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發現IEP對當前英語教學體制改革、大學國際化及人才國際化的價值


  1. 前言-英語密集課程(IEP: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的崛起

        回顧第一個IEP課程始於1941年,成立於美國密西根大學,是年也是日本進攻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一年,該校為外籍留學生在開學前設計了一個密集語言課程以改善學術英語能力,自此後IEP及不斷地發展,演變成為今日分佈全球各地的語言課程與機構的複雜集合體。英語國家語如美國、英國、紐、澳更是格外重視,視為重要的國家政策,可宣揚國家的語文、學術、文化及觀光旅遊,IEP甚至成為一項產業,外交單位、教育單位、經濟單位都要配合,為IEP的學生服務,協助其旅行、簽證、居住、註冊、就學、考試、拿證書,甚至打工、旅遊。幾乎所有的英語國家大學都設立IEP課程,成為正規大學、研究所教育的先修課程,給予獨立的預算、組織,成為大學的一項重要財源。

  1. IEP、TOEFL與全球化的關聯性

        1947年大家熟悉的托福研發機構ETS設立於普林斯頓,其成立的初始原因也不是為了外籍生,是為了二次大戰後美國大兵要返鄉念大學,因而需要用大規模電腦化標準測驗的SAT來預測退伍軍人的學術能力等級,托福到了1964年才誕生,因為二戰後美國推動馬夏爾計畫,協助世界各國復興經濟,不但促進了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也樹立了美國學術與教育的地位,全世界學生都要去美國學習,成為一項史詩般的壯舉,而英語能力成為進入北美地區大學學習的首要能力,托福乃應運而誕生,此時也是各大學紛紛為外籍生設立IEP英語先修班時期。IEP伴隨著托福測驗共同進入蓬勃發展時期,成為世界全球化運動的一環。

  1. IEP體制的系統化發展

        因為IEP的對象是外籍生,學習英語的模式有點像啟智學校式的教育,不能視學生為正常的以英語為母語的本國學生,故所教的英語稱之為EFL(English as an Foreign Language),認證的英語老師稱為TESOL(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上課前一定要先做分班測驗,弄清楚學生的程度是哪一級?教材難易度也要分級,教學pedagogy也須因才施教。美國成立了許多非營利組織都在探討IEP的經營規範、教學模式、作業標準與評鑑準則等,例如大學學院密集英語課程聯盟(UCIEP)、美國密集英語課程協會(AAIEP)、國際教育協會(原NAFSA)及TESOL,都經常舉辦研討會,協助IEP的學校探討IEP基本定義、服務準則、專業標準與評量工具、教學方法等議題,2001年成立了英語課程評鑑委員會(Commission on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 Accreditation)評鑑IEP的品質給予認證,至此,大致上可說IEP在英語國家的發展體系已臻完備,典章制度已到了相當成熟的境界。然而在非英語國家的台灣有可能植入IEP制度成為國家語言政策嗎?在欠缺國外的全英語大環境下,台灣的暑期IEP模式會不會「橘逾淮而為枳」呢?有無可因地制宜在地化的IEP制度呢?該如何制定政策?政策效益如何?試分析如後,供各界參考。

  1. 再發現IEP對當前台灣英語教學的啟示與推動大學國際化政策的價值

        眾所週知台灣的英語教學成效長期偏低,自從英語課程提早到國小後更是如此,學習期間越來越長,政府及父母的學習經費投資越來越大,學習成效長期偏低,依據2009/9/1-2010/8/31的大學生多益成績調查,其平均分為457分,離2010年台灣產業員工英語能力調查之涉外職位基層員工英語能力標準平均分數為650分,約相差193分左右,究其根本原因在於目前學習體制採用每周一定時數的進度教學法,欠缺連續性、情境性與練習性,不符合人類腦神經的學習原理,而這三項因素正好是IEP的強項。

        2010年教育部及行政院人事總處分別針對大學生及公務人員做了幾個IEP英語教學實驗個案,其成果相當卓越,值得深思如何進一步將IEP個案體制化,融入現有體制中。茲先引述有關此一成果的報導如下:

        4.1 三月底台北大學舉行一場「重新探討短期英語密集教學」(Revisit Intensive English Learning Programs)研討會,林茂松教授說明去年教育部技職司因應馬總統提倡的暑期英語魔鬼營主張在北、中、南分別由台科大、雲科大與文藻各籌辦了一場暑期英語密集班,為了追蹤教學績效採用全民英檢及多益做前、後測,結果跌破大家眼鏡,三校同學平均進步TOEIC 81.6分,台科大同學更是進步了94.5分,其中有10人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13人進步超過TOEIC100分,還有一位同學由555分進步到800分,進步幅度多達245分。

