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動接收 到主動學習 透過情境學習來培養主動參與的英聽能力


       會突然對於英語聽力教學這個議題特別地感到熱忱是有故事的。

       某個期末考的下課,我在點收同學們的「教學評鑑回饋單」,有一排的同學恰巧是反面為上地交上來,我一邊整理一邊不經意地看了一下分數,在這五分尺度量表(一分為非常不同意,五分為非常同意)中,同學們對於「口說」、「閱讀」和「寫作」的學習滿意度普遍坐落在四分、五分,但是在「我對聽力方面的進步感到滿意」的這一項出現了「兩分」,翻到下一張「三分」,再下一張「兩分」,又一張的「三分」、「兩分」。老實說,老師也和學生一樣很在意分數的。

       忽然間,我腦中閃過一個念頭:Wait a minute!我們怎麼可能上英文課沒有練習「聽力」呢?雖然不至於到百分百的全英語授課,但大部份時候講課和做活動也都是以英文進行,英文影片和Youtube短片也都有讓同學觀看做討論,課本搭配的CD也有讓同學做聽力練習、檢討題目,甚至還反覆重聽練習。難道這些對於同學來說不屬於「聽力」學習嗎? 為什麼相較於「口說」、「閱讀」和「寫作」,學生會感覺在「聽力」的學習上沒有進步呢?還是說,其實這樣的教學並無加強聽「力」嗎?

 

聽力是一項「被動接收」的技能?

       在反問自己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在腦中閃過一頁又一頁的 lesson plans,我發現大部份的時候我的確是「花時間在檢驗學生聽力的對與錯」,但我「並沒有花時間在帶學生如何聽」。如何聽?我怎麼知道學生有沒有真的在聽?帶學生?聽力,不就是老師講解完後,同學跟著CD「自己聽」嗎?老師還要帶什麼步驟嗎?

       再者,過去讀的英語教學理論書籍,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聽力是一項被動接收的技能(receptive skill),因為我們是訊息的接收者(receiver)」,所以學生上課就是在「接收」訊息,而做題目不就是被動的坐著、接收題目、作答檢驗這接收能力嗎?

 

過去的英文課中,老師怎麼教你聽力的?

       在這學期授課的七個班中,我調查了學生學習聽力的背景歷程,其中一個問題是:在過去的英文課中,你的老師怎麼教你聽力的? 在這370個大二學生當中,排名第一的回答是「上課聽課文CD,週考空英聽力」,第二名是「老師教我解題技巧和如何猜對題目」,第三名是「老師沒有教,要自己聽空英、CNN 和 ICRT」。甚至還有一些同學下課後跑來告訴我:「Never. Are you joking? We just practiced writing and reading in class!」

 

對你來說,什麼是「聽力好」?

       同時,我也請學生自評自己的英語聽力,以及在他們的眼中什麼是聽力好。在每一個52人左右的班中,都會有兩到三名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聽力是好的,因為他們「可以和外籍人士互動交談」,雖然「不完全聽得懂 ICRT 和電視影集,但可以知道大約在談什麼」。其他認為自己聽力待加強的同學則表示,聽力好的意思就是「可以聽懂上課老師在說什麼和活動如何進行」、「可以知道什麼是關鍵字,然後聽懂它」、「可以和外國人交談」、以及「可以看懂電影、影集、CNN、ICRT」。其中不少同學在問卷中發問:「為什麼我空英都有讀也有聽,但是我的聽力還是不好?」

       我認為這些回應來自教與學之間的認知差異(discrepancy),直接反應在學生英語學習融會貫通上的困難。不同於教閱讀時的一步步帶同學搜尋topic sentence,抓出 main idea 和 supporting details;在「教」聽力時,老師容易誤以為放CD做題目是檢測之前的學習內容,因為單字都學過了、課文也討論過了,怎麼還會答錯呢?就「學」聽力的層面來看,當下單字聲音的辨識、不知如何預期會出現的問題、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分心、甚至是瞬間反應能力不足都會造成聽力的恐慌和挫折,而這些的確是上課中老師忽略的語言技巧教學。聽力,果真不是一項純粹被動接收的技能;聽力,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

 

聽力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

       近年來,多益、全民英檢、劍橋博思、托福、雅思等國內外英語能力認證考試都一再強調語言為溝通的必要條件,而此以「學會溝通」不僅是學生學習英文的主要目標,亦是各大學院校積極以EIL為框架推動英語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方針之一。那麼,在英語聽力教學上,以「學會溝通」為目標的趨勢教學又該如何進行呢?

