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腳踏車」談英語教學激勵術?! / 2016英國布萊頓歐洲國際語言學習學術論壇紀行


P78 maxresdefault

◎作者、照片提供:王惠亞∕明新科大語言教育中心講師

◎審稿:黃敏裕(Morris Huang)

 

國際學術論壇(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 IAFOR)成立於2009年,是總部位於日本的獨立智庫團體,致力於全球性跨文化、科際整合議題的討論,以提供思想領袖及策略決定者更新的視野。

IAFOR ECLL 2016(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 European Conference of Language Learning 2016)則是IAFOR今年在歐洲舉辦的國際語言學習學術論壇,該論壇在英國布萊頓市(Brighton, UK)舉行,從6月29日到7月3日,會期5天。筆者為唯一來自台灣的發表者,有幸躬逢其盛,更在研討會中見識了大師級講者Ken Wilson的分享,特此撰文分享此行的經驗。由於筆者為來自台灣的唯一發表者,十分期許自己能充分和各國與會者分享國內的英語教學現況,讓與會者對台灣有個好印象,因此筆者出發前特別回顧了近5年來的英語教學重大議題,希望能夠準備更周全,以便在論壇中積極參與、積極學習。也因此,當飛機終於抵達英國時,筆者仍難掩出發前就十分雀躍激昂的學習熱情!

 

Ken Wilson的教學熱情5大元素

此次會議中重量級講者之一的Ken Wilson是世界級的外語教學教科書作者,同時也身兼師資培育專家及劇場導演身分;他常年在Oxford University Press、Cengage、Macmillan等各大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也在一家常進行世界巡迴表演的英語教學劇場擔任藝術指導總監。

Ken Wilson的演講主題為“How to Motivate the Un-motivated”,現場他提供了許多方法,示範了教師可以如何和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互動,並充分引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他的帶領下,在座每位學者都以學習者的身分和他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堪稱一場令人回味無窮、絕無冷場的英語教學示範。究竟他是怎麼做到的?Ken Wilson認為,具有教學熱情的老師應該具備5大元素(表一),值得參考。

 

點燃學習動機的10大妙招

除了上述5項元素外,Ken Wilson也歸納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供了「讓無動機者點燃熾烈動機的10大金律」(表二),期望有助於教師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他認為,教師可透過讓課堂變有趣的方式,減少學生的學習恐懼、同時增加學生的自信。

Ken Wilson現場示範幾個極富創意的教學活動,比如要觀眾猜猜看,一位堪稱「不管多硬的東西都能咬下肚」的奇人,如果要吃掉一台腳踏車,到底應從哪下口?哪一部分最難下肚?這些大家想都沒想過的問題引發全場以英文激烈討論與爭辯。面對各種猜測,Ken Wilson的回應一概

是:「對!有可能!有想像力!」絕無使用否定之詞。這個示範正是引發學生好奇心的最佳例證之一。他也擷取「6歲小女孩開媽媽的車去上學」的新聞畫面作為吸引學生好奇心的道具,可讓學生去反思畫面上的內容,刺激寫作時的腦力激盪。此外Ken Wilson認為,僅僅教導教科書上的知識,實際上將會造成學生及老師之間的隔閡,因此建議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偶爾跳脫既有框架,不按牌理出牌,像國人較為陌生的“Dogme ELT”(Dogme English Teaching,口語教學法)即是他建議可嘗試的方式之一。

Dogme ELT是一種「對話導向」的溝通式教學法,鼓勵教師透過對話與學生交換資訊,從已知資訊進行對話以得到未知的訊息。這種教學法不需腳本,以會話方式引導學生自然使用英語,課程設計方面,可以談論過去的節慶、天氣、接聽電話用語、撰寫履歷等,教師也能藉此確定學生之間的連結。因此筆者建議,不妨偶爾拋開教學計畫,隨興問答,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跨文化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台灣案例

至於筆者發表的內容,則是關於小留學生在美旅居5至6年之後,回到台灣適應國內教育方式的二個個案研究。透過這兩個跨文化的第二語言學習個案,筆者希望探討學習動機對語言學習的幫助,以及個別學習者適合的學習風格與所採用的學習策略的連結關係,做為未來語言教學之參考。

第一個個案是Mike,Mike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舉家遷移美國,因為父親擔任美國學校的工友,經常蒐集丟棄的圖書供他讀書,由於適應力強,Mike常參加當地的教會活動,並且利用假日參觀博物館增廣見聞,自然沉浸在第二語言環境,因而奠定良好英語能力的基礎。英語能力好的Mike在小學五年級時搬回台灣,卻常因為數學成績落後而被老師責罵,對國內考試導向教學環境十分不適應,幸好,最拿手的英語能力成了他的「免死金牌」,讓他得以藉好成績度過求學期。

第二個個案是Kate,她也是小留學生,但是她在國外的時候並不敢開口說英文,無法沉浸於全英語環境的她,甚至因此得了憂鬱症,讀美國高中時竟差點無法畢業。然而Kate回台灣讀大學以後,由於不想被發現英文不好,所以發憤圖強,加緊補習英文,才改善了自己的英語能力。

透過這兩個個案,筆者認為,「學習動機」確實深深影響學生的語言學習;再者,不同的學生不一定適用同樣的學習策略。因此教師在評量學生時,需要設身處地因時制宜為學生著想。一個曾經留學海外的小留學生可能經過西方文化思想的薰陶,但也可能因教育體系不同而造成適應問題;而一個不敢開口的學生也不見得就有學習障礙。因此教師在輔導學生時,需要抽絲剝繭地去了解學生的家庭及學習狀況,發揮深層的同理心,給予適當的協助。

筆者目前正著手規劃研究語言教學相關的跨文化溝通課程,也期待能將這次研討會所獲得的經驗與知識運用在未來的課程、研究及演講中。最後也想與英語教師共勉:「教育者應終其一生不斷進修」,充實文化內涵,進而活化課程,相信如此將有助於強化台灣學子的英語致用力及國際競爭力。

(表一)教學熱情5大元素

1

熱忱:老師應有教學熱忱、熱心、教育愛。

2

亦師亦友:老師與學生應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保持正面良好互動。

3

多讚美:老師應引導並鼓勵學生,即使簡單的作業也應多讚美學生的表現。

4

真心喜悅:老師的喜悅來自學生的成長,老師的精神獎勵多於物質獎勵。

5

提供安全環境:老師創造一個安全而具支持性的環境,如明亮的光線。

(表二)Ken Wilson讓無動機者點燃熾烈動機的10大金律:

1

激起好奇心,以好玩的方式學英文。

2

讓學生挑戰他們不會而新奇的事物。

3

要分工合作,切割小塊學習,方便按部就班,吸收精熟。

4

偶爾要逸出正軌,不按牌理出牌。

5

刺激學生的想像力,不拘於教材教案。

6

從學生已知的下手,請已學會的去教不會的。

7

時常做些好玩有趣的事,和學生同樂。

8

鼓勵大家上網、滑手機,善用科技,只要有助學習都行。

9

把教室當「蜘蛛網」,讓學生可以互通有無,緊密連結。

10

要有百分百的教學熱忱。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