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邦加羅爾與David Graddol 相遇

0212

       15世紀歐洲相傳中國和印度盛產黃金和香料,1492年8月3日,義大利探險家哥倫布獲得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Ferdinand II)和皇后伊莎貝拉一世(Isabella I)的資助,帶領三艘帆船從西班牙南部巴羅斯(Palos)港出發,尋找赴中國和印度的海上捷徑。哥倫布深信地球是圓的,只要向西航行便能到達印度。經過兩個月漫長的航行,於10月12日到達西半球美洲巴哈馬群島。哥倫布認為已抵達印度大陸外緣,隨即登陸,並將當地土著誤稱為印度人("Indios")。終其一生,哥倫布雖然未能親自踏上印度,他的航行開啟了舊世界與新世界交流的大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許多史學家把哥倫布1492年的航行稱為第一波全球化的開端。

       21世紀初,美國紐約時報國際事務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懷著哥倫布的夢想,循著哥倫布的足跡向東行,到了有印度矽谷之稱的邦加羅爾(Bangalore),卻發現原來這世界是平的,於是寫成《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2005)一書,意為,因著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阻礙世界交流的籓籬也隨之消失,一夕之間,世界變成一個無障礙自由流動的空間,是人流、物流和金流快速移動的場域。

       2008年1月,本人應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之邀,至邦加羅爾參加青少年英語教學研討會(Teaching English to Young Learners, TEYL),在會中巧遇受邀來做專題演講的David Graddol。他以全球化為脈絡(context),大談英語的未來。聽完他精闢的演講之後,更加體認英語文全球化已成為當今重要的議題,也思考到:是全球化成就了英語,使之成為世界語(a lingua franca)?或是英語的流行推動全球化?何者為因?何者為果?至少個人的印度行,意外地「發現」David Graddol。

       事實上,早在與David Graddol相遇於印度前,個人受英國文化協會之託,進行「English Next」和「Primary Innovation」二項與Graddol研究相關的各國分項計畫,對他的兩本重要近作:《英語的未來》(The Future of English? 1997) 和《英語下一步》(English Next, 2006),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對他的宏觀見地,十分認同。若能邀請他到台灣演講,會在國內英語教學界造成一股風潮,帶動英語教學的革新。在台灣英國文化協會鼎力贊助下,David Graddol於11月3日來台,除在本校舉辦的2008專業英語文(ESP)國際學術研討會作大會演講 (plenary speech)之外,同時於北、中、南部(北部政治大學、中部亞洲大學、南部中山大學)各舉辦一場論壇,以英語、全球化、在地化等論述與本地學者對談。

       果如所料,David Graddol的演講在台灣造成一股英語文全球在地化旋風。 English Career因而決定於2009年2月出版David Graddol專刊,記錄Graddol在台灣的重要論述及對台灣英語教學的啟發,並邀請本人擔任專刊主編。本人以「全球論述與在地回應」(Global Discourse and Local Response)作為本期專刊的主題,邀請國內學者專家在地回應。

 

客座總編輯

陳英輝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