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坤良×跨文化筆記】從文學到文創 學英語的創意思考

許多人學英文成效不彰的一個原因是:「學」到的句子,沒有機會運「用」,所以可能隔一陣子就遺忘了。「學」與「用」之間的落差,變成了一道障礙。特別是文學性語言,距離實用性更遠。作為一位英語教師,我也在思考如何在學與用之間架橋。這篇短文將從「活學活用」的觀點來看文學性語言的運用,期望讓英語學習有一個新的認知。

有一天上課,介紹2017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歌手鮑布狄倫(Bob Dylan)的名曲《Blowing in the Wind》給學生, 大家陶醉在優美的旋律和意味深長的歌詞裡。我心血來潮問學生,若把歌詞裡的“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n call him a man”(一個人要走出少路,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男子漢?)抽出來,從文化創意的觀點來思考,可以被轉化運用在什麼地方?同學們一陣討論後分享,可以拿來印在運動鞋或高級皮鞋的鞋盒上做廣告文案,暗指:「要當男子漢,就要穿這款鞋」。

同樣地,“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一個人要抬頭多少次,才能看見青天?)可以設計成環保宣傳海報,抗議PM 2.5 的空氣汙染。而“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我們要看多少砲彈飛過,才能永遠禁止它們?)正是最好的反戰標語。“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一個人要有多少隻耳朵,才能聽見人民的哀號?)則可以用來做勸募的台詞。這些有趣的創意發想,也開展了文學性語言的實用性探討。

英語學習如果能與生活體驗結合,英文就不會是孤立的文字。一般的英語學習強調聽說讀寫的訓練,但語言的核心價值在於思考,所以對語言學習而言,批判與創意思考能力的開發,尤為重要。

文學性語言富有感情,而感性正是創意開發的觸媒。另一方面,文創設計也重視思想的傳遞與情感的交流。結合生活、感情、思想與文創,我設計了一場英詩閱讀活動,探討如何把文學性語言融入到文創商品的開發上。

這場教學實驗中,學生們展現了強烈的學習動機與創作欲望,透過腦力激盪與深度討論,也發想出一些有意思的文創商品。現在選幾則與大家分享:

 

  1. Lord Byron 的詩《She Walks in Beauty》:把詩中的“one shade the more, one shade the less.”鑲嵌在鏡子四周,美人照鏡,增一分則太多,減一分則太少。也有學生把“walk”修改成“run”,把“She runs in beauty”放在跑步機上,讓跑步的人有了身材曼妙的美麗想像,藉此推銷跑步機。(洪珮綺)

 

  1. Langston Hugh 的詩《April Rain Song》:把其中詩句“Let the rain sing you a lullaby”書寫在傘面上,小雨滴滴答答像催眠曲,是很美的想像。四月的春雨之歌,讓一支平凡的傘產生了詩意。(王韻茹)

 

  1.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詩《Gain and Loss》:把“loss and gain”兩個字搬到體重計上,補上一句「誰敢丈量得失?減肥嗎?」幽默又詼諧,也是很棒的創意。(洪珮綺)

 

  1. Emily Dickinson 的詩:“If I can stop one heart from breaking,/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如果能讓一個人停止心碎,我將不枉此生)可做成書籤,提醒大家生命的價值在於助人。(甄若琳)

 

  1. W.B. Yeats 的詩《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把詩中的“I will arise and go now”印在鬧鐘上,提醒人們聽到鬧鐘響就要立刻起床,不要賴床,是十分俏皮幽默的發想。(張映荃)

 

  1. William Wordsworth 的詩《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把詩句“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與這樣快活的伴侶為伍,詩人怎能不滿心快樂)印在咖啡杯上,文藝青年看書寫詩,手握這只咖啡杯,想像與華滋華斯的水仙花共舞,詩心相通,文思泉湧。華滋華斯的詩句,就是咖啡最好的宣傳。(喬明達)

 

上述的例子,說明文學是創意的活水源頭。透過文學語言的學習與「應用」思維的結合,學英文也可以開發出各種具有附加價值的文創商品。

這個英詩教學的新嘗試,企圖拉近「學」與「用」之間的距離,學生因為「參與」創作,積極投入探索語言的表現形式,成了最好的語言學習模式之一。

Benjamin Franklin 便曾說:“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告訴我,我會忘記;教我,我會記得;讓我參與其中,我才能真正的學會。)讓學生「參與」語言的各種創意運用,活學活用,英語學習是不是就有趣多了?

 

About莊坤良
美國南加大英美文學博士
現為逢甲大學外文系教授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