        4.2 同一時間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也委請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舉辦了一場「提升公務人員英語能力專案成果發表會」,語言訓練測驗中心(LTTC) 吳若蕙研發長在發表會中分享去年該中心所承辦「中高階公務人員短期密集英語訓練班」之國內部分課程規劃心得與成效,她指出其開發的以學習目標導向的英語課程是有效的;另外長期開辦最多班次,以英語密集訓練為主要任務的外貿協會培訓中心主任陳谷海報告100年公務人員密集英語訓練班的培訓過程以及課程訓練特色與做法,他表示雖然上課時間僅僅只有短期3個月,每學期12週過著住宿式管理,每班10-12人,但貿協培訓中心將過去所辦英語訓練課程的各項優勢與特色,都規劃在此短期課程中,力求讓受訓人員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佳學習成效,例如:每天第一堂課就考當日清晨5點30分撥出的英國BBC新聞節目。另外,外貿協會的國企班已開辦了24年,以最近幾期學員畢業成績平均至少達多益890分以上,畢業學員平均有7-9個超優待遇的大企業爭相聘用。

        4.3另承辦教育部北區IEP班的台科大,早在2007年就由林茂松教授在校內自行辦理暑期英語密集課程,提供所有大一新生在開學前的英語集訓,每週5天、每學期成績可以抵大一英語學分。相較於目前各大學大一、大二英語課程每周2小時,上完後隨即忘卻,如林茂松教授所說花2小時記憶,再花168小時忘卻,完全不符合人類學習語言的腦神經原理,難怪數十年台灣學生的英語成績難以進步。

        4.4政府推動大學國際化政策的主要內容為提高各校外籍生所占比例,並實施全英語教學,其前提為校內學生英語能力須達一定程度。例如TOEIC650分左右,約當目前航空公司正駕駛的招募最低要求英語能力標準,如依前述大學生平均分數457分,相差達193分,但如依國立普通大學之學生英語能力606分標準,約相差僅44分,依國立技職院校生之英語能力492分約相差158分。

        如能仿效早期類似成功嶺之大專生兵役集訓制度,實施「高一新生入學前暑期IEP教育」及「大一新生暑期IEP教育」兩項公共化政策」,可望將前段班與中段班之大學新生提升英語能力至650分以上應不是夢想,此時台灣的大學方能脫胎換骨推動全英語或半英語學程,即使是後段班大學生英語能力也將大幅提升,符合企業所需。

  1. 韓國的英語政策借鑑

        2004年韓國總統李明博即曾推動「韓國高中畢業學生英語無障礙政策」,五年預算花費42億美金,集中花費在高中三年英語老師的全英語教學上,是否有效,見仁見智,但其政策的目標即強調國民英語力不僅是影響國家競爭力、產業競爭力也是影響人均國民所得與貧富差距,因而視此「英語公共教育化計畫」為「影響韓國下一代命運的改造工程」,以台灣目前所做的「暑期IEP實驗」謀定而動,已初步驗證其成效,且不影響大學、中學現有英語教學體制,集中花費僅在寒暑假的短期訓練且大規模地推動,其成本將遠低於韓國的預算,何況如比照台科大的制度,其暑期IEP成績可抵大一英文學分時,至少半數可由學生自行由學分費支出做移轉支付。

  1. IEP公共化政策對當前台灣實質人均所得下降及人才國際化的效應

        新加坡副總理兼人力部長尚達曼4月4日在新加坡大學學生政治聯盟舉辦的論壇上引述一項針對台灣人才移動的調查報告表示,台灣過去10年來的名目人均所得增長有限,如果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實質所得是大幅減少的,原因在於台灣優秀人才外流,而外國人才進不來。

        新加坡的國際化已經是名列前茅的國家,但是他仍然說:「若不提供機會讓新加坡的企業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並讓國人在最好的團隊中工作,將會失去更多的人才,與台灣處境相同。」

        他的分析引述台灣的故事為例另人心痛,但不完全對,台灣人才無法在最好的團隊中工作形成世界級競爭力團隊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台灣人才的英語力不夠好,新加坡並沒這個問題,新加坡早在60年代李光耀就以鐵腕實施大學國際化,推動全英語課程,而不惜關閉南洋大學,解決了此一問題。而馬總統的大學國際化政策成效不彰,其癥結仍然卡在大學生英語程度不夠好,如能採用「大一新生及高一新生暑期IEP教育公共化政策」不但能解決大學國際化問題,也將排除部分人才國際化的語言瓶頸問題。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