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延續與創新: 2014波特蘭TESOL年會參訪心得


英語教學界的年度盛事TESOL大會,於3月26日至29日在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Portland)的國際會議廳舉辦。這個位於太平洋東岸的城市,是十九世紀西部拓荒路線(Oregon Trail)的終點,也是早期殖民者文明與美洲原住民文化的交會之地。其地理背景正好呼應今年年會的主題:「探索、延續與創新(Explore, Sustain, Renew)」,來自120個國家、將近六千五百名英語教育者在面對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潮流的興起,要如何重新檢視傳統理論、保持創新觀點,並延續自身的教學願景與熱誠,都是英語教育者必須共同思考的問題。

ETS台灣區代表與台灣專業英語文學會(TESPA)長期組團參訪TESOL國際年會,以掌握國際英語教育界的最新趨勢,並藉此機會與國際教育專家針對重要的教育議題交換意見。今年一同參與TESOL 年會的台灣學者包括:台灣專業英語文學會理事長陳英輝教授、台灣科技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副教授Jeremy Sykes以及國立成功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副教授蔡美玲。

今年陳英輝教授更以專業英語文主席(ESP-ISChair)的身分主持跨領域的ESP學術論壇,主題涵蓋了英語學程(EMI program)和專業英語密集課程(ESP in IEP)等案例討論。

英語政策是區域合作的解決方案

在今年開場之專題演講,TESOL 邀請到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前任秘書長Surin Pitsuwan,暢談英語如何成為促進東南亞國協整合之最有力的工具(English as a Powerful instrument of East Asian Community Building)。

東南亞國協(ASEAN)有10個會員國,其成立初衷即是希望透過多國的貿易整合來提升區域的經濟競爭力。因此,東協於2007年正式將英語列為該區域組織的「working language」,希望藉由語言工具的導入,能提升組織溝通效率、弭平文化差異。然而,一個「Foreign Language」要如何能夠協助此一新興組織帶領會員國再創亞洲經濟奇蹟呢?

Pitsuwan表示,因為這項語言政策,東南亞各國近來努力提升國人的英語水準,包括汶萊在內的東協國家,從官方開始推動各種英語計畫, 期望提升國內勞動人口與公部門人員的英語水準, 以迎接區域人力流動與跨國溝通的語言需求。雖然Pitsuwan認為東協成員各國間的英語水準仍有落差,但他樂見英語成為一個有效的區域整合工具,甚至鼓勵所有英語教育者要重新檢視自己的社會責任,透過英語教學,教出一群具有溝通能力、能獨立思考且能與他人合作新一代國際公民。

對未來英語世界的預測

知名的英國語言學家David Graddol在本屆年會的第二場主題演講中,以「英語教學的五大趨勢」為題,從社會、經濟、科技、政策與教學面,深入探討英語成為全球語言(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的現況和英語教學的未來發展。David Graddol認為,國家或某區域的經濟、人口結構、科技及政策的發展與英語相互呼應,正在重塑全球英語教學與英語學習的面貌。

從人口結構來說,Graddol預測未來十年間,全球英語使用者(即英語為非母語者),將超越說中文的人,並且此差距將持續大幅度地拉開。他強調,「全球英語」儼然已成為新的語言型態,母語人士所使用的「正統英語」將會逐漸式微,全世界的英語使用者將以更多元的方式使用全球英語來溝通。

Graddol以香港科技大學校區路牌為例,香港因歷史背景等緣故,普遍使用英式英文,但在該路牌上,我們看到「停車場(Car park)」和「電梯(lift)」使用英式的拼法,但「中心」這個字的拼字卻是美式拼法的center,而非英式的centre。Graddol表示,對英語學習者來說,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的界線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全球英語」。而世界各地雖然將發展出不同型態的全球英語,最後仍會在能互相溝通的基礎上,漸漸找出一個交集的語言。

另外Graddol也大膽預測,未來因應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線上課程、線上教材的普遍,將導致教育產業對於教師的需求降低。所以呼籲教師必須延伸自己的專業知識,讓自己具備跨領域的語言能力。同樣地,當人們逐漸從英語學習者轉化為英語使用者之際,成人英語學習的需求將會減少。

雖然在未來的英語世界當中,英語教學者的角色無可避免將受到衝擊,但Graddol仍鼓勵這一群充滿教學能量的英語教學者:在這些互相影響牽制的複雜挑戰中,身為教師的你/ 妳,亦能從改變一堂課、改變一個學校,進而啟動全世界的語言改革。

