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戲劇通通有 傳播文化軟實力/阿里郎電視台 推動韓流席捲全球


全球化潮流底下延伸出的危機感,讓韓國政府決定用軟實力躋身世界舞台。以韓國民歌為名的「阿里郎電視台」(Arirang TV),喊出「Korea for the World, the World for Korea 」口號,目標透過各種多元節目與文化交流,增加國際社會對韓國的認識,同時也讓韓國更加貼近地球村。

阿里郎電視台是韓國第一家海外衛星英文國際電視台,總部位於韓國首爾,由韓國文化部出資成立、韓國國際放送交流財團(Korea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Foundation)經營,節目內容涵蓋新聞、文化、紀錄片、語言教學和娛樂節目。不同於一般國際商業台,作為韓國重要的英語官方頻道,阿里郎電視台背負的任務是:通過中立的新聞報導和多元化的觀點,向世界傳達韓國的樣貌。

全球化潮流 催生英語電視台

1997年,阿里郎電視台率先鎖定韓國當地的外國人開播,1999年則將範圍面向整個亞太地區。很快地,阿里郎電視台在2000年時,便成為在美洲、歐洲和非洲等地的全球廣播網絡,對全球觀眾與僑胞提供韓國觀點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多種節目內容。

長年研究韓國媒體的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林麗雲表示,在90年代以前,國外衛星電視尚無法進入韓國播放。然而,自90年代以後,當國外衛星節目一個接著一個落腳韓國,韓國政府很快地意識到,在全球化時代底下,韓國必須以積極的態度進軍全世界。

相對於當時的台灣社會,林麗雲指出,韓國國家危機意識感很強,政府不希望因為鎖國政策,讓韓國在國際上受到孤立,進而催生了阿里郎電視台。事實上,一開始韓國文化部希望由韓國第一家公營電視台KBS(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肩負起「用文化讓世界看見韓國」的任務,但因KBS意願不高,韓國文化部最後決定另外出資成立阿里郎。

由於接受官方大量補助而成立,林麗雲觀察,阿里郎電視台在製播節目時,內容大多是從韓國政府觀點出發,讓觀眾接收到的訊息是:韓國是一個同時具有儒家傳統文化內涵的現代化與高科技國家。與其說外國人可以透過阿里郎認識真實的韓國,林麗雲認為,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觀眾透過阿里郎節目,看見的是韓國政府想要打造的韓國樣貌,因此也較缺乏社會議題的民間聲音。

由於阿里郎經理人多半具有國際視野,成立初期經營策略是,阿里郎會與全球各地的有線電視系統洽談免費落地,藉由播送免費自製的內容,達到順利進入各國系統頻道目的。

目前,阿里郎電視台以原創內容為基礎,涵蓋範圍包含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地區、遍及約1.4億個家戶,並與全球57個國家共95個大型廣電業者簽訂交換協議。除此之外,阿里郎電視台也與全球視頻平台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提供大約180個頻道內容。除了電視節目外,阿里郎同時擁有廣播節目,部分電視節目則有多語言字幕。

官方色彩強烈 民間聲音缺席

林麗雲表示,對於東方文化有興趣的外國人,可以透過收看阿里郎電視台,認識到儒家傳統文化。例如包含祭孔大典、寺廟之旅、特色文化深度旅遊、書法等軟性節目,受到許多有興趣想要更加了解韓國、研究韓國的觀眾歡迎。

早年韓國政府便頗有遠見,意識到規模小的後進國家必須投資文化產業,無形中也造就阿里郎電視台成為推動韓流的重要工具。然而,林麗雲指出,隨著韓流興起,當時不願接下用軟性節目行銷韓國任務的KBS,反而回過頭來搶搭韓流旋風,讓明明同樣是官方出資的電視台,彼此之間還需要額外花版權費,才能取得熱門節目的授權播出。

有了韓國文化部另行成立阿里郎電視台的前車之鑑,林麗雲提醒,台灣公營媒體本身規模就小,又受限於傳播媒體產業的預算,若像韓國一樣,就很容易造成有限資源的浪費。她建議,如要建立英語電視台,台灣政府可以直接在公廣集團底下開設英語或多語頻道,讓新的英語電視台與既有的公廣集團在整合規畫下,能夠更有效率的共享資源。

比起官方色彩濃厚的阿里郎電視台,林麗雲認為,公廣集團人事任命獨立、新聞呈現上有自主公約,自製節目更能反應出台灣多元文化樣貌與觀點。例如公視賣座節目《我們的島》,便是以深度追蹤環保議題,呈現民間環保團體聲音聞名。

林麗雲認為,與其成立一個人事由官方直接任命,目的為了反映國家意識形態,讓國際觀眾無法看到台灣真正樣貌的英語電視台,她更期許台灣的英語電視台,能延續公廣集團的「公共」精神,再加上韓國以軟性節目傳遞文化特色的經驗,在面向全球傳遞台灣觀點時,能更具有公信力。(文/游婉琪)

韓國阿里郎電視台

成立時間:1997年
目標觀眾:外籍人士
播送地區:全球
經費來源:韓國文化部
經費:一年約台幣13.3億元
特色:以中立、多元節目傳達韓國樣貌
節目類型: 新聞、時事、文化、娛樂、其他各類節目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