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是NBA! 旅美籃球小將吳永盛、林庭謙:有決心,就做吧!


 

  • 記者:Chwen Yuh Chang

DSC02631

運動員會不會英語到底有多重要?英語力又該多好?旅美籃球小將吳永盛、林庭謙都說,在美國打球,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英語溝通力

「當初沒想這麼多, 有機會就去了。先去再說。」決心大於一切。目前就讀加州州立大學沙加緬度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Sacramento),也是台灣第一位得到NCAA第一級大學男子籃球獎學金的吳永盛談到當初去美國時的心境,簡單地說著。2012年,為金華國中奪下JHBL冠軍並成為該年聯賽MVP的吳永盛,因為優異的籃球成績,有了拿獎學金在美國高中打籃球的機會。他對籃球不假思索的熱情,使得台灣的籃球人才培育之路開啟了「吳永盛模式」。

在2012年至2016年這段時間,金華國中陸續有12位畢業球員跟進,選擇在畢業後直飛美國邊打球邊念書,其中包括2015年U16亞錦賽的大會得分王、目前人在Wesley Christian School念書的林庭謙。

 

剛到美國 懂不懂英語是生存關鍵

吳永盛說自己很幸運。雖然剛到美國時,因為英語不是太好,在生活和課業上遇到較多的不便,但寄宿家庭和學校隊友都很友善,樂意幫他一起解決生活上的疑難。「像是看到不懂的,寄宿家庭會跟我說這個是什麼、那個怎麼念,一個個用手指給我看,我就慢慢去記。」他的隊友人也都很好,發現吳永盛沒聽懂時,就會放慢速度再說一遍。「在美國必須要會英語,不然連吃飯都會有問題。但沒關係,環境會慢慢教會一個人怎麼生存。」

他分享自己最初在美國的生存原則── 外向、常保微笑,以及常和隊友在一起交流,並靠著環境提供的「強迫學習法」,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總算融入美國生活。

有了吳永盛的經驗傳承,林庭謙對去美國打球這件事顯得更有準備。「我平常就補習英語。在確定成行後,也請家教來加強英語力。」林庭謙說,他剛到美國時,仍然有一段語言文化適應期,但因為當時住在美國的教練家裡,受到教練及同學不少照顧,因此也適應得很快。

 

台、美打球訓練風格皆不同

台灣球員到美國,要適應的不只是語言與文化,還有打球習慣以及訓練方式。吳永盛分享個人經驗說:「台灣球員打球多靠速度,快攻快打,失誤率較高;美國球員打球節奏則較慢,但身體素質好,球風較穩健。」吳永盛身高1米88,林庭謙1米93,在台灣都算是人高馬大,但在美國卻是稀鬆平常,比他們高的人多得是。當身體優勢不再,在場上要怎麼和隊友一起爭勝,就要有更多的策略思考。美國風格講究自我管理,脫離了台灣教練統一管理的訓練方式,球員能不能夠成長,一切就看球員有沒有心想打好比賽,有心想打,自然就會想辦法加強練習。

吳永盛解釋,「在美國不像在台灣有教練會逼著練。你不認真練,教練不會特別逼你。因為跟你一樣身材、身高的都等著要上場。要想能有所表現,都要靠自己安排練習。」林庭謙也說:「對手都很厲害,所以會想自己練強一點,讓自己打起來更輕鬆。」

 

有決心就能面對一切

身為台灣第一位國中畢業即前往美國,為學弟「剷」出一條籃球「美國夢」的籃球員,吳永盛十分鼓勵學弟們在高中時期有機會就去美國打球讀書,他說:「在美國能見識到不同的文化、環境,也能學會如何獨立生活。也許最初會因為語言關係較跟不上課業,但只要敢講,習慣後就不會是問題。」吳永盛認為,就算努力後最終沒辦法在美國成為職業球員,在美國仍然可以學到許多。

追尋籃球「美國夢」畢竟不容易,包括就讀的學校、台灣的家庭狀況、寄宿的家庭,以及教練的指導,都是影響自己能不能堅持到最後的因素。但變因多沒關係,重點是自己想不想打,以及有沒有做好面對這些變因的心理準備。而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則能使美國生活適應得更輕鬆:「如果想去美國,英語非常重要。」吳永盛說。

直至今日,吳永盛仍然懷抱NBA目標,希望持續把球打好,未來期待成為第一位來自台灣的NBA 職業籃球員;而今年會參加U17世界青年籃球錦標賽的林庭謙,則把目標放在取得NCAA第一級大學男子籃球獎學金,未來繼續在美國大學打球。相信他們都將全力以赴,為目標勇往直前!

 

DSC02632

NCAA第一級大學男子籃球獎學金小檔案:

要拿到此獎學金,高中階段要完成16門核心課程,並要具備一定程度的GPA成績與SAT成績,大學階段,大二結束前必須完成畢業要求全部課程的40%,大三完成60%,大四完成80%。在校可以拿5年的獎學金再畢業,每個學期不能選擇少於6個學分的課程學習。獲得者如果不能保證GPA 達到學校的要求,也會被取消獎學金。目前吳永盛已取得此獎學金,而林庭謙則目標取得此獎學金資助。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