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涯上求新求變,是許多人的目標,
轉職就成為職涯發展的選項之一。
年底又是轉職熱季,你是否有轉換跑道想法?
職涯轉換跑道時,有哪些面向要留意?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整理轉職大小事,
從轉職時點的評估、未來目標的選擇、個人履歷的更新到面試攻略,
讓人資專家與轉職過來人為你一一說明。
趙小姐大學畢業後在手機遊戲公司擔任企畫專員已經五年,負責為遊戲架構世界觀、設定主要出場人物角色、編寫對話,吸引玩家願意掏錢「課金」。她的工作能力獲得團隊同事的肯定,其他部門同事也會來跟她說「某某人物的表現好可愛」。
但是主管最近對於工作的要求卻讓趙小姐感到疑惑,一下說玩家不在乎劇情,要她大刪對話;刪了對話以後又說角色沒有生命力。與主管間對於工作要求及目標溝通不順暢,常無法達成共識,讓她開始思索職涯未來,是否要繼續留在現在的手遊公司發展,也萌生了另尋出路的念頭。
又到了年底轉職季,你是否也有轉職念頭?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若是能把握轉職中需要留意的問題,不僅能提高成功機率,也能漂亮談個好薪水,甚至升任管理職。而根據勞動部「台灣就業通」的調查,遑論培養轉職能力,許多轉職者像是「事先對應徵公司/職務做了解」、「規畫交通動線,避免面試遲到」等基本動作都沒做好。
面試基本題 職場過來人莫輕忽
除了上述轉職者不能少的事前準備,「台灣就業通」網站在2016年,針對全台各企業招募單位進行的轉職技巧調查發現,轉職者最易被扣分的面試答案前三項分別是「舊工作的離職原因」、「對新工作/新職務的了解」、「過去工作的經歷/績效」。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上述都是基本題,稍有職場經驗的人都應該不會犯錯,但獵頭公司經緯智庫股份有限公司顧問金慧婉就分享,在她輔導過的人選中,不管是資深人士或職場經驗較少的人,她都曾遇過忘記在履歷表填上名字、電話、Email,或是填上錯誤經歷的例子,較嚴重者有資料造假的疑慮,會造成企業對人才的不信任,絕對不能因為基本而輕忽。
第一步》釐清轉職動機
面對轉職,金慧婉建議應先整理清楚自己的想法,想清楚想轉職的真正原因、檢視自己選擇這一份工作的初衷、自己在當中的成長、未來長遠的職涯規畫、每份工作是否能給職涯帶來加乘效果、轉職的風險、以及家人的想法等。這些想清楚了,才會有方向決定去留,以及如何溝通符合自己期望的報酬。
金慧婉曾遇過一位資工背景的人選,待的公司和待遇都不錯,他希望有一天能當上公司的資訊長,但現任資訊長又還不到退休的時候,這時候另一間公司有資訊長的缺,薪資卻沒原本的好。金慧婉給他的建議是,不能只看少了的薪水,而是著眼於新公司能實現理想,且擔任資訊長的經驗,未來可能帶來更好的機會。「結果這個人才最後決定以完成夢想為優先考量,去了新的公司。」
金慧婉說,她也遇過有人沒想清楚需求,到了新公司發現不是自己要的,沒多久又換了工作,接連幾次,反而讓履歷一再扣分。「企業很重視人才的穩定性。以目前台灣的環境來看,第一年為適應期,第二年才較能發揮所長,不建議不到兩年就換工作。」
若去意已決,則要想清楚下一步怎麼走。看是要在台灣持續累積能力,或是到海外闖蕩;又或是發現自己想要嘗試跨領域,只要清楚自己需求,都可以是選項。首先要盤點自己能力夠不夠、是不是企業所需的「即戰力」。像是從本土企業轉到外商工作,即使專業性足夠,也要確保英語溝通力的到位。同樣是獵頭公司的藝珂人事顧問協理梁家榮指出,若以主管職來看,最重要是有無管理經驗,「看他曾經帶過多少人的團隊,身上負責多少的業績。這是最客觀的評判標準。」
