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有效的IEP設計經驗、實踐及建議

        溯自本刊的專業英語文特輯(見English Career 2008 Vol.28)推出迄今匆匆已歷三年;從陳超明發行人針對大學英文課程困境並就政策與執行面所提出的主張:「大膽思考以專業英文(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作為教學方向,以培養學生全球化競爭力,迎接更艱難的國際挑戰」,已然引起廣大的迴響;ESP的教學方式業已日漸成為許多學校課程設計開授的趨勢。
 
        他以語言學從結構主義到溝通理論,從語意學(semantics)的理論建構轉到語用學(pragmatics)的實踐,點出語言的需求導向已從教育者本身移轉到學習者本身(learner-centered),加上英語的全球化趨勢,促使語言學習以「實踐為主要訴求」—一種結合使用者學習目的(specific purposes)與獲取知識的學習。

        
        這種結合語言學習與專業智能,正是培養全球化能力的必然趨勢。他認為,「某些專業智能的英文應用能力,在語言課程中已逐漸取得主導。專業英文的教學逐漸取代了傳統聽、說、讀、寫、譯等技能分類的進階課程」,這種以學習目的(purpose)的教學方法或取向的課程改變了教學內涵、教師角色及學生學習的策略、方向及方式。因此語言不盡然是一個學習科目而是一種使用工具或技能,理當真正落實在其它有關學科的學習與實際生活、學術研究(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或職場(workplace)的應用上。
 
 
暑期英文密集營IEP的成效實例
 
        去年八月在主持教育部北區教學資源中心的林茂松教授與應外系系主任王世平教授所策劃的「台科大暑期英文密集營」一鳴驚人,多數學員成績顯著躍進,正是呼應該特輯的主張,採用了嶄新的教學策略與學習方式;一方面體現了基於「特定需求與目的、主以職場英文內涵,訂立明確目標」的ESP精神,另一方面也初步證明「英語密集課程(IEP, 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乃是符合人類學習語言的腦神經原理之語言訓練方式。
        
        事實上,同步於台科大校園辦理的暑期英文密集班(SIEP)也是由林教授早在2007年的教學變革理念所催生;首創將其融入「大一英文」,讓新生提前到校「專心全力」上英文課,七、八月各辦1期:每期5周、每周5天、每天3小時,採用暑期密集訓練方式 ,開設多元化的英語文課程。
 
        台科大暑期英文密集班如今已邁入第5年,修課人數都超過千人,頗受歡迎。當初開課目的是為了解決許多學生「想唸英文卻沒有時間」的困境,因為他們認為,「專業課程」比「英語課程」重要;然而不上英文,造成英語力不足,又嚴重影響日後的職場競爭力。這些課程既可抵免學分又可讓非英語系學生在進入專業課程前,就先備妥英語文能力,俾能在未來4年更有效率、更紮實的吸收專業領域的知識,外籍老師負責生活會話口語英語,商用英文、口語英語簡報、學術英文、英文寫作,中師則輔導協同教學,包括基礎字彙閱讀及寫作,翻譯,職場英文及托福、多益等課程。
 
 
與IEP結緣的一頁歷史
 
        本文擬回顧筆者參與的受訓、規劃、設計及執行一般基礎英文(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SP與IEP之個人體驗歷程,藉此分享有關協辦這種ESP導向的IEP課程的一些經驗與看法以就教於專家學者。
 
        早在1970年筆者在大三考取交通部觀光事業局首屆的外語導遊甄試,隨即接受為期4周,每周5天半,每天8小時(含午餐)的全天候包括接待英語、導遊實務與台灣文化歷史產業/地理等語言與實務研習營,考試及格才頒給正式導遊從業人員執照。這是我最早參加的「專業英語」密集訓練。
 
        甫一結訓就有幾家旅行社爭聘為兼差導遊。當年專利用周末跑日月潭與花蓮、台北市區景點,兩年下來「專業英語」大有進步,大多不是在校園學到的東西(按:當時還沒聽過ESP這個專有名詞;Lado’s Sentence Pattern Practice流行當道;連communicative language還不時興);不過,英語系學到的英文聽、說、讀、寫譯的基礎訓練,確實功不可沒;它讓我只要聽過簡報看資料,讀一遍觀光旅遊摺頁,運用密集訓練學到的功能性或操作性的英語(functional/ operative English),就可琅琅上口,如魚得水,而實際來往應對與聊天(small talk)更是即學即用也挺重要。
 
