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孩子的英語學習法 透過故事學習英語


前言

以故事學習英語是香港及日本行之有年的有效作法,台灣的十二年國教改革大多強調教科書內的改革,而透過故事閱讀的方式實際接觸英語,則更能將英語的使用內化成孩子能力的一部分,在台灣,台中康乃爾英語學校施行以故事學習英語多年,值得讀者參考。

台灣兒童學習英語風氣早在三十年前就開始萌芽,但大部份的教學還是採用成人的學習方式,頂多加上遊戲與唱歌提高孩子的興趣。因為課堂上學習的是單字、句型和文法等支離破碎的知識,下課後又沒有英語環境,很難有機會再練習學過的英文,等到需要用到時張口結舌,更別提是否可以輕鬆自然的讀與寫。

針對此問題,康乃爾發現孩子學習英語與成人最大不同就是孩子喜歡聽故事,一個故事可以重複聽它無數次也津津有味,而且他們的耳朵敏銳,模仿力強,同樣的聲音聽過數次就可以學得維妙維肖。為了讓孩子多利用故事學習英文,早在2000年康乃爾就在校內成立兒童英語圖書館,自美國大量購買評鑑優良兒童繪本以及章回故事書,我們鼓勵孩子借閱,也鼓勵家長當做床邊故事讀給孩子聽,希望孩子離開教室後還有機會聽到英文。2006年台中市政府特別委託康乃爾協助設立文化中心的英文兒童圖書室,推廣利用故事書學習英文的方式。

為了讓孩子除了享受閱讀的樂趣,也能訓練聽力,因此康乃爾外籍老師將進口故事書錄音,給孩子借閱回家當作床邊故事聆聽。基於回饋社會,分享資源,2002年起康乃爾提供英語故事廣播節目,固定在教育廣播電台、好家庭電台與太陽電台播放,所有故事皆由康乃爾從美加聘請的當地中小學教師編寫錄製,加上音效與背景音樂、中文解說,廣受聽眾歡迎。2013年甚至進入ICRT、播放全英語故事時間。

為了讓孩子達到聽與讀雙重效果,2003年起康乃爾將廣播的故事,同步製作成有聲故事月刊《彩虹時間》,利用大量生動活潑色彩豐富的圖畫,配合故事內容,讓孩子邊聽還能邊閱讀,加深學習印象。也為了讓孩子可以直接與老師互動,2005年起康乃爾接受台中市文化局邀請,固定周末在文化中心兒童圖書館由外國老師說故事,2006年起美國在台協會也邀請康乃爾每月在國立圖書館提供英語故事時間。

為了協助更多學童分享有趣的學習英語方式,也縮短英語雙峰現象,2011學年度起康乃爾每週進入國小校園,免費提供外籍老師說故事時間。2012學年接受台中市政府委託執行一項實驗計劃,協助五所種子學校利用故事書提升英語能力,2013學年參與的實驗國小增加為二十所,使用的故事除了紙本有聲書之外,尚且增加電子書以及卡通動畫故事光碟。

利用故事書提升英語能力專案

2012學年在台中市五個都會與鄉下國小進行的實驗,主要方式是每校選取兩個實驗班級與對照班級,每個實驗班級老師只需負責播放,讓孩子每日聆聽∕閱讀十分鐘英文故事(包含中文解說),每周做評量,但是對照組就沒有做相關活動,只有在實驗開始與結束與實驗組分別做前測與後測。在實驗期間,康乃爾中外籍老師協助建構教育局閱讀網站英語故事題庫,鼓勵孩子閱讀故事上網做認証。除此之外,中外籍老師巡迴五個國小提供英語故事時間,每校平均每兩周一次校園裡說故事。2013學年實驗擴大到二十個國小,其中十所國小使用紙本有聲故事,另外十所國小使用電子書與卡通動畫。

專案執行成果

2012學年五所學校實驗結果發現,不論是都會型學校還是鄉村型學校,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都呈現進步現象,但是實驗組呈現的進步幅度較大,尤其是鄉村型學校進步更多。五所學校實驗組進步分數少則8.06分,多則11.78分。康乃爾於市政府教育局閱讀網站新增75筆書單、750則英文題庫,2012年9-11月總認證人次達到2,150人次(2012.11.28台中市國民小學英文閱讀認證種子學校培育專案計劃資料)。

