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亞洲盃? 全力培育國際金融家/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 暢談辦學理念


施光訓

 

全球局勢瞬息萬變,中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而台灣也積極推動「亞洲盃」,以讓台商順利參與東協、甚至亞洲各個新興市場的戰局,顯見金融產業早已面臨國際化挑戰,而培養國際金融人才,也成為教育界迫在眉梢的課題。

金融業是最競爭、報酬率也最高的服務業,產業特性最為保守,卻也最需要創新思維,以開創更多新路。甫上任的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表示,先進國家的金融業已走向整合金融服務的方向,台灣必須走出製造業的思維,轉型為「服務導向」,始能闖出國際,因此,培育國際金融家勢在必行,而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便是以此為主要辦學目標。

 

面對轉型

中信金控接手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遼闊的校園,已大興土木,翻新了教室大樓及宿舍,迎接了今(2015)年9月新生的到來。由中信金控接手的興國管理學院,已更名轉型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以「企業管理」、「財務金融」以及「財經法律」為三大核心發展領域,並由曾任文化大學教務長、稻江大學校長的施光訓任職為校長。

深耕金融及教育領域多年的施光訓,對於如今台灣亟需的金融國際人才,有著一番見解和培育理念。「20年後,你就是中信總經理!」施光訓對著來報名入學的同學如是說,一語道破該校將學生視為國際金融家培育的核心精神。

必備三大條件

打造未來的CEO

「所謂的國際金融家,必須具備全球視野,且因其為以人為本的產業特性,人格特質必須要保守穩健,卻又同時富有創業精神,最重要的是,還要擁有溝通力。

施光訓提到,培育國際金融家的重點不外乎有三,一是語文能力,二是專業技能,三是人格特質(如人際溝通能力、獨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維、宏觀視野等等),「我們提供總經理等級的學習資源、課程、體驗和視野,將同學們視為未來的總經理來培育,要讓他們具備CEO等級的思維、視野及特質。」

為此,中信金融管理學院這所新學校要打造國際化以及人文環境,提供全英語專業課程、產學訓練協同教學、實務實習等教學資源,而為了讓學子兼顧五育、健全發展,也將鼓勵學生參加2個以上兼顧技藝活動性和服務公益性社團、學習網球及高爾夫球等運動,從中培養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人際互動能力,以為將來進入職場做準備。

站上國際舞台 語言力為基本條件

對於國際金融家而言,語文能力是最為基礎的必備條件,「英語文能力佳,代表著國際移動力高,而且這樣的人也較勇敢,更可把握出國的機會。」因此,為培育學子的語文能力,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在大一時期以外師為同學強化英語力,「在這段時間,同學至少要達到TOEIC 650分以上,較符合企業實際需求。」

到了大二,該校則預計將會招收海外留學生,讓海外學子和本地學生共同住宿,以打造更能自然融入於生活之中的國際化環境;另外,學生也必須修滿12學分全英語課程方可畢業。

因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為金控業者捐助成立的大學,自然能夠運用的產業資源也相當豐富。施光訓表示,同學們可以在大二時提出申請到中信金的海外子行實習,「想要出國實習的同學,自然會有動機和動力提升自己的英語文能力。」他強調,「設立語言門檻再強制要求同學做到,往往成效不彰。」換言之,英語學習和提升,必須靠環境及自我激勵才能夠有效達成。

縮小產學落差 成就企業助學典範

「畢業即就業」也是該校的一大賣點,而這也與「培育國際金融家」的辦學宗旨相呼應。「中信金集團每年招募約600名職缺,而我們學校每年畢業約150名學生,屆時挑選人才時會以我們學校的畢業生為優先。」此外,該校也找來中信金集團17位高階總經理為教授團隊,授予職場實戰經驗,各項課程設計也都是通過CEO教授團的確認,以縮小產學落差,成為真正的企業助學典範。

除了學校本身培養人才之外,施光訓也計畫向教育部申請經費舉辦海外實習中心,若可申請到足夠的經費資源,便能讓全台灣大學生報名參加,由中信金的老師帶領同學們到海外中信金子行實習,「不僅能夠體驗海外打工度假,也可提升英語力,更重要的是,有機會為台灣培育更多金融人才。」施光訓最後表示,對於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而言,投入大量資源,培育國際金融人才,便是該校打「亞洲盃」的體現方式。

swot分析 施光訓演中台灣年輕人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