師大一畢業服役,也因曾受過外語導遊訓練,隨即考上外事聯絡官;每天要接待外賓並負責來往公文、翻譯培訓影片簡報;除平時應對聊天使用一般普通(general purpose)或基本會話英語外,張眼接觸的就是專業英文或公務英文,即所謂English for Specific或military 和Business Purposes。當時耳染目濡,自然而然就把EGP 予以加強並設法學會將其應用到「特定目的」場合去達成「特別領域用途」的ESP實用功能了。 
 
        後來,轉調財務經理學校擔任英語教官受命參與規畫設計英語課程,首創從大一到大四,「聽、說、讀、寫」兼顧之四年一貫英語教學計劃:每週3個上午,由軍官外語學校美籍教授與中師合作進行密集訓練:經由測驗分三級施行聽、說技能訓練(大一、大二)與讀、寫技能訓練(大三、大四);中師教文法與句型。外師以口試作為期末評估要項是一大創舉!學生因學習興致高,信心大增而成效可觀;本人因而志願留營2年俾能連續3年督導管理以確保成效;晚間還利用餘暇受聘當時火紅的台北YMCA英語教育班,除英文會話,閱讀寫作(大都為文法練習)外,也首創中美師資合作教學,每周3晚,每晚3小時的「職場應對英語密集班」。
 
 
創辦第一個專業英文密集訓練班的機緣
 
        這些密集式與專業英文型的英文訓練的理念與經歷,在1977年正式退伍前夕,催生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協助一對愛台美籍夫婦在天母申辦第一家外資英語補習班。一開始面對的最大挑戰是:教育局並無外籍人士辦學先例且因語文補習班執照凍結多時;然經本人契而不捨,再接再厲,遂以由本人擔任創辦人才特例核准。另一難處是:這對夫婦志在辦一所專門訓練「實用英文」的美語學校而非坊間那種專為升學考試或純為好玩、交友的「補習班」;他們實在不解英語何以需要「補強」學習,標準何在?而不能接受用「補習班」這個名稱來登記校名;經一再討論後溝通終於同意以「大道『專業英文』補習班」登記。(註:「大道」取自我替洋人O’Dowd所取的中文名「歐道德」的「道」字;他心儀老子且班址就在「大道」邊。)如今回想,ESP正是「the great way of using English to learn and to do something special」而「補習班」則是教育局規定(按:今天許多補習班已能以公司名義登記冠用「學校」了)。然而,務實的美國人可是玩真的;他倆完全遵照「專業」的理念與規範來運作,正如陳發行人在English Career 28期高聲呼籲: 以ESP為內涵的英語教學應該成為台灣各大學英文課程(從大一開始)的重要思考方向。
 
        話說回來,當年的「大道『專業英文』補習班」看似一具體而微典型ESP導向的IEP:堅採10-12人小班制,全班學員程度、職業呈多元:有教授、醫生軍官、英語老師及企業家及準留學生。入學一律要測驗與口試(比照其在軍官外語學校採用的軍官外語密集訓練教程)並經詳細面談。如今我方才明白他倆是以「student-centered」的理念,在進行紮實詳盡的學生需求與能力分析,以設定特定學習目標並了解學習動機與能力,亦即進行所謂的「needs analysis」程序。例如:當中就有位正要升等且常須安排美國樂團來台的音樂講師,就在兩期6個月的ESP訓練後順利達成升副教授的目標。
 
        這些筆者早期有關ESP型IEP之實務經驗,在一年後因本人考進AIT美國貿易中心而離職中斷;歐道德夫婦因要陪老母回美而將「大道專業英文補習班」的執照轉移給國人擴大經營;目前已是全台知名的美語連鎖系統之一。筆者隨後轉任美國文化中心擔任文化專員又開始協助英語教學班的推廣專案。
 
        隨著台灣時空變遷,此時推廣的重點也已由EGP轉移進入ESP-針對教師培訓,新聞專業人士,律師法官及各部會涉外官員協助提供ESP與美國文化有關的資訊、教材、演講及研討學術教流等活動,如English Teaching Forum、Responses to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等,鼓勵國人參加美國TESOL年會,並積極參與並支持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師協會(ETA)的推展活動或贊助安排國外英語教學專家官員來台演講示範教學,推動美國文化與英語教學計畫。
 
