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英聽的迷思-大學指考是否應加考英聽呢?


高壓的台灣教育環境 學子缺乏多元思考

       大學指考是否應加考英聽,已經在校內外引起相當討論。首先來看大環境:台灣行之有年的升學主義是絕大多數國人必經的知識成長歷程,而升學主義為了顧及社會公平性,不得不仰賴健全之淘汰制度。因而考試成績優異的考生普遍被社會認為是上進青年,得到國家的栽培。所有人都不否認升學主義一路以來對台灣人才培育及經濟起飛的貢獻,但對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越來越重也是不爭的事實,影響及年輕人的正常發育與身心健康(你周邊那一位同學沒戴眼鏡?)。

       去年教育部曾要求大學研擬降壓方案,使學子們有較為均衡的前階段人生,但似乎沒有導致明確的政策改變。無論是繁星、保送、甄試,都得靠分數。臺灣的求知模式缺乏真正多元化的個人生涯規劃選項,不讀書或書讀不好等同人生失敗。國家的發展政策明顯偏向高科技,這樣的教育環境對創意與藝術不友善,不鼓勵人們用勞力及熟練技巧追求自己的理想。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反對大學指考統一加考英語聽力。

 

考英文?考數學?

       但這不是我反對的唯一原因。試問有什麼理由要求人人在台灣都需要把英語學好?英語程度高就能保證事業成功嗎?環目四顧,世界上五大洲有很多說英語的國家,無論經濟與國力都不怎樣,可見兩者之間沒有絕對關聯。前陣子報導台灣的托福成績低於越南及韓國,但越南近年的經濟起飛恐怕應該歸功於台商而非托福考試,而去一趟韓國和日本便可以感受到他們國民對英語的恐懼。但試問誰敢低估日本的研發能力?況且一味鍾情英語導致別的關鍵語言缺乏人才,將來可能會帶來外交上的危機。我的看法是台灣只要有足夠的人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這點應該不用擔心),願意將英文學好,這些人來考英聽就夠了。我們都明白不需要來個『全民數檢』,又何必推動『全民英聽』?

       不過對有理由或必須將英文學好的人來說,英語聽力考試百分之百有其必要性。一直以來國內的英聽考試方式都是透過聽覺測量理解能力(listening comprehension)。但我認為這是錯誤起點。理解力要到達一定水平必須已經能將英語的規則內化到一定程度方可,這對學習英語沒幾年的初階學員及多數大學生來說尤其不適合。對國人來說,英聽考的常常是間接的理解及分析能力,譬如一段簡短對話的內容似乎是關於運動或興趣,但正確答案可能跟兩者完全無關(例如:Q: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e place?)。這種需要腦筋轉彎的命題策略被廣泛使用甚至推崇,但在現實環境出現這樣的對話的機會不大(相當於摩托車駕照路考的S型車道,我開了三十年的摩托車都未曾碰到過)。

       常有考生抱怨英聽考的不是英文而是數學,這對母語非英語的人來說尤其不公平。數字在外語學習語境下是一種需要轉換的外來語,轉換速度的快與慢、瞬間理解力的高與低與英文聽對了與否沒有絕對關係,因為我可以很清楚聽到eleven thousand five hundred eighty six point oh five中的每一個英文字,但除非我手邊有筆,我無法立刻說出這相當於中文的一萬一千五百八十六點零五。同樣道理,假如外國朋友告訴我他的手機號碼是zero nine seven five five zero eight one four zero,我一定得用阿拉伯數字寫下來。諸如此類的聽力考試只能凸顯出題目的人是訓練有素的命題專家,但能否考出真正的聽力卻只能存疑。

 

加強聽寫訓練 有助聽覺記憶

       在這裡我要呼籲考試單位在評量初階及中階英語聽力時務必加考聽寫(dictation)一項。聽寫的重要性已經被嚴重忽略。訓練聽寫不但可以提高初、中階學員對英語文字聲音的敏感度,更能幫助學員準確掌握訊息。透過聽寫可以學到國人往往未注意到的口說英語的特徵,更能加強準確的書寫語認知。

       例如聽到stopped或contract時會學會注意到/p/和/t/及/k/和/t/的語尾組合,聽到She could’ve signed it yesterday和I wanna go時會注意到could have在口語中的縮寫及want to在口語中的習慣連音,聽到多音節的生字如intermediate和時會注意到非重音位置的母音的弱化(schwa)現象,也會注意到口語英文(尤其是美式英語)中的-ing,-ent,-ant等全都省事地念作/n/了。等到學員學會了這些語言特色後,聽寫句子可以慢慢加長用來培養聽覺記憶的留置。過了這關以後考多元理解力才有實質意義。我認為到了高階更沒有理由考聽力。你會覺得有必要測試美國人的英文聽力或國人的國語聽力嗎?

 

英聽測驗與成本考量

       接下來的問題是聽力考試的成本及人力配置。大學指考若要加考英語聽力,必須考量全國考場設備的一致及維護,而且考聽寫的話還需要人工閱卷,所費不貲。以國人不願意負擔合理費用的習慣和目前國家的財力來衡量,似乎會有實質上的困難。

       再說,過去幾十年多少台灣學子英文程度普普卻能順利在美國取得高學位,回國後事業飛黃騰達但英文卻還是老樣子,可見語言能力只是成功的參數之一。尤其近年來國內學習英語環境越來越良好,願意提昇英語聽力的人有非常多的管道。我曾經編過不少英文輔助教材,每冊都附由專人錄音的聽力練習光碟,對加強聽力很有幫助。我反而覺得教育部應該研擬提升國人的英語寫作表達能力。

       我多年在大學不同系所教書的經驗是英語聽力出現重大障礙的人少之又少。事實上有不少同學反映英語聽力訓練課程很無聊,到了學期末一事無成(當然這或許跟上課老師有關)。但英文寫作辭不達意或根本無法清楚表達的人,卻多得不勝枚舉,將來更有可能負面影響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