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 2012 年教育部頒發優秀公教人員的前政大商學院院長周行一,任職院長期間不但致力推動商管的國際認證,帶領政大商學院通過三大商管國際認證之一的 AACSB 認證,奠定政大商學院學術與教學的國際地位,並成功推動英語商管學分學程(English Taught Program, ETP),讓學生大學時期就適應全英語的學習環境,也使不少學生在畢業後得以順利進入國際企業發揮所長。對於國際化議題,他總不斷地思索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企業的國際化程度與其國際競爭力息息相關,在其中,員工之英語能力除了能幫助企業的國際溝通外,其實也是打開思維、眼界,甚至是獲取關鍵情報 的重要能力。目前任職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特聘教授的周行一指出,英語文是目前全世界主要通行的語言,大部分最新的資訊、智識與思維都靠英語傳遞, 想要搶得先機,想要了解世界在想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不依賴翻譯,直接獲取這些資訊。如此才能在關鍵技術、市場敏感度、以及人才招募等各面向,根據情報作出及時且適切的判斷。
周行一解釋:「要經營國際市場,台灣企業必須要學習以世界觀點看世界。這當中,如何接收來自世界的資訊就會是很重要的事。」
陸資企業也在英語化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西進大陸市場就可避開語言問題,但周行一提醒,許多陸資企業也愈來愈國際化, 像是研發生產小米機的小米科技,或是馬雲領導的阿 里巴巴集團都可算是其中的代表,這些企業對於員工的英語能力皆相當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周行一認為許多台灣企業在歐美市場沒辦法站穩腳步的原因,第一是語言的因素,第二則是「缺乏大規模市場的運作經驗」,而前往大陸發展的企業,或許正能針對第二點進行操練,為下一步邁向歐美等國際市場做準備。
企業領導者的「肢體語言」
至於第一點的語言因素,周行一表示,推行政策時,領導者在企業中的言行往往具有示範領頭的效果,政策布達後,領導者若能以身作則帶頭改變,往往就比單純交付別人執行來得有效果。
周行一舉例,「比如一位領導人希望主要幹部每個月能進行一次英文書的閱讀與討論,不但自己參與,同時還請來該領域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如此員工自然就能體會領導者的重視,敏銳者則會意識到其中可能潛藏的訊息:如果跟不上英文讀書會,可能將影響到自己的升遷。」
事實上,光是使用英文這件事就能簡單帶動別人以英文回應。周行一表示,他發現,如果用英文寫信給同事,其回信有的會是英文,有的會是中文;如果是用中文寫信,則收到的回信幾乎百分之百是中文信。這多少可以推論,如果主事者在推行語言政策時,自 己不去使用英語文,是較難帶動整體氛圍的。
同時,使用英語文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必過於在意自己使用的英語文是否「正確」。當領導者將「使用英語文」的訊息釋放出去,並鼓勵大家使用英語文,自然就會有員工跟進,產生良好的英語文環境。
這樣的良性互動,除了可以是語言政策的一環外,也 有可能深化成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學校的語言政策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
周行一指出,當初政大商學院推行英語商管學分學程(English Taught Program, ETP),主要是為了學生畢業後能夠具備國際移動力,因此安排學生包含三年共 18 學分的英語口說與英文寫作的訓練課程,以及全英語授課的商管課程,讓學生不但能具備足夠的英語能力,也使他們在聽課、發問、討論時, 必須使用英語。
如果其他大學想要比照 ETP 模式辦學,除了資源的投入外,教師還要願意以英語進行教學才行。周行一指出,有的教師會認為,使用英語溝通,可能會造成表達意思的不完整,或是使對談進行較為緩慢,但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調適就能克服,端看教師們願不願意配合。
周行一建議,學生必須具備國際移動力,因此先從與學生相關的部分推行英語化較不易受到阻礙,像是「足夠的英語文課程」、「友善英語文環境」等都是目前十分建議學校進行的事。而其他如以英語文開會、以英語為學術官方語言等,現階段較不易取得共,因此「可嘗試」,但也無須勉強。或許可先透過領導者身體力行,慢慢影響整體的想法,再於適當時機推行。
「我覺得這是值得去嘗試的改變,畢竟這世界最重要的知識、最新的資訊都是用英文傳播的。當你接受這樣的事實,你就有機會比別人看得更多更廣。」長 期觀察國際商界運行,周行一如此總結。
周行一
現任: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特聘教授
學歷: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商學博士
專長:
創業財務管理、投資學、風險管理、國際金融
經歷:
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
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主任
財務金融學刊總編輯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編輯委員召集人
整理:Winter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