        在2005年筆者決定退休那年更擬妥推動ESP計畫專案繼續以志工身分貢獻棉薄。在2007年,蒙全球化教育推展協會(GEAT)的邀請帶領組團前往美國出席TESOL年會獲選為ESP IS(ESP Interest Section)的海外委員,也參與IEP IS活動;2008年出席了華府美國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60周年年會,感受到該會也和TESOL一樣對英語教育,尤其是提升對國際職場英語能力(global workplace)的重視,並協助在2009年成立於台科大,由陳英輝博士擔任理事長的台灣專業英語文學會(Taiwan ESP Association)。
 
        (註:台灣專業英語文學會於2010年出版Taiwan International ESP Journal (網站:http:// www.tespa.org.tw)是全世界第三本ESP期刊,引起了國際ESP學術界重視。陳理事長今年二月還被選為TESOL的ESP-IS的新任主席。)
 
 
IEP 的典型範例與發展趨勢
 
        為呼應政府對提升全球競爭力、加強國際教育交流的政策,幫助大多數學生有效提升其使用英語文的能力,曾在English Career 39期,邀請林茂松教授談〈台科大IEP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誠如林教授在總結所指出:落實IEP課程將是各技職校院可採行的教學方式。這種訓練營可讓學生既不影響專業課程的研習,又可快速增加英語文能力。
 
        此外,將IEP結合各大學技職校院的英語課程修習辦法,學習效果必將更為顯著。從長遠目標來看,IEP更應向下紮根到高中職階段,因為國內基礎英文教育理應在高中階段即已完成,進入高等教育階段則應開始學習專業課程、培養未來職場所需的知識技能,而非在此階段才來「補救」學生的英語能力—此時想以補強紮根基,則須另謀他途。台科大2011年偏向職能ESP的IEP仍屬初步實驗階段的IEP,今後仍有賴英語教學界及相關官員集思廣益以建構出可具體有效推廣的IEP教學管理標準作業程序(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至於將ESP導入IEP的運用發展趨勢,筆者則嘗試從個人參與規劃管理的「整合型暑期密集英語研習計畫」(Integrated SIEP Plan)的回顧與蛻變、演進到商用公務英文(Business English)與國際職能英文(Career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等以ESP為導向的實用教學單元課程(modules/components)的設計,運用非主流時段,甚至周末,包括:English for Presentations, for Telephoning, Meeting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riting等單元融入密集英語教學專案(an ESP-oriented 或a project-based IEP)。如欲掌握這種IEP的內涵與方向,使其在規劃與設計方面能夠有效達成訓練目標,宜先認清ESP與EGP (English for General English)之間的關聯與差異(請見圖1)。這一點元智大學張玉櫻教授在English Career第 28期〈談專業英語與高等教育〉)有很深入精闢的見解。
 
        「在全球性發展的脈絡下…各界對於所謂的英語學習與教學的了解;似乎多停留在一般的英語教學(EGP/TESL/TEFL)上,而較少注意到:與國家競爭力有更立即有關聯性的ESP學門的存在—職場的英語溝通失誤、失當或沒有效率往往導致成本的增加或國際合作機會的流失。」
 
        該文指出: 一般EGP教學目標在廣泛取材,循序漸進地累積基本語言能力,相對而言,正統的ESP教學則多半在需求孔急的情況下,被迫講求「be as specific as possible」的精神—針對個別特定目標、鎖定目標(to-the-point) 的教學,同時,對症下藥的「快速修理」(quick fix)及補救。一套量身訂製(tailor-made)課程,常須安排周延的前置作業程序:包括深入的職場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特殊語言資料庫(special language corpus)建立、專業語言分析(linguistic and discourse analysis),機構制度產業文化分析以及學員英語能力與學習歷史診斷,綜合以上再編寫專用教材、設計課程。
 
        相較於傳統EGP的文法教學取向,ESP強調訓練學習者基本的語言、文本觀察及分析能力,專業文化與思維邏輯的介紹,與專業語言的使用。若以EGP教學法執行ESP訓練,其教學重點常常窄化成以ESP常用字詞(或專有名字詞常用字句或句型)為主…,則更難以真正有效執行ESP型的IEP。有關張玉櫻教授針對ESP的學科本質(研究內容與方法)與「整合的職場英語需求分析」探討,可參考其在2011年9月23日在雲科大「中區英語教學資源中心ESP師資培訓」所發表的系列專題演講。
        
