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語系之展望-「複合型」外語專業人才培育機制

根據報導,台灣每年大約有兩萬四千名英語相關科系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然而,卻只有百分之二點四的台灣企業對人才的外語能力感到滿意。英語相關科系畢業生在職場上的表現與就業機會,已大不如前。面對全球經濟市場的轉變與少子化衝擊,台灣培育英語人才與國際事務人才的方法與機制是否應有所調整,值得探討。英語相關學系畢業生是國際人才的重要來源之一,卻普遍面臨產學無法接軌,畢業即失業之窘境,英語相關科系畢業生未來該何去何從?本文將透過對文藻外語大學之觀察與體驗,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若干看法。

台灣英語系面臨的局面

台灣目前共有161所大專校院,絕大多數設有英語相關科系(外國語文、西洋語文、英美語文、英語、應用外語、應用英語(學) 系等等),每年畢業生人數已超出就業市場對英語文專才所需數量。以文藻外語大學為例,目前的英國語文系在學生共有2,106人,學生人數為全校各系之冠( 可能也是全國英語相關科系之冠)。少子化時代,為數眾多的英文系學生畢業後進入職場謀職,勢必面臨極為嚴峻的競爭。

傳統的英語相關科系在課程設計方面特別強化英語文聽、說、讀、寫( 有時也強調翻譯) 等語言技能的訓練,另外也注重若干專業訓練,但其所謂的專業訓練往往偏重於文學、語言學、英語教學等領域,學生雖然可就原有專業領域繼續升學,日後擔任教職或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然而這些領域的職缺也已日趨飽和,導致繼續升學之人數終究十分有限,絕大多數之英語相關科系畢業生仍以儘快進入職場為優先考量,因此,除了教職以外,他們需要有更寬廣的就業機會和更多元的生涯發展方向。

目前台灣與英語科系直接相關的工作機會有限,因此大多數畢業生必須轉換跑道,進入其他行業就職。根據文藻外語大學所進行的大規模校友就業調查中發現,歷年畢業校友最多人從事的行業類別為「文教創意產業」(包括外語教育、華語教育、電子傳播媒體、平面媒體、文化藝術等,但其中的外語教育類人數有遞減之趨勢),其次為「國際事務產業」(包括國貿、國際商管、國際事務、外交、翻譯、國際會展等相關產業)。如果學生在校時能修習這類第二專長,日後進入職場應有更多有利的條件。英語相關科系所常見之「新聞英文」、「中英翻譯」、「口譯」、「應用英文」、「商業書信」、「財經英文」等傳統的專業科目,已不足以滿足就業現實面之所需,但產業界對於具備外語能力且熟稔國際事務或文教創意產業之人才需求方殷。

英語系2.0 複合型學院

為縮減大學校院人才培育目標與業界人才需求之落差,英語相關科系必須跳脫傳統外語學院之框架,可以考慮將英語相關科系與其他非語言系所組合搭配,並重新定位,以收相輔相成之效。

因應這項需求,文藻外語大學將英國語文系與國際事務相關科系( 即國際事務系、翻譯系所、國際企業管理系所) 置放在同一學院,整合成為英語暨國際學院,建構外語加專業的「複合型」外語專業人才的培育機制與環境。如此將可更有效、更直接地調配和協調,直接藉助英文系的師資及相關資源,大幅度的提升全院非英語系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益。

至於英文系,則因為許多學生畢業後常選擇至前述相關產業就業,若學生在校即能在同一學院裡接觸國際事務之相關專業領域,則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跨領域的知識與能力,畢業後可立即和產業接軌。此外,學院內的英語教師更有機會與其他科系教師合作,就近建立在職學習的第二曲線或第二專長(尤其是專業英語English forSpecific Purposes),進一步將英語文運用在某一專業領域,也更能夠協助學生將英文學習轉化成為活用的知能。因此英文系與國際事務相關專業系所整合成同一個學院,不但可靈活運用國際事務相關專業系所的師資及資源,更能裨益學生專業務實之學習,減少與其他學院協調與各自本位考量之虛耗。

在外語加專業「複合型」外語專業人才的培育機制與環境中,我們更能夠鼓勵學生修習輔系與雙學位。根據《遠見雜誌》「2014入學指南」調查,文藻外語大學為「雙主修大學生占全體大學生比例」及「輔系大學生占全體大學生比例」技職校院全國第1名;《Cheers 雜誌》「2014最佳大學指南」將文藻外語大學列為「具有國際觀與外語能力」技職校院全國第1名。筆者認為這些都是外語加專業「複合型」人才培育機制有效運作的成果。

