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7日,輔仁大學外語學院舉辦了第一屆的「外語文創意教學研討會」,共一同討論如何在外語教學中帶進更多的創意,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突破學習困難點。研討會同時邀請政治大學英文系的陳超明教授以「全球化與外語教育的典範轉移(Globalization and the Paradigm Shift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由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院長黃孟蘭擔任主持人。
該專題探討了現今全球化社會下,外語教育正在發生的典範轉移情形,以及此風潮下文學教育所可以具有的價值。為了使不在場的讀者也能清楚了解臺灣英語教育的典範轉移,本刊記者特將該場演講重點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外語教育的典範轉移 不再以母語者為尊思考點
在探討典範轉移前,陳超明教授指出在比較了歐盟、香港、南非、澳洲等地的語言政策後,陳超明發現各國在訂定語言政策上都有幾項共同趨勢,一是重視語言的溝通性;二是都把外語當作第二語言來使用;其三,因應環境需求,各國訂定的外語政策並非單只針對英語,而是多語言(英語+外語)的外語政策。 因此,陳超明他認為臺灣的外語教育的有幾個典範轉移現象有幾個思考點可供外語教育人士作為參考。
他認為,任何人學習語言時,皆是先能求溝通了再講求語言的流利性,而這個流利程度往往提升到一個程度後就難以突破,幾乎不可能達到和母語者一樣的程度水準。因此他以實際的角度指出,在時間有限的教學現場,與其花費大量時間把學生的外語教得跟母語者一樣流利,不如把時間花在加強學生外語的溝通應用上。
他並以英語為例指出,全球化效應下,國際間已以Global English作為主要溝通工具,此現象更在去年的美國TESOL年會被廣為討論;加上目前,英語非母語者使用英語溝通的人數已超過母語人士,在彼此溝通時,如果使用過於流利的英語反而可能會造成對方的溝通障礙。因此教學者不必過度要求學生的語言流利度,僅比母語者略差一級已是不錯的表現。
另外,也應該打破英語結構性學習的迷思,改以非結構性的學習。學習語言是不是一定要把整套語言的結構了解透徹後才能夠使用語言呢?陳超明指出解釋,在語言以溝通為目的而「工具化」後,像是分詞構句或是附加問句等平常溝通對話幾乎不會使用、非目的型到的語法,他即認為可以先不處理,等到學生程度到了,又有想要學習的意思時再教無妨。
外語學習 新典範 產生溝通為目的設計教學
相對而言,教學者應該更注重在溝通目的為主的教學,針對典範的轉移,陳超明建議教師應該隨之轉變自我的身分,從主動的授課者退居成學生進行語言溝通練習的輔導者,將重點投注。在溝通目的為主的教學上。教學者可以假定學生的未來職涯的需求為學習目標,並以此目標設預想各種可能會遇到的情境設計課程,可以是讓學生以互相溝通的方式來進行批判性的思考;也可以是假想一個問題,讓學生共同討論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只要能夠增加學生的溝通效益,便是好的練習方式。
而在理解了語言學習是以溝通為目的,而非以母語者程度為目標後,其他外語也就可以仿效Global English 的精神,以學生學習目標為導向,從而設計出Global French、Global German等單字有限、句型單純的簡化語言教學模式。
他更鼓勵外語學院的學生應該要效法歐盟的語言政策,除精通英語外,另外再修習輔修二種外語,並以104對語言要求的職缺數目來具體說明具備多語言能力者在職場上所擁有的優勢。
文學在語言教學上的價值
而在這波全球化與典範轉移的反思中對於文學的教學,陳超明也從美國大學正在進行的文學教學改革方式也漸漸定義中找出出文學教育在語言教育上面所具有的價值。目前美國大學正嘗試把文學教育大眾化、通識化。他們他認為文學教育與語言教育應該結合,文學中帶出的人文思維可以加強學生的理解、分析、組織、領悟、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從文本探索中學會如何敏銳思考與適切表達,更可以學會運用語言來操作抽象概念、理解複雜議題。這些都是文學教育與語言教育結合後產生的變化。陳超明認為這些重要的人文思維方式是每個學生都應該要了解的,同時因此陳超明認為文學課程應改去以往文學課程的純文學性討論方式,並將文學課通識化、大眾化,把文學與也可以與學生的未來職場做上連結,讓文學成為學生未來職場競爭力的一部分。同時這也是美國大學正在進行的文學教學改革。
陳超明他指出,在「雇主滿意度調查報告」上,雇主對學生最不滿意的前三名分別是「沒有抗壓性」、「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批判思考的能力」,而文學課的通識化正可以補足學生分析能力不夠的問題。
陳超明他以自己課堂為例,他開的小說選讀開方全校學生選修,討論文本時,法律系學生會探討角色是否違法,財管系學生則在海明威小說中看到了其中的權力關係,其他科系也會看到各自科系注重的重點,充分與學生的職涯產生了連結。同時,學生也可以從不同國家的文學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民族性,體會到多元文化的差異之處,而這些差異之處將能帶給學生人生與在職場上的不少的啟發。
教學者的智慧決定外語教育的未來
因應隨著英語的全球化效應,台灣臺灣外語教育的確隨之產生了一些典範轉移的現象。,要注意的是,在典範轉移後,語言老師是否能夠跟隨著時代需求而做出相對應的變化?文學課程又是要如何打破框架而與大眾職場產生連結?在在都考驗著第一線教師的智慧。而不可不注意的是,Global English的學習僅只是一個過程,對英語自發產生興趣者,隨時可以往更高深的學問學習,語言教育者與學習者不可不留意。
要求語言 | 搜尋筆數 |
英文 | 693 |
日文 | 139 |
韓文
|
13 |
法文 | 5 |
德文 | 7 |
西班牙文
|
16 |
越南文
|
2 |
泰文 | 2 |
俄文 | 5 |
義大利文 | 4 |
葡萄牙文 | 5 |
阿拉伯文 | 1 |
總比數 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