2013 學年實驗擴大到二十個國小,其中2014 年6 月使用紙本的十所國小實驗計劃結束,另外十所國小使用電子書的計劃繼續進行。由使用紙本故事書的班級前、後測成績顯示,每個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都有進步,表示雖然每校只有兩個實驗班級進行每天或每週固定使用彩虹時間聆聽與閱讀,但也間接帶動其他班級英語學習,尤其是全校固定時間播放英文故事的學校進步更明顯。實驗班進步幅度從6.13 到18.36 分,顯示每日聽十分鐘英文故事,即使老師並未參與教學,但孩子自然受惠。(2014.6.30 台中市國民小學英文閱讀認證種子學校培育專案計劃資料)。

利用故事學習英語的好處

因為故事內容都與孩子熟悉的事物有關,孩子不會感覺陌生,學習起來就輕而易舉。譬如《彩虹時間》最受孩子歡迎的故事之一是有關蟑螂的故事,只要是聽過這故事的孩子,不論英語能力如何,都可以朗朗上口,甚至因為故事搭配歌曲,即使中間加上西班牙語的蟑螂,孩子照單全收,許多孩子還把它變成班歌,經常整班一起歡唱。蟑螂是孩子很熟悉的害蟲,但是在教科書裡卻不可能學到這個單字,透過故事,間接就學到蟑螂和相關的英文單字與句子。

孩子也很喜歡一篇有關夜市的故事,因為孩子逛過夜市,故事中情景他們很熟,尤其學到臭豆腐的單字,他們覺得有趣,學來全不費力氣。

另外一個故事是「作業不見了」,寫故事的老師將故事配上耳聞能詳的卡門音樂,許多孩子都有沒寫作業或是忘記帶作業的經驗,所以他們可以將整個故事唱得跟卡門一樣激動,不知不覺中就學到許許多多單字與句型。

一些難學或拗口的單字或專有名詞,透過故事與歌曲,一切都迎刃而解,譬如《彩虹時間》內有介紹身體骨骼的故事,也有介紹身體器官的故事,這些專有名詞英文教科書很難編列進去,但這些單字詞彙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透過故事,孩子不知不覺學會,也知道如何運用。

至於台灣的文化與節慶,《彩虹時間》也都有很精彩的故事,孩子可以學習如何用英文介紹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也可以介紹嫦娥奔月、年獸吃人等等,這些故事都讓孩子感覺親切熟悉。

除了上述幾個例子,利用故事孩子也可以學習到生活品德教育、西方文化節慶、科幻、童話、偵探等等,最令人興奮的是孩子期盼聽故事,不知不覺就學會英文。即使班級上學生英語能力有很明顯差異,但當老師說故事的時候,孩子爭先恐後回答問題,或是參與遊戲,一點也看不出來有些孩子英語能力其實是非常落後。也因為喜愛聽故事,間接對英語課程興趣提高,甚至學校英文考試成績也明顯進步,與外國人交談也不會有畏懼感。

使用故事遇到的困難

再好的東西在執行上也會遇上困難,最普遍的就是家長平日忙碌,如果孩子沒有主動學習態度,自然不會想要聆聽或閱讀這些好聽的故事。此外升學主義作祟,認為只要學習考試技巧能夠應付考試,實際能力不重要。至於在學校使用故事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老師平日就有既定的工作,多半不願意增加工作負擔,而且一周只有一節到兩節英文課,原本的進度就很緊湊,幾乎不可能再加上故事時間。如果使用晨間時間,又因為學生都參與各種社團,幾乎不可行。也因為能夠使用的時間有限,效果大大打折。一般而言孩子比較喜歡電子動畫故事,但電子動畫製作不易,成本相當高,費用也就相對高。

結論

近年來台灣兒童英語教學蓬勃發展,但是今年的國中英語會考,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是列入「待加強」,表示台灣英語教育有許多盲點需要突破。台灣的英語教育不是沒有成功的方法,要減少雙峰現象也不是不可行,其實透過英語故事就可以大大提升孩子英語學習的興趣,直接提高英語能力。

而且將學到的英語與生活結合,成為實用的知識,可增加未來的競爭力。康乃爾三十年的經驗證明英語故事是幫助孩子最有效的學習英語方式之一,但是家長需要打破傳統學習英語的迷思,了解並且去接受利用英語故事學習的優點。學校方面更是責無旁貸需要給予老師足夠時間,讓學生專心認真地享受聽英文故事的樂趣,如此才能照顧弱勢的學生,拉近雙峰現象,而不是變成提早學習,提早放棄。

 

 

陳碧華

現任:康乃爾英語學校校長

學歷:英國約克大學

    (York University)

          英語教學碩士

 

特殊事蹟:

行政院研考會最佳優良英語環境獎

台中市第二屆師鐸獎

美國在台協會台中資料中心英文故事時間主持人

台中市文化局英文故事時間主持人

連續四年榮獲教育電台委外節目最佳兒童節目

 

◎    作者:陳碧華∕康乃爾英語學校校長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