只看銷售數量、看報價,而是可以說出「臺灣的中秋節怎麼過?」「臺灣的社會問題是甚麼?」「臺灣當前的文化政策為何?」這些難以被量價的文創思維能力,是江榮原期望栽培、重用的產業人才。
要打造信念堅定的工作團隊,江榮原坦言,從三個面向來說,經營者須付出的代價很高。第一,薪資水平高。儘管這是個消極的作法,卻不能否認,因為開出高薪資而能談判的空間更大。江榮原表示,自己都是用臺幣年薪100、130、160萬的行情在跟人才談,跟外商一樣,談好即可聘用至海外部、管理處。甚至聘用一位肥皂師,就是年薪70萬起跳。
其次,阿原對原物料的品質要求代價高。歷經台灣黑心商品事件,阿原肥皂始終屹立不搖,憑靠的就是其對原物料使用的堅持。江榮原認為,只有對品牌高度的潔身自愛,才能營造共同的企業信念;若否,任一位基層員工就能把不肖業者的品牌打垮。其三,是阿原的教育訓練模式,為了讓員工真正理解甚麼是「有機、自然農、養生」等概念,江榮原特地開設「阿原講堂」,並不時帶員工欣賞雲門舞集、看電影、畫展等。這些日常的教育投資,都是為了企業文化、文創、美感之培養。
把人才帶上國際舞台 吃苦當吃補
陳超明認同道,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畢竟從文創理念到產品的轉換過程,是需要靠「人」去經營與操作的。不過他更好奇,「阿原肥皂怎麼養成人才的實務能力?」
「帶他們上舞台」,江榮原斬釘截鐵地回答。他認為,只有在直接面對壓力時,人才的潛能才可以有效發揮。江榮原舉例,有回在上海開店,他卻帶了行銷部、產品處、陳列部的人員大舉前往,其目的正是要員工藉由實作經歷,有系統地認識設店經過的每項細節。直到今天,這位重人善任並以勤勉人的阿原大哥,依然維持一周下田耕作2次的習慣。江榮原笑著說:「新人來是要耕田的!」若不能耐得過這份辛勞,也就說明了決心的不足。江榮原認為,文創的思維靈感很重要,但技術能力的管理更是。如果少了實務面經驗的積累,就無法坦蕩蕩地面對未來國際行銷談判的種種細節。
「就像一顆肥皂要經過18道工序、8個關卡,每道關卡的成本,少則0.4塊臺幣,多則1塊2,這些細節若不清楚,怎麼能擁有文創商品的生命經驗?這裡面,包藏著太多故事了!」他說道。
江榮原相信,做人的道理,就跟大自然的原理一樣。好比農作物要經過烈日酷曬,美麗的桃花、梅花,也都得經過夏日的灼熱、秋日的風颱,直到冬春之際才能完美盛開。認為辦公桌前的經驗不痛不癢的他說:「嚴格來說,阿原肥皂不能算是文創業,但絕對是以文創產業的精神經營著。而文創工作者一定是要吃得下苦的!像農作物一樣,長得肥美的都是。就像人說『活過三季的水果才好吃啊』!」
江榮原 阿原品牌創辦人
學歷:國立三重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經歷:創立阿原品牌、阿原農場
合資成立自由落體設計公司
成立漢皇廣告;天下雜誌
日商台灣銘版
◎整理∕ 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