       因為聽力並非以完全聽懂每一個字為目的,聽力並非以完全記憶每一個細節為目的,聽力並非是一項被動參與的技能,因此為提高學習良率,老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地」透過了解「情境」來「主動參與」聽力過程。

 

第一步:情境字彙

       字彙的學習絕對是任何一種語言技能的基礎。在課堂上,我使用小花作為工具,以標題作為主要學習情境(花的心),給同學五個相關單詞(花瓣)讓同學做初步的情境概念強化。接下來,在讓同學以任何一朵花瓣為核心,再從課文找出討論相關情境或事件的字詞(word chunks)。以圖像做學習的好處不只是一次就學習五個字詞,也能讓學生明確地看到字詞和字詞之間存在著關連性,因為在某一特殊情境或是討論某一事件時,這些字詞會一再出現、一再地被使用。

 

第二步:字串力和音辨力

       在情境小花的學習階段,我經常鼓勵學生不要只學單字,而是學習字詞、字串(word chunks),而這通常需要花上一些時間改變根深蒂固的「單字就是一個字」舊觀念。學生通常不知道什麼叫做 word chunks,和什麼樣的字詞才可以 chunk 起來,於是在每一朵情境小花的花辦,我都會挑選兩個字以上的字詞作為我挑選的原則,在講解的時候我會慢慢地讓同學發現原來所謂的 word chunks 就是搭配詞的意思,而搭配詞通常就不出那麼幾種 mix & match 方式:N + N、A + N、V + N。

       老師幾乎可以在四到七週的 word chunks 學習後明顯地感受到學生的進步,在期中考後經常有學生興奮地跑來告訴我:「我從來都不知道有 word chunks 這個東西!我讀原文書變快了,而且我開始看得懂,連寫作和聽力都一起進步耶!」

       只有情境 word chunks 的學習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學生的學習習慣是用電子詞典查中文釋義(通常是老師只考單字註解),因此我認為除非是改變測驗方式,學習方式也才會有所深刻地改變。我告訴學生情境單元復習考我會從基礎的 word chunks 聽寫開始,然後是句子聽寫,再來是簡答題題目只能聽的到看不到。

       一開始的確造成學生準備上的恐慌,因為從來沒有老師這樣對他們!但我向學生保證我願意接受無上限的題目「重複點播」,因為我承認聽力的訓練必須慢慢培養,才會漸漸產生「主動參與」,最終也才會有學習成效。最近我收到同學的一封信,她說:「其實一開始知道自己要聽題目真的很害怕,準備時候每學一個單字就要聽發音,雖然知道可以重複點播有那麼點鬆口氣,但還是一樣精神很緊繃,可是後來我發現不知不覺我的集中力變好了,上課也開始抓到更多英文是我聽得懂的。」

 

第三步:從「主動參與」到「整合理解」

       經過了 word chunks 聽寫後,我決定讓同學做再更進一步的溝通技巧培養:整合理解。衍伸字詞聽寫的概念,我把目標轉移到讓同學閱讀 Vocabulary 的英文註釋(definition)並抓出學生所謂的「關鍵詞」(key word chunks),也就是可以代表某單字的字詞。因為在成就測驗(achievement test)上,我會唸出15個單字,而學生必須在20個英文註釋選項中,透過關鍵詞找出最合適的來填寫代碼作答。

       同時我也將傳統的克漏字練習改版,我將一半的克漏字單字選項抽掉,讓學生先做聽寫填進 word bank,再進行克漏字作答;另外,我也應用了全民英檢初級使用指定字詞造句的概念,讓學生做聽寫造句。這些微調整的目的不僅是提升學生對於「聽」這能力的概念強化,更是希望學生透過多樣的測驗型態,發現「聽力」是可以被整合應用在許多學習環境、日常生活,進而去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更有效地提升英語學習良率。

 

[練習範例一:]

 Listening + Vocabulary — Cloze

Fill in the blank with the words from the Word Bank. Make minor grammatical changes if necessary. Not all the words will be used!

 

labor

 

optimum

 

hypermarket

 

1.

Price wars may teach customers to anticipate lower prices and thus 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ir purchases until the next expected price cut.

2.

Faced with excess _____________________, firms may reduce prices to sell enough volume in order to maintain an _____________________ production level.

聽力題目:

1.   packaging

2.   capacity

3.   reversible

 

 

[練習範例二:]

Listening + Word Chunk + Writing

Use the words provided to make a sentence, or sentences. Underline the word when it is used. Watch out your grammar. An example is done for you.

Ex.

leverage / assembly / client companies / labor

OEM is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a company that leverages labor to meet th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needs of client companies.

1.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erceived value/ buyers/ determine/ willingness/ product)

2.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demand/ capacity/ price cut/ generate/ excess/ launch)

3.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defer/ customer/ implication/ price war/ price sensitive/ purchase)

 

結語

       對大部份學生來說,「聽力」、「口說」、「閱讀」和「寫作」是四個分開的技能,「單字」、「片語」、「文法」又是再另外往上加的技能。學生不了解在不同的語言技巧之間,有許多交集的地方;學生也看不出如何將所學到的技巧應用到別的環境,因此,在教學上我喜歡以情境為學習整合的出發點,啓發和培養學生對於技巧和技巧間的關連性和可轉移性。

       融入了以情境溝通為主的聽力教學,有大大的改變了我的 lesson plan 準備時間嗎?答案是:沒有,教學上反而更輕鬆了!

       我發現我的改變只是抽掉一些原先就存在的內容,讓它們消失在紙本上,透過鷹架教學(scaffolding teaching),用「我說、學生聽和做反應」的方式呈現。那麼,學生的教學回饋呢?從上課中越來越多學生會盯著我的嘴型跟著模仿、喃喃自語,講到某個字詞時,我不再需要喊「repeat after me」因為學生自然就跟著讀,聽考時越來越低的重複點播率,我相信這些孩子也已經發現他們的進步了。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