英語教學新世代

重新看待母語與第二外語的關係

TESO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協會主席Deena Boraie以「Next Generation ELT : Voices of TESOLers」為題,發表了一份針對英語教學者所進行調查的關鍵報告,這份結果報告真實反映了五十三個國家、近四百位英語教學者對英語教學領域現況及未來的想法(其中約半數的填寫者為英語母語者,另一半為英語為第二語言者)。

首先,英語教學者對於全球英語興起趨勢,多抱持著樂觀的態度,且認為英語不會對本地文化及語言造成威脅;在全球英語時代,英語教學將會開始融入在地文化。但是Boraie提出一點提醒,當各國政府在致力將英語教育深耕至年齡層更低的學童時,英語教學者對此則抱持著相當兩極的看法。

再者,在以「溝通」為語言學習終極目標的前提下,教師們普遍認為,口說和聽力比閱讀及寫作能力更受到重視。甚至在未來,我們將不再需要教科書,而是將真實的題材(authentic material)轉化成課堂教材,如此才能幫助學生學習到真實生活中溝通任務所使用的英語。

教學法與教材的轉變也是報告的重點之一。當科技進入英語教室,影響學習與教學的模式,Boraie鼓勵英語教學者需不斷在專業領域上自我充實,發展出不同的教學技巧,在課堂中結合這些科技資源以提升教學成果。

此外,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也愈來愈受到全世界英語教學者的重視。Boraie認為,英語學習必需具備一個明確的理由及目的。英文不該僅是學校中的一門科目,除了英文字彙和文法結構,學習者更應學習的是如何使用英語、在不同領域透過溝通達成任務。Boraie指出,許多國家的政府長期投資了龐大的資源在英語教育上,然而,一旦學習的動機和目的不夠明確,將無法有效提升學習者的英語能力。

Boraie提出一個新思維,認為教育者需重新看待母語和第二外語的關係,強調雙語教學及翻譯對於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母語並非孩童學習英語的障礙,反之,是一個相當可貴的工具及資源。Boraie認為,孩童在接觸新的語言時,必須藉由既知的語言來理解、記憶並建構新的語言知識。她甚至認為過去所提倡的全英語教學環境是一個謬誤,禁止學生於課堂中使用母語,是不切實際且缺乏效率的作法。

跳出人文框架

檢視學習行為的複雜本質

知名天文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曾說過,我們所身處的二十一世紀是「複雜的世紀」(the century of complexity)。

大多數人或許覺得這句話跟教育無關,但年會的壓軸專題講者一美國密西根大學英語學院的語言學榮譽退休教授Diane Larsen-Freeman,便從這句話來引導教育者跳出教育理論的框架,從物理學的「複雜理論(Complexity Theory)」來思考第二語言的學習機制,顛覆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思維。

她從全球英語的興起談起:「遊戲進行的方式會改變遊戲規則(The act of playing the game will change the rules)。」未來的英語形貌,是掌握在全球使用者的溝通中,而非既定的文法規則中。Larsen-Freeman 指出,第二語言學習並非過去理論所強調,是學習抽象的規則、從未知建構已知的「習得(acquisition)」過程,而是透過語言不斷的使用與互動,逐漸培養的一種能力。在這個理論基礎下,語言學習不是從input到output這種單向的過程,而是透過許多互動(interaction)和理解(affordance)不斷循環的語言發展(language development)。

講者也強調,有效的教學法應著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而非知識的傳遞;此外,測驗的使用目的是用來檢視學習成效、提升學習效果(assess and improve),而非用分數來懲罰學習落後的學生。根據理解和互動的語言發展,他也認同母語的價值,認為英語課堂不應該忽略母語的存在,而是創造一個母語與第二語言共存的環境,鼓勵學生透過母語和第二語言互動,建立有效的學習路徑。

明年多倫多TESOL年會再相見

從今年TESOL大會所安排的專題演講,分別從政策面、本質面、現況面和理論面,對英語學習做一次全面的探討,啟發在場的教育專家與教育者們,如何面對這些變因,又該如何定位自己角色、調整未來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正如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所說的:「英國人和美國人是被一種共同語言所區隔的單一民族。」(Americans and British are one people separated only by a common language.)英語可以是隔離,也可以是整合的工具,如何透過英語教育,讓世界各國不同種不同文的民族,透過一個共同的語言達成有效的合作,正是所有英語教育者努力的目標。

 

◎作者:吳紹銘∕ ETS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測驗事業部總經理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