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教室的風景 跟平地不一樣/ 師鐸獎得主姜青慧:藉中文閱讀貫通英文閱讀力


 

17-3

「那時候我是公費畢業生,去山上教書是不得不上去。本來我認為約期一到我就會歡天喜地下山,但現在,我覺得哪天我真的離開這裡,一定是因為有什麼不得不的理由,才會不得不下山的。」

今(2015)年師鐸獎最年輕的得主姜青慧是花蓮教育大學英文系公費畢業生,畢業後被分發到的學校就是位於阿里山太和社區內的仁和國小。今年是她在仁和國小任教的第8 年,4 年前公費服務期滿時,她沒選擇離開位於深山的仁和國小,而是繼續留任。「在這個學校,我還有一些想做的事沒有做完。在孩子身上生根的東西,效果還沒完全出來。」姜青慧說,她在學校內義務進行英語課輔、推動閱讀教育,一路跟著孩子們成長,想陪伴他們,看著小朋友畢業。

17-4

山上山下來回要三小時

在太和社區,沒有第四台,連7-Eleven 都需要開上半小時的路程才遇得到。孩子的學習刺激少,家長的協助也不多,說到教學環境、教學設備,山上學校更是比不上平地,雖然學生少,師生比高,但老師要應付的成果報告與學校評鑑卻是一樣也沒有少,而且一旦遇到颱風過境,更是常常碰到停水、停電、溪水暴漲與道路阻斷而下不了山的窘境。

上山下山來回約要3 個小時,平日周間,老師們都住在學校宿舍,但如果在山下老師還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顧,一旦小孩生病了,往往就得趁放學後趕緊下山,短短探望照顧後再驅車趕回來山上,十分不便。因為這些不便與危險,當姜青慧決定繼續留任時,其實她爸爸媽媽是相當擔心的。

「但是山上也有讓人開心的事。」姜青慧說,山上風景好,四季變化時,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得到動植物的生命力,也很容易看到螢火蟲;因為老師們都住宿舍,彼此感情特別好;家訪時,家長們也都很熱情。「山上的孩子單純,家長對你的教學也不會有所限制,這讓教學更能回歸教育本質,老師可以在陪伴中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混齡上課 英語課新挑戰

仁和國小是一間很小的學校,姜青慧剛到任時, 學校原本還有70、80 位學生,受到少子化影響,目前小學部學生只有12 位,當中超過一半的學生是新住民子女。因為人數過少,今年曾面臨廢校危機, 學校教職員和學生家長經過討論後,決定配合政府的實驗教育計畫,轉型成混齡實驗小學,從此上課班級不再分成一到六年級,而是按照學校看得到的野鳥命名,分成「小彎嘴」、「中杜鵑」、「大冠鳩」三個班級進行混齡上課。

由於還是轉型初期,要怎麼同時兼顧不同年級學生的程度進行教學,其實大家都還在摸索,姜青慧說,她目前的做法,是先教共通的內容,之後再分組針對學生程度上不同的內容。此外,學校還有校本語文課程的規定,英文部分, 學生每學期必須學會5 句簡單的英文句子, 6 年下來總共會學到60 個句子(見P.19 表一)。

鄉下資源少,曾經有家長因為擔心小朋友上國中後英語跟不上進度,所以拜託姜青慧幫學生補習。但是按規定學校教師是不能私下幫學生收費補習的, 充滿教育熱忱的姜青慧,索性在學校義務開了一堂英語課後輔導課,特別針對將要上國中的高年級學生進行免費補強。「課輔時,我用的課本是李家同的《專門替中國人寫的英文課本》,這本內容較簡單,很適合給我們的小朋友使用。有一些高成就的學生,我則會另外再對文法進行加強。」姜青慧說, 國小英文較偏向生活英文,而國中英文則注重英文閱讀、中翻英等等,也較強調文法能力,兩者的確有所落差。

除了針對學生的英文,姜青慧也在學校推廣中文閱讀教育,豐富小朋友心靈的同時,她也鼓勵小朋友們把自己的心情想法寫下來,並協助他們踴躍投稿。姜青慧說,雖然推廣的是中文閱讀,而不是自己本科的英文閱讀,但這幾年推動下來,她觀察到一旦學生的中文閱讀能力上來了,往往也會連帶加強學生對英文結構、單字概念的理解。「也許這是因為在語言學習上面,有一些基本的東西是相通的。」

17-1

建議偏鄉老師待下去 等待開花結果

在姜青慧及學校同事長時間的努力下,仁和國小學生充滿童趣與純真情感的文章常常見報獲獎,更有學生獲得今年總統教育獎,自己也因而獲得今年的師鐸獎,回顧這幾年的付出,姜青慧深深覺得,在學生身上付出的心力,往往要夠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積累出的結果,如果自己沒有選擇留下來,也許就不會有這些成果出來。這些學習成就是支撐學生繼續學習的自信心來源,也是印證老師教學方式正確,支撐老師未來教學信念的重要支柱。

「山上風景跟平地不一樣,山上教室的風景也跟平地不一樣,希望和我一樣在偏鄉學校教書的新進老師們能多待的就多待,學生學習開花結果需要時間, 如果換了老師,可能一切都要從頭來過。對學生可惜,對我們自己印證教學經驗也是可惜的。」姜青慧建議,偏鄉教書難免有覺得孤單的時候,此時,不妨上上網看一看,因為早已有許多老師在偏鄉地區默默奉獻了許久,看看他們,你會發現,其實你不是孤獨的。

資料提供:姜青慧

17-2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