        最後,特引用張教授在第十八屆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英語教學期刊中所發表的「從臺灣企業界之外語人才需求看應用外語系的課程規劃」文中曾特別提到的「革新教學策略與方法」,十分樂見ESP型的英語密集課程在不久的將來能到處開花結果,蔚為有效提升學生英語使用能力,接軌國際的主要行動方案之一。茲轉錄其高見以為本段小結:
 
        「…包括19名外語系畢業生在內的大部份企業問卷顯示,外語相關科系畢業生在職場的兩大優勢是—一般外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佳、一般外語口語及聽力能力佳,但卻有高達56.6%的元智應外系畢業系友表示,大學時所培養的一般外語口語能力不足以應付目前工作需求;另有39.1%及34.8%表示大學期間所培養的一般外語聽力及寫作能力,不足以應付工作需求。連應外系在學生也有78.1%表示,目前需要系上協助克服的困難是:如何增強其一般英語寫作及口說的能力。…近年來,在各種正式非正式的討論或報告中也不斷聽到:應外系學生普遍英語程度較低,甚至低於其他科系。…各校課程資訊已可看出部份國內應外系已分配不少學分訓練學生的一般英語四項技能,但為何一般英語能力仍不理想?除其入學時英語程度就相對較弱外,教學方法極待改善可能是其中一大因素,傳統的外語教學方式可能已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觀在國內很多大學中,越來越多非外語相關科系以英語教授專業科目,以提升國際化,也企圖透過原文書的閱讀及英語講課,提升學生英語程度。…,學生不再僅是「學習英語」,而是「用英語學習」;在實際使用英語學習專業科目的過程中,他們覺得英語能力大有進步;也因將英語實際使用於其日常學習活動上,激發其想再加強自己英語能力的企圖心。
 
        「…似應更加強探討如何有效改善一般英語能力的教學方法,更積極更新教學知識,學習運用最新的語言學發展如corpus linguistics及語料庫)、教學法(如project-based、content-based、genre-based、corpus-based language teaching及case study)、與科技發展(如部落格及Facebook),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成效。…。簡言之,多鼓勵外語系學生發展外語以外的第二專長是臺灣各大學相關科系的當務之急。…應外相關科系也應盡速修正課程規劃,加入更多專業外語能力的訓練課程…」
 
        由上可見此等策略性教學法的建議,亦應包括:以ESP導向、student-centered、task-based的精神,運用IEP教學策略已成日受重視、十分可行的一種值得積極大力推展的教學模式,相信必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動機、信心及英語致用力。
 
 
美國全國IEP協會對IEP之定義、管理及推廣
 
        基於上述對IEP的角色對提升英語力之效能,本文特參考美國全國IEP協會(AAIEP,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s)手冊English in the USA 摘錄相關資料,略述其如何定義、管理及推廣IEP,以供目前大家從較熟悉、植基於ESL、EFL的IEP,探索運用ESP辦理各種類型的IEP的可行性,並藉由觀摩優良範例,進而思考如何從運用於Conversational 或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的IEP設計,予以轉換,更上一層樓晉級到ESP型的IEP。
 
美國全美密集英語課程協會對於IEP的簡述如下:
根據成立於1989年的AAIEP對如今已逾300 個IEP會員(指課程program)的定義(Bylaw, Article 11, Section 2)是:offers participants a minimum of 18 contact hours of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per week organized into a curriculum designed to serve the needs of the participants; which is overseen by a person having clearly defined responsibility of the overall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ogram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retention of faculty and staff; which has an established curriculum allowing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articipants by level of proficiency; which offers instruction during stated sessions; and which provides participants orientation and counseling services.
有關其在1990年擬定的Standards for post-secondary 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s及其有關的標準與作業程序(procedures)包括:行政管理、IEP教職員工、課程設計(Program Curriculum)、Student Admissions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and Severest、Marketing and Recruiting、 Program Assessment等以後將再另一期介紹;至於AAIEP S在面對促進國際教育與語言文化之瞭解語溝通的挑戰擬定該協會以推動IEP 的Standards的如下目標(objective) 是在: …to promote ethical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IEPs; to encourage and facilitate evaluation of IEPs; to provide liaison between IEPs and organizations which use their services and those whose actions affect them,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U.S. and foreign government agencies, sponsors, admission officers and counselors; and to increase awareness abroad of opportunit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在此也提供如下幾個IEP實例網站供讀者參考:(1) AEI American Englis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Oregon: <http://www.uli.net>; (2) American language Institute New York University: http://www.scps.nyu.edu/ali; (3)美國全美密集英語課程協會網站:http://www.aaiep.org 
 
