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大趨勢下,高等教育當然不能缺席。2013年4月11日,靜宜大學正式成立國際學院,並舉辦「大學國際化教育論壇」,廣邀日、港、台各界專家學者暢談彼此對於大學國際化的看法,希望為台灣的大學國際化教育方針找出一條明確的路。
此場研討會,靜宜大學特別邀請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林文通、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英文系客座教授李振清、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淡江大學全球創業發展學院院長劉艾華、ETS台灣區代表忠心公司總經理王星威、日本國際教育交流協會(CIEE)國際交流促進部部長掘越敏明、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GEAT)理事長陳超明以及靜宜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長林昌榮等專家學者進行演講,針對台灣的大學國際化現況、大學國際化如何培育國際化人才、英語在大學國際化扮演的角色,以及港、日視角進行了一番探討。
區域性教學理論背景
教育部林文通處長在開場時即表示,教育部以往總是鼓勵學生前往海外求取學問,近幾年的高等教育政策則更往前邁進,不但鼓勵學生「走出去」,也以各種策略吸引學生「走進來」,藉由這樣的雙向留學管道,讓台灣學生有更多機會成為國際化人才。
近年來積極推動411遊留學計畫的靜宜大學,是鼓勵同學「走出去」的最佳典範。靜宜大學是ISEP國際交換生計畫在台灣唯一的會員學校,擁有為數眾多的姊妹學校,靜宜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長林昌榮非常鼓勵學生在大學四年間至少能有一次的出國遊留學體驗,他更不諱言,除了能藉此培養出具有國際觀的學生外,透過與世界各學府的頻繁交流,即能漸漸打出靜宜大學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外籍學生就讀。
除了靜宜大學外,淡江大學蘭陽校區的全球創業發展學院則以「大三出國」為號召招收學生。劉艾華院長表示,進來全球創業發展學院的學生都有個認知,就是大一大二必須把英文學好,才能在大三前達到合作學校訂立的托福成績門檻。根據劉院長的觀察,「每一位從國外回來的學生好像脫胎換骨一樣,舉止充滿了自信,這讓我們相當欣慰。」
港、日大學國際化之觀點
日本CIEE國際交流促進部掘越敏明部長則提出了日本高等學府在推動國際化的努力與做法。他指出,日本為擺脫「失落的20年」現象,政府制定了贊助學校培育國際化人才的計畫(MEXT Project),期望以提升英語標準(托福iBT測驗或托福ITP測驗)通過率以及出國學習學生數來推動日本的出國學習風潮。他並表示,托福iBT測驗以及托福ITP測驗不只是贊助計畫的實行指標,更是用來作為學生在語言能力管理與分級的最佳工具。
相較於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相當重視英語力,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則認為,重視學術研究內涵是大學邁向國際化的關鍵角色。「語言很重要,但說出來的內容往往比語言本身還重要。」他以研究數學或然率的史丹佛大學教授鍾開萊演講時,總是說著一口「寧坡腔英語」,但沒人會覺得他不夠專業。只要本身研究實在,即使說出來的英文不是很好懂,大家還是會很願意聆聽見解。
英語與國際化
對於英語在國際化的重要性,ETS台灣區代表王星威認為,資訊革命後,商務上email訊息往來快速,普遍學生是否具備基本英語能力是大學國際化中很重要的一環,他更表示,現今國內有些學校的某些課程是採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但由於學生英語能力不足,往往出現專業課程以及英語都沒學好的現象,王星威建議,可先由外文系老師教專業英語(ESP),接著再由特定領域教授進行英語授課,培養學生的學術英語力(EAP)。他以法研所為例,可由外文系老師先進行法務專業英語的教學,再由法學教授進行全英語授課,如此學生較可能理解學術上法學語彙的抽象表達,未來也才有可能在學術場域以法學英語和其他專家學者對談。
至於國際化人才應該具備怎樣的英語能力,GEAT理事長陳超明教授認為,國際化人才除了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要強之外,還要具備批判思考、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表達自己想法的辯才。對於大學全英語授課的做法,陳教授建議,應該要階段實施,各校可以先找出自己學校之學術強項,先針對這些科系進行全英語授課,如此將更有機會建立學校在國際上的品牌知名度,招收到更多更好的國際生,真正達到大學國際化的目標。
◎記者:張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