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轉型 與世界重量級航太品牌競爭 / 漢翔航空打入全球航太市場的國際人才布局心法


 

採訪:Winter Chang 撰稿:Ting Yu Lai

31-2

你們知道今年是人類航空史的第114 年嗎?」今(2015)年3 月甫走馬上任的漢翔航空公司董事長廖榮鑫,談起航空時眼中充滿熱忱。「飛機承載著人們前往想要去的地方,可以說是人類集體智慧、夢想、勇氣與毅力的結晶。」

正因如此,「航太工業要是不國際化,根本是無法生存的!」廖榮鑫坦言,前身是國防部航發中心的漢翔航空公司,許多人對它的印象停留在IDF 經國號戰機的研發與製造,卻不清楚漢翔在航太科技領域默默耕耘40 餘年,早已打入全球航太供應鏈。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統計,全球去年搭乘國際航班旅行的旅客高達33 億人次,總計出動2,700 萬班次的民航客機,預估2016 年時更將達36 億人次。而這些飛機,其中國際線的飛機中有9 成採用漢翔生產的零件。

事實上,稱霸全球民航機市場的波音(Boeing) 與空中巴士(Airbus)、世界最大噴射機引擎製造商通用電氣(GE),還有加拿大的龐巴迪航太公司(Bombardier Aerospace)、美國的貝爾直昇機公司(Bell Helicopter)、賽考斯基飛機公司(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等,都是漢翔的客戶,產值巨大,而且還在成長。

然而漢翔並未因此滿足, 今年6 月, 赴法國參加全球公認最具聲望的巴黎航展(Le Bourget Airshow),11 月也前往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與世界重量級航太品牌進行交流。此外,更承製日本三菱集團旗下三菱飛機公司(MITAC, Mitsubishi Aircraft Corporation)最新研發的噴射客機,獲頒2015 最佳供應商獎。

31-3

技術和語言能力 是打入國際市場的關鍵

「因為漢翔擁有806 項特殊製程的國際認證,加上語言能力,才有辦法和全世界做生意。」廖榮鑫表示,去年成功轉型民營公司的漢翔, 從過往因應我國國防內需而自力研發IDF 經國號戰機,到今日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民航客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關鍵就在累積超過40 年的技術能量,以及對員工英語力的重視。

「早期的漢翔,英語口語流利的員工其實不多,」廖榮鑫董事長坦言,「當時也沒想這麼多,大家只知道一定要走出去、拿到國外訂單才能生存,拎著一卡皮箱就敢出國談生意。」

就這樣「從做中學」,漢翔一一克服技術和語言上的困難,到現在「接一張單,從業務、採購到專案執行,都能夠運用英語溝通無礙,基層技術人員也多能讀懂英文藍圖。」

目前,水湳、沙鹿、岡山3 大廠區加起來,共有100 多個國外廠商的製造專案正在進行,「老實說, 語言能力已經不是加分條件,而是必要條件!」也因此,漢翔的甄選考試有英文試題,並要求師級550 分、員級350 分的多益成績,面試時更會直接測試應徵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以確保其能夠勝任職務上的溝通需求。

與國外客戶合作,除了語言能力外,廖榮鑫也強調:「更重要的是跨文化理解能力。」比方說,德國人直來直往、日本人不直接拒絕等各異的民族文化,都需要事先的理解、揣摩,才能掌握談判優勢。

針對長期合作夥伴,漢翔還特別建置系統管理客戶資料,舉凡拜訪次數、飲食習慣、興趣愛好等都有記錄,並會視情況做特殊安排,例如針對不同國家客戶安排英語、法語、日語的故宮導覽等。「待人接物要注重細節,小地方的體貼是拉近彼此關係, 令合作更加緊密的關鍵。」

31-4

國際重視人才培育 走出代工宿命

「造飛機是極端講究精密度的製造業,技術門檻和品質要求都很高,對人才的培育當然也不容馬虎。」廖榮鑫分享,漢翔保留了早期「師徒制」的優點, 讓技術純熟的資深員工來帶領新進員工,透過實務, 持續地進行在職訓練(On-the-Job Training)。

特別的是,漢翔甚至擁有自己的教育訓練中心「翔園」,每年投入2、3 千萬經費,由公司內部資歷豐富的前輩及外聘專家擔任師資,從專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術、簡報及談判技巧,到語言、國際禮儀、文化素養等,提供完整的訓練課程。

「漢翔培育人才的最終目標,是要提升整個產業鏈、乃至於整個國家對外的競爭力。」廖榮鑫表示,這些課程的訓練對象不僅只有內部同仁,更希望擴及到漢翔的供應商,不藏私的作法,讓每個生產環節的品質能趨一致,同時增進彼此溝通上的共信共識。

而在不久前的12 月14 日,漢翔更與成功大學簽約成立「漢翔── 成大航空工業共同研發中心」,由漢翔提供獎學金、企業實習與優先錄用等機會,並透過合辦學術研討會、學生論文及實作競賽、企業講師與學校教師共同授課等方案,希望藉此加強產學接軌,培養新一代學子加入航空工業,一舉提升相關產業的研發與設計能力, 「讓『創新』成為所有夥伴的DNA  !」

據悉,未來20 年亞太、歐美等地區的空中運輸需求將快速成長,全球民航客機的需求將持續攀升; 尤其因應油價漲幅升高,飛機要越做越輕,對漢翔的複合材料需求也就越強。加上台灣國防部近來編列690 億元預算,規劃購買66 架高級教練機,台灣1 年900 億元的航太工業產值,可望再提升。

然而,中國航太產業在政府扶植下急起直追,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也全力發展航太科技,面臨此一挑戰,廖榮鑫表示:「除了既有地緣優勢的戰略運用,還要能掌握國際情勢、靈活應變,加上高性價比且經國際認可的製程技術,就能突破高效率的競爭對手及紅色供應鏈的夾擊。」

此外,「台灣許多廠商具備技術實力,卻因不知如何取得國際認證,而無法打進全球航太產業供應鏈。」有感於此,廖榮鑫積極倡議成立「A-team4.0」,要結合台灣航太工業上下游廠商,包括中鋼、台塑、華航、長榮等,協助其取得國際航太認證,並整合原物料、設備、生產及物流等體系,「希望帶動台灣產業整體價值提升,先贏亞洲盃、再拚世界盃!」

31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