資源整合、產學結盟

「複合型」外語專業人才的培育機制還包括專業課程分軌模組化。以文藻外語大學英國語文系為例,其專業課程分為下列三大模組:「英語文教育模組」( 畢業生就業領域包括外語文教、學術機構)、「商業模組」( 畢業生就業領域包括觀光旅遊、國際貿易、航空管理、金融壽險、餐旅服務、行銷企劃、網路服務/電子商務、客服接待、公關形象、人力仲介、顧問諮詢)、「文化模組」( 畢業生就業領域包括口筆譯、編譯、文化藝術、政府公職、印刷出版、文創產業),所有的模組課程均獲得同一學院內不同系所之間師資相互支援開課。

此外,在此「複合型」機制中,也比較容易提升英語相關科系的教師進行產學合作教學與研究,與業師協同教學更能有效豐富、活化傳統英語相關學系的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及擴展實務體驗的機會。與特定產業合作時,英語教師有更多機會將英語教學、產業知能緊密結合,透過產學合作案、協同教學、教師至產業進行廣度或深度研習,可以顯著提升教師專業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教學知能。

「複合型」的培育機制也包括跨國的遠距教學與學生海外交流實習,這些項目可深化學生的國際觀,並提供有意義的預備課程,不過這些作法都有賴於與國外姐妹校長期累積下來的實質關係為基礎。此一培育機制更有利於在同一學院內開設外語加專業的學分學程及學位學程,例如「國際觀光與會展學士學位學程」、「國際商務英語學士學位學程」、「國際事務碩士學位學程」、「國際文化創意行銷學分學程」、「國際文化觀光導覽學分學程」等等。

在此複合型的教育環境中,我們更能夠培育兼具良好英語語能力、全人涵養、國際觀特質之專業人才,增加學生國際學習的機會,同時協助學生內化國際學習經驗,融合在地化的觀點與經驗,培育學生的國際行動力與思辨能力,進而使其具備全人涵養之博雅內涵與就業能力。

為台灣培育兼具優秀外語能力與全人涵養之國際專業人才

筆者必須強調,英語系的教育絕對不能夠簡化為職業訓練所的訓練,英語系的博雅人文內涵應加以傳承維護。文藻外語大學是運用全人教育的機制陶塑學生這方面的素養,亦即是秉持「尊重個人尊嚴,接受個別差異,激發個人潛能,為生命服務」的教育宗旨,培育兼具優秀外語能力與全人涵養之國際專業人才。英文系除了傳統的必、選修文學課程之外,亦由校內之「全人教育學院」統籌深耕下列博雅課程之內涵:敬天與愛人、邏輯與修辭、美學與藝術、哲理與道德、環保與生態、跨文化素養與國際觀。全人教育核心課程之深耕,導師的身教、服務學習之落實,都有助於健全人格之陶成與身、心、靈之均衡發展,對培育現代公民素養、職場倫理、敬業精神亦有潛移默化之效。

台灣英語系畢業生出路還夠寬廣嗎?只要英語系能找到合宜的定位與發展方向,這個問題的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在少子化時代,學術工作及英語教師職缺日漸減少之際,英語系必須改弦更張,開拓另一片場域。我們常聽到英語能力優異之求職者在產業界受到重用的故事,只要培育英語系學生足夠的專業能力及第二外語能力,就能為學生開出一條希望無限的康莊大道。

台灣為數眾多的英語相關科系,其困境常反映出學校與職場人力的「供需失調」現象。在全球化的時代中,英語相關科系人才培育之成敗足以影響國家社會的國際化與整體競爭力,相望本文能提供給對台灣英語教育工作者、英語相關科系的在學生或未來學生參考。

 

  作者介紹  

林思伶

現任:文藻外語大學校長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 教育科技博士

經歷:輔仁大學學術副校長

輔仁大學行政副校長

輔仁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輔仁大學教育領導

與發展研究所所長

專長:教育領導

教育人力資源管理

教學設計

組織學習與組織文化

服務領導專題研究

領導與溝通

 

◎作者:林思伶∕文藻外語大學校長

Tags: No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