第二步》履歷提供量化數據
另一方面,對於應徵新工作的準備,不管是履歷的更新,或是透過人力銀行、獵頭顧問公司及LinkedIn等社群媒體方式都有助找到新工作。金慧婉認為,個人的履歷如果養成定期更新的習慣,較不會在需要時想不起來可以寫什麼。而定期關注就業市場,也能了解自己有哪些不足可加強。她更建議,履歷可以依專案為單位整理,包括成果、參與人數、所花時間、專案成效等資料,並以圖表方式量化呈現,再根據目標公司屬性挑出重點履歷,讓用人主管可一眼判斷。
梁家榮認為,LinkedIn是職場導向的社群媒體,大多數人打開履歷目的是互動分享,因此透過LinkedIn可以學習職涯規畫與連繫人脈。例如找和自己職涯目標相同的成功人士,檢視他們的履歷,瞭解他們的成功路徑;對於有興趣的職位,也可以找到了解這間公司的人提出邀請、建立關係,方便未來透過對方的分享,收集更多相關資訊。
第三步》多利用linkedin、獵頭顧問
LinkedIn上也可看到許多獵頭顧問的廣告,了解他們負責的專業領域,有需要時就能找到適合的顧問,「可以主動和對方當朋友,也許你暫時還不是他的目標,但有一天你會成長成為適合的對象。」對梁家榮來說,有這些弱連結獲得的資訊,會比只在PTT或是求職天眼通等網站取得的資訊來得更加全面,有助了解企業文化及企業徵才的需求。
而在美國財富世界評定500大的電子業外商公司擔任人力資源暨行政總監的張皎皎建議,中高階轉職者平時可與顧問公司維持良好關係,建立個人品牌,透過這條人脈也能讓自己多一份選擇和機會。
對於求職面試,張皎皎提醒,有多少實力講多少話,不要在面試時過度膨脹自己的經歷,保持誠懇的態度最重要。面試時盡量舉實際例子,而不是只用幾個形容詞證明自己。與其單純地表示個性很積極主動,不如舉出前一份工作的實際經驗,闡述如何完成某件工作的過程會更具說服力,面試主管也能從中看出工作態度、人格特質與能力是否與公司契合。
張皎皎說,針對中高階轉職者,面試時不一定會是直接與主管面談,對象反而可能會是和自己平行的主管階層,或是年紀、階層比自己低的年輕人資,要特別注意保持對面試者有基本的尊重,不因年紀或階層比自己低,態度就有所差異。
梁家榮則補充,面試時也要當個傾聽者,聽清楚面試題目再回答,不要因為面試主管的問題好像是自己準備好的題目,而忙著把背好的答案說出,結果答非所問。當談到自己的弱點時,也不要急忙想避開,而應該朝著提供改善計畫思考。「這種問題只求不被扣太多分數,若逃避則可能會失分更多。」
而對於轉職者最在乎的薪資議題,金慧婉或梁家榮都一致認為不宜太急著主動談論。張皎皎更明白指出,在談完基本工作內容與公司規定,當自己也覺得可以接受這份工作、或是面試主管主動提及時再順勢談薪資是較好的做法。她認為,只要能拿出足夠的能力,自然會有合理的薪資待遇。
第四步》面試先談企業需求
金慧婉表示,在職中,具有多語文能力與專業證照,且學經歷穩定,這些條件對議薪都有幫助。若是待業中,若能說明自己利用時間參加進修課程,可以給人積極上進的觀感。她也從求職者角度補充,「如果我是求職者,我會從市場行情,自己有多少談薪的籌碼、過往表現紀錄,以及目標公司的薪資架構與相關福利做綜合判斷,提供一個範圍給對方決定。」
最後,金慧婉也提醒,即使順利取得新的工作,如果還是在職身分,千萬要顧好自己的職責,「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尤其企業人資在確認人才履歷時,常常會聯絡之前的用人單位與人資單位,為自己留下好口碑,才不會影響未來的機會。(文/張淳育、林郁宸 插畫/ James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