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神舉」黃培閎的熱血排球夢/出國旅歐,需要和裁判溝通時,英語就是關鍵


 

  • 記者:Hsin Pei Shen 照片提供:Facebook「黃培閎 HUANG Pei-Hung」粉絲專頁

 

在2015年的夏天,台北舉行的亞洲男子排球俱樂部錦標賽,台灣首次獲得了冠軍,其中背後的最大功臣、榮膺當屆最有價值球員(Most ValuablePlayer)及最佳舉球員(Best Setter)兩獎項的選手, 就是素有「光頭神舉」之稱的黃培閎。打完錦標賽後的同年秋天, 他加盟了西班牙球Electrocash Cáceres,成為台灣首位旅歐的排球選手,從而看見世界,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籃球選手,通常夢想就是打進NBA;棒球是加入美國職棒大聯盟;足球最有影響力的比賽是世界盃足球賽; 那麼,排球呢?何時能有台灣選手打進最高殿堂──歐洲排球冠軍聯賽(CEV Champions League)?有沒有可能,台灣的排球選手也能進軍國際,讓全世界認識台灣的排球實力?

「我從大學就想著要成為旅外球員,我想到國外看一看、闖一闖!」去年成為台灣首位旅歐、目前結束球季回到台灣企業排球聯賽國訓隊的選手黃培閎,大學時設下旅外目標後,便積極上課進修、閱讀英文雜誌、上網看英語影片來提升英語力,為的就是未來無論出國參加比賽或成為旅外球員,都能溝通無礙。

「對運動員來說,英語當然很重要。」黃培閎表示,參與任何一項運動,目標都是要打到國際比賽,「而從踏出國門的那一刻開始,搭飛機、住當地飯店,甚至是在球場上要和裁判立即溝通的瞬間,英文都是最關鍵的能力!」

他舉例表示,過去英文還不夠好時,他便有參加國外比賽的經驗,當時他所屬的球隊隊長在比賽過程中,因遇到爭議情況向裁判提出抗議,「那時我很想直接跟裁判講清楚,但在現場只要支支吾吾的,裁判大多不予理會,球員就只能吃悶虧。」因此他認為,要想成為優秀的國際運動選手,英語力絕對是首要條件。

 

踏出旅外第一步 重新認識自己

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去年結束亞洲男子排球俱樂部錦標賽後,有個企業球隊的工作找上了黃培閎,於此同時,西班牙球隊也接受了他的自薦,邀請他加入球隊,「一邊是穩定收入,另一邊卻是我夢想已久的機會。我心想,已經到這年紀(25),不去就沒機會了!」於是,即使西班牙球隊月薪僅僅19K台幣,黃培閎還是堅定地踏上了旅外生涯。而在西班牙待了七個月的他,從球隊訓練的方式和頻率,到當地生活的文化、步調,都讓他有了相當深刻的衝擊和體會,「剛去的時候很不習慣,他們的訓練行程不像台灣那麼緊湊,往往吃飽就要先小睡片刻、有空就到外面曬太陽、喝咖啡,讓我十分不安、無所適從。」

語言溝通方面亦然,雖然出國前已積極培養自己的英語文能力,在當地生活也不成問題,「然而球隊成員來自世界各地,大家的英語口音、程度不盡相同,一開始要跟上他們的速度和口音還是會有些吃力。」而在經過這七個月的旅外生活之後,黃培閎不但變得很敢開口講英語,也懂得融入當地生活「我後來覺得,『認為對方鬆散』其實是我的問題。」他發現不該用自己的角度看異國生活,反而應該想辦法變得和他們一樣,「結果我獲得了更多時間重新調整自己。」而這也正是職業選手最重要的一步:重新認識自己。

 

放大格局 方能走得更高、更遠

「在台灣打球,很多事情都視為理所當然:跟著球隊排好的緊湊訓練課表練習、和有默契的隊友一起打球、順暢的溝通經驗等,這些到了國外,都不再是想當然爾,而是必須重新思考與適應的問題。」對黃培閎而言,這次的旅外經驗,比起球技的磨練,更明顯的變化在於心理層面,「包括必須花更多時間和隊友溝通、適應不同強度的訓練安排,要更了解自己,為自己安排合適的訓練時間及方式。」

也正因如此,目前結束旅歐球季回到台灣的黃培閎,除了平日隨隊訓練之外,周末也會安排加強鍛鍊體能,並積極地加強英語力,為下一階段旅外生涯做好準備,「過往總是以中文思考邏輯講英語,常常覺得很卡、不夠流利,所以我現在正在練習用英語的邏輯來思考,也多學學外國人的用詞遣字和表達情境。」

黃培閎說,接下來目標是加入更有機會打進歐冠的球隊,目前他正在積極和各球隊教練洽談當中,預計下個球季開始前、也就是今年8月,就會再開始下一段旅外打球的日子。黃培閎鼓勵後進,想在專業領域獲得成就,就要放大格局,了解整個產業,「關鍵在於你的內心夠不夠渴望,以及勇於嘗試的決心。」

 

黃培閎旅歐生涯幕後推手──《排球誌》總編輯張祐銓

開闢排球手通往歐冠之路

 

黃培閎之所以有機會踏出旅歐的第一步,《排球誌》總編輯張祐銓可說是幕後最大的功臣。原來,兩人是在排球場上認識,但與黃培閎不同,交大畢業後的張祐銓走的是建築設計領域,卻又因心繫排球,不僅接下《排球誌》總編一職,用心推廣排球運動,也憑藉著優秀的外語能力為台灣企業排球聯賽招攬洋將丹尼爾(Daniel de Souza Maciel),再透過丹尼爾的牽線轉介,讓黃培閎有機會獲得外國球隊的青睞。

之所以大力促成國內外排球選手的交流,張祐銓為的是將台灣的排球推向國際舞台,「棒球有大聯盟、籃球有NBA,但在台灣,還沒有人抵達過最高的殿堂── 歐洲排球冠軍聯賽,於是打排球的年輕人沒有依循的路、缺乏前往目標的動力。我們想做的,就是開闢出這條路,將台灣球員送到歐冠。」

產業發展須明訂願景規劃

對於排球產業,張祐銓有著相當深的期望。「環顧東亞各國對於運動產業的短、中、長程規劃,願景目標相當清楚可循。例如中國明訂出球隊需招攬幾位外國球員、需要多少贊助廠商支持、要在多久時間內培養出多少球迷、轉播報導電視台配套措施、協會組織相關規章等等,相較之下,台灣運動產業的願景規劃都不夠清晰。」

他進一步表示,排球在資源排擠下相對弱勢,「但排球今年進入世界賽,各大專院校也都設有排球隊,喜歡看排球比賽的球迷也不少,排球比賽的場內滿座率往往可達75%。無論是國際競賽成績、國人投入的普及率以及熱門程度,排球都應該受到重視。」如今,隨著黃培閎達成旅歐第一人的目標,接下來張祐銓要帶著包括黃培閎在內更多的年輕排球選手,往更具規模的外國球隊、更有代表性的國際比賽邁進,而最終目標,當然就是打進歐洲排球冠軍聯賽。

此外,張祐銓在資深媒體人徐元春的支持下,於6月初發表《夢想的角落》── 2015排球男孩日記紀錄片及專書,闡述2015年台灣國家男子排球隊訓練和出賽過程,以及選手黃培閎、陳建禎的旅外經歷,希望藉此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排球現在走到了哪裡,未來又可以往哪裡去,進而讓台灣重新重視排球、乃至於整個運動產業。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