 
IEP的實踐與展望 
 
        最後筆者想再重溫2009年出席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舉行的TESOL大會歸國後為English Career 30期撰寫的「從Uncharted Mountains -Forging New Pathways:看英語教學的新趨勢-找出英語教學有效的新策略、新途徑」一文,所提出的行動綱領,以作為本文的總結:文中提到「專業英語導向密集英語培訓計畫」(ESP型IEP)也可從全球化的國際英語出發,試圖為英語教學塑造一個不同於以往的EGP、 EFL或ESL的嶄新策略模式。
 
        推展ESP應從過去素以培養學術能力或菁英人才為主的教育體制下,重新審視其實用價值與功能性,改以著重於教導學生如何從「實做中」,「從實際應用中去學會、透過練習來精熟之」;從「學以致用」轉念為「『用』以致學」的思維—多鼓勵從實際「使用英文」來達成溝通辦事、職場所需的功能。 
        
        同樣的,此等IEP教學方式也應請專家學者進行教學實例與教學法探討;如台科大的「暑期密集營模式」,俾能實際應用於教學活動並推廣於各校甚至培訓機構;以IEP的彈性、小組團隊及高學習動機之特性,建議不妨採用觀摩、演練、報告、競賽、實作、合作互動、討論等方式去了解並熟悉如何實際運用英文,指導學生進行專題製作,如介紹一個觀光景點,一個商務運作程序,發表一件設計作品,述說一個故事或寫一篇讀書摘要等,使其了解體會英語為一實用的構通技能,可以隨身攜帶,也可藉由相關課題的專題報告、語文件製作,達成個人的學習目標,透過這些實作演練之參與經歷,師生即可進而規劃設計出一套課程教材,切實符合學生需求、目標及能力,並能通過證照考試與職場考驗,自然能夠大幅提升其英語溝通能力與國際職場就業競爭力。 
 
        為配合教育部刻正積極推動的大學國際化教育,國際交換學生倍增計畫,用IEP訓練模式作為國際接軌之媒介,作為觸媒,以AAIEP績優範例為師,建立IEP的國際標準作業程序,鼓勵各校坐而言也要起而行(walk the talk),採取行動,大規模地積極推動有效的IEP課程,更屬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如此落實相關單位所擬定的各項提升學生英語能力計畫,以配合國際職場對英語能力標準的要求,從而加強老師與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溝通力,便足以應付其升學就業之需。
 
        再者,由於這種IEP計畫乃植基於精熟溝通口語表達技能,或可考慮先從功能型職場/商務課程著手,進而導入ESP各專門領域的英文課程,逐步取代一般大學課程;以內容為導向,學生為中心,自主合作(團隊)學習之教學理念,互相協助又競爭。同時,針對非英文系之商管科系或理工科系等學生則不妨優先施以實用英文—提供另一種「學以致用」與「用以致學」雙軌並進的教學與學習模式,強調實際「使用」英文而不光是「學習」英文。 
 
        總之,這種IEP 可規劃從先精熟一般基礎英文 的學習課程,同步透過「優秀學生小老師」或「教學助理」的輔導互助機制,同時,逐步提升並落實到專業英文 的實踐與精通;從直接練習溝通時,就能夠從「使用英文」(to get results)獲致成效果實,來體會英文致用力的樂趣與成果;從語言的產出(production)切入,在以英文思考、應對、簡報、述說過程中,透過口語表達與文書寫作去實際體會「『學』或『用』而然後知不足」,「書到『用』時方恨少」或 「『詞』窮則變,變則通」而猛然覺悟,進而激發強烈學習動機,下定決心,力求能先精熟「功能性語文」,以及ESP所需補強的語言的弱項與缺口,接著,再逐步特別加強「專業英文」的知識,最終能鉤夠自然流利而精確的使用英文溝通;如此一來,便可幫助學生積極主動運用活英語,學有所用,確實提升其在校與職場的英語溝通力,勇敢無懼地去面對個人職涯及國際化的競爭與挑戰。
 
Tags: No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