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語言為用 實踐大學力推英語改革/不再被動學習 明訂能力指標強化語言力

學習英語對許多人而言,是學生時代避之唯恐不及的夢魘,曾經有多少個早晨,手上的字卡,被通勤時段的尖峰人潮們推擠著,提到英語文能力,接踵而來的刻板印象便是拚考試和分數,但死活硬背得到的好成績,常在一晃眼中便煙消雲散。

為全面性地改革教學,實踐大學規畫一系列政策,從課程、活動、學程、畢業門檻標準等多管齊下實施,希望徹底改變學生對英語文的刻板印象,讓學生理解語言的益處,實踐大學自103 學年度起開始實施英語文教學改革,秉持著語言為用(English for use)的精神宗旨,期望學生能運用語言力達到溝通無礙的目的。

 

設立階段性指標 強調即學即用

提到大學的英語文課程,同學們心中最容易出現的疑惑便是大學與高中英語的差別,實踐大學前語言中心主任張銀玲直言,校內推行英語文教學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夠「即學即用」,並從中體會英語文的趣味和實用性,不再如高中時期一樣被動學習英文。

從全校性的英語文課程開始調整,實踐自103 學年度開始,分別將大學英文(1)到(4)制定階段性能力指標,如大學英文(1)要求學生要能以英文自我介紹三分鐘、具基本英文字彙500 字。接著逐步增加字彙量和英語專業程度,大學英文(1)和(2)是一般英語文課程(General English);到大二、大三時,須修習的大學英文(3)、(4)則是較進階的專業英文(Applied English)課程。

根據實踐大學語言中心設定的語言標準,大二、三後,學生可依興趣選擇語言課程,如大學英文(3)、(4)就開設四種不同時段的課程:應用英文寫作、英語簡報與口語表達、商務英語溝通、辦公室英文; 大學英文(4)的課程指標為:五到八分鐘的英語簡報能力、具備英檢字彙2,000 字及通過與能力相當的英語文檢定,如多益550 分。

張銀玲分享,推動英語文改革後,語言中心針對接受過大學英文(3)到(4)的學生曾舉行過全校性調查,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改革後的英文課程變有趣,也有助於提升他們實際生活中的英文溝通表達力。

 

改革多管齊下 多元門檻講究能力

實踐身為實用教學型大學,校內並不著重菁英型的英語文教學,反而希望能提升整體英語文能力。104 學年推行英語文榮譽學分學程,只要在大學四年修習完英文必修課程,再加上十學分的進階、高階英文課程,便可拿到學程證書,以協助學生考取國際檢定為目標,舉例來說,為了準備托福網路測驗(TOEFL iBT),聽力課程中會讓學生利用聽力片段來重新述寫大意。

除課程面,實踐每學期都會定期舉辦語言相關競賽,也會請業界或校內講師前來舉辦講座授課,題材從「遊留學的準備」到「如何用app 學英文」都涵括在內。此外,實踐也在課後舉行英語文輔導班,開課內容多元、活潑,如英語配音班、看電影學英文等。同時,午餐時間開放英語角(English Corner),讓外師和學生們互動、練英文,使學生們理解並非只有死板的考試和念書才能學好英文。

實踐自105 學年度開始招募英語文輔導學伴,今年剛從資管系畢業的吳均暉分享,參加校內多益英語測驗(TOEIC)模擬會考時,測驗分數為430 分,其中閱讀只有80 分,期望藉由參加學伴計畫加強讀寫能力。學伴蔡榮敏是今年剛升大三的會計系學生,課堂中有耐心地引導,從逐步背單字、閱讀英語雜誌、到練習模擬試題,讓吳均暉在正式考多益時提升至730 分。

張銀玲表示,「為順應國際潮流,也讓畢業門檻更契合就業需求,我們希望畢業門檻更加多元」,近日強調多元學習,因此畢業門檻所強調的績效評估就應把實質的能力標準也納入,例如,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或至國外交換便等同通過畢業門檻。實踐大學現任語言中心主任吳宜玲說,雖然目前還沒有訂出確切的能力標準,但這是時勢所趨,她肯定多元化畢業門檻的必要性。

吳宜玲表示,現在越來越多人強調國際移動力與移地學習的重要性,目前實踐也正致力為學生打造出國際化的環境,將英語文發展成學校特色,面對未來,希望實踐能給予學生們更扎實的訓練,強化他們的國際溝通力。(文/林郁宸)

 

多方位扎實訓練 幫助英語力全面提升

實踐大學英語語言管理改革內容要點

  1. 針對大學必修英文課程,設立階段性英語文能力指標。
  2. 設立英語文榮譽學分學程,朝國際認證考試邁進。
  3. 請來講師舉辦提升英語力講座、同時開設課後英語文輔導班。
  4. 落實午餐時段的英語角活動、開始招募英語文輔導學伴。
  5. 預計修訂多元化的畢業門檻標準、修訂英語文課程免修實施細則。(整理/林郁宸)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