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產業接軌國際之我見

 

       在管理實務中,吾人經常使用「象限法」做為事件定性管理工具,例如在時間管理上,將迫切與不迫切分別標示在縱軸上、下兩端,重要性程度標示於橫軸兩端;即可將待處理事物,簡單區隔為四類型:

即:

1.重要且迫切
2.重要但不那麼迫切
3.迫切性高但重要性較低,以及
4.迫切性及重要性都較低,用以排定行事曆或交不同單位執行。
 
  以此類推於職涯英文學習,不論對個人或組織來看,吾人可將英語能力之會話能力高低,閱讀與書寫程度強弱,將個人英語能力或組織內部人員英語程度分別歸屬四類型,
 
即:
A.會話與文書能力俱佳
B.會話與文書能力皆弱
C.會話能力佳但文書能力弱
D.會話能力弱但文書能力佳
 
  人力資源單位可快速利用此方法為不同工作職務類別訂定人才語文能力的發展,而個人也可自我剖析語文能力發展途徑。在過去聯考時代,「一試定終身」雖被喻為填鴉式教育,課堂上也得用上幾本原文書,只是缺乏實戰會話機會,看到老外還是會有那麼一點口吃。那個時代的大學畢業生比較可以類比為「D型」的;與另一種類型成強烈對比的是因為工作關係不得不面對外國人的,諸如:在外商工作者 (亞都飯店嚴長壽總裁的奮鬥與努力是廣為人知的典範之一)、 旅店門房、甚至是全世界不計其數的中國餐館外場工作人員…等等,他們或許多數都未接受正規英語(外語)教育,但為了生活,這類型「C型」的人善用英語能力成為他們生存的工具。 
 
  此外,還有一類型「B型」是台灣最為人所稱道的──民國五、六十年代提著手提箱全世界去參展接單的中小企業主,憑著「黑手仔」的專業知識與拼勁為台灣經濟奇蹟做了最佳的註解。 
 
  以上所舉的幾個簡單的例子其實都有一個共通的推力(拉力),不論其來自考試分數的壓力或是生活的壓力,都成就了一些各類型的典範人物。隨時空轉換,台灣過去為生存學外文/語的幾個要素,隨國家經濟發展,生活水準提升以另一種嶄新的方式展現了──新世代年輕人學習的牽引力來自「興趣」,這種動力是最巨大的,以下就舉台灣幾位世界級的運動選手為例。
作者註 : 「A型」的菁英人類型,筆者就略過了。請參考馬英九總統、胡志強市長、林語堂大師…
 
  筆者整理此篇稿件此時,曾雅妮剛在幾分鐘前在澳網賽再度封后,在 LPGA(Ladies Professional Golf Association) 全球排名亦一躍為高爾夫球后。我個人酷愛體育運動,亦有機會以副總領隊一職陪同曾雅妮及盧彥勳等選手參加2006杜哈亞運;看到這幾位選手不論在球技上、心態上之成熟穩健與面對國際媒體訪談上展現的英文…等等都充份展現自信,令人激賞。 
 
  從英語/外語學習角度來看,我國歷來旅外選手為了精進專業項目技術與不斷吸收新知都需要練就不錯的語文溝通能力與外籍教練及選手切磋;因此他們除了在本身技術提升之同時,也必然在外語能力下過苦功,此種類型外語學習結合本身興趣發展很顯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模式。
 
  然,選手一方面要面對國際巡迴比賽競技的嚴酷挑戰,還得對賽事安排等行政作業費神,其背後的辛酸,實非常人所能體會,通常都是家人默默付出承擔。雖處如此艱辛條件下,台灣運動選手已漸在國際上逐漸發光發熱,從國人熟悉的棒球、網球,以至於高爾夫球球后的誕生等等。體育界當然不希望這些典範僅僅停留於「個案」,若能打鐵趁熱、順勢而為帶動運動產業國際化發展,此其時也;以下幾點或許可供熱心推廣體育的同好們共同努力。
 
一、 提高視野高度
以產業的思維來看運動:由國際奧會(IOC)每四年所舉辦的奧運活動以及國際足總所辦的世足賽規模,其重要性甚至凌駕於政治之上(今年正巧無重大國際性運動賽會,很多國家領導人可得特別提防了),絕不能再以過去學校體育單一角度來看運動產業。
 
二、 廣納人才參與運動產業
運動是一個團隊合作 (Team Work):現在的運動絕對是一項高度分工的產業,選手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其餘諸如醫學、心理、經紀業務…行政等團隊支援絕對是必要的。筆者具體建議於民國101年政府組織再造之機,整合未來教育部的資源多元開設較完整之跨校、跨領域運動相關學程,廣納更多對體育運動有興趣的非競技選手型之人才更有系統的接觸運動產業。喜愛運動進而全面提昇運動產業發展(上一代對運動的習慣與喜好絕對是支持優秀選手長期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回憶一下盧彥勳打入溫布頓男單八強後所做的動作,看看阿格西自傳,眾所周知老虎伍茲的同年…),要想有更傑出的下一代運動家必須從這一代開始。
 
三、 提昇國內體育從業人員的外語能力,並積極協助參與國際運動組織運作
現代奧運的起源就是為了平息戰爭,二次大戰後歷年來的奧運運動競技自然 而然成為國力展現最佳場合,其影響力不可小覷。2006 年南北韓還曾經會議討論是否合組代表隊參加世足賽或北京奧運?去年在南非舉辦的世足賽亦對南非政治產生若干影響,然申辦國際賽事絕非國內政治人物於選舉期間喊喊口號就行了,若非積極參與國際體育行政事務運作又何來水到渠成之機會?
 
  運動絕非比賽競技而已,對從事競技的選手而言,良好的外語/英語能力是必要的隱性能力之一;發展運動產業需要團隊合作,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團隊,一個能具與國際體壇溝通能力的團隊。在過去一年我們為台灣誕生了具國際級的傑出運動選手感到興奮,也須接受到廣州亞運跆拳道黑襪事件的遺憾。百年樹人,在台灣慶祝建國百年的同時也期盼體壇人士能不論選手與從業同仁都能以接軌國際為努力目標,預祝台中市代表台灣爭辦2017年東亞運動會成功。
 
Tags: No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