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愈來愈多高中生希望藉由評量了解自我英語文能力的學習需求,以及擴大英語教師在語言教學管理面向上的效益,TOEIC情境教學英語教師聯誼會(English Teacher Community)於今年5月30 日舉辦了一場「TOEIC & TOEFL課程規劃與教學工作坊」,邀請到楊家豪、郭哲良兩位專業講師,分別分享他們如何就TOEFL及TOEIC兩項測驗評量工具的屬性與情境內容,設計出對應的課程活動,以提升學生的英文寫作及閱讀能力。本文茲將活動精華內容整理如下:
講題:TOEFL 寫作融入學測英文作文
講師:中華民國國際職能教育發展協會專案講師 楊家豪
TOEFL場次由TOEFL iBT 暨IELTS、GRE講師楊家豪主講,他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國際職能教育發展協會(IVEA)的專案講師;他觀察,近年學測英文作文命題逐漸傾向「論說文」,不似往年多為「看圖說故事」題型,楊家豪說:「這正好和托福寫作的命題方式不謀而合,也表示學生更需要學會學術寫作的論述技巧。」現場他以學測英文作文題為例,為老師們帶來生動有趣的教學分享與活動演示。
首先,楊家豪發下一人一張白紙,並請老師「使勁揉爛這張紙!」老師們在疑惑又帶點趣味的氣氛中執行這項任務,為這場工作坊帶來別開生面的序幕。「各位知道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什麼嗎?」活動進行期間,他不斷拋出這個問題與老師們互動,最後才解釋目的:「製造懸疑效果,掌握課堂的主導權。」令與會教師皆感到新鮮有趣。接著進行「5分鐘自我介紹」暖身(warmup)分組活動,老師們可由「嗜好」、「來自哪座城市」等方面來向組員介紹自己,唯一的要求是「必須提出具體的說明和解釋」,「比方說,可以談談所居住的城市有何特色,而非只是說出城市的名稱。」
而應用在學術英文寫作上,「我來自台南」就好比是「主題句」(topic sentence);「台南有很多美食」則用以解釋、支持主題句,將之發展成完整的段落。「許多學生文章寫不好,就是缺乏這樣的組織能力。」楊家豪指出,這樣的自我介紹練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學術寫作的雛形及發展過程。針對不少老師會採取事先設定好主題句、再依序指導每一段要怎麼寫的教學模式,楊家豪提醒:「主題句應該要由學生自己發想,老師的工作則是從旁協助學生發展支持主題句的段落,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學會表達想法、構思文章。」至於要如何協助學生發展主題句?楊家豪帶領老師們實地演練了幾種分組活動,例如「故事接龍」(story solitaire),即透過寫下句子,交換紙張,續寫發展並完成段落、情節,來練習學術英文寫作必備的「連貫性」。
「寫作,其實就是運用英文詞彙來傳遞訊息。所以詞彙的『用法』非常重要。」楊家豪建議,教學中要提供大量的內容(content),例如在教“knowledge”時,就要舉包含“gain”、“acquire”等搭配詞的句子範例,而不只是灌輸該單字的字義知識,學生才學得會如何使用。
此外,也建議教師「一次只要教一點新的內容就好」,楊家豪說明:「最好能將學生已學會的內容和新的內容混合在一起,讓他們有成就感,同時能持續熟練原有基礎,他們會吸收得更好。」而在每個單元或學習階段結束時,不妨提供可量化、具體的評分標準讓學生自評,以幫助學生自我記錄、歸納常犯錯誤,進而取得進步。
講題:TOEIC 閱讀測驗如何導入高中課程?
講師:國立南科實驗高中英文科教師 郭哲良
TOEIC場次則由國立南科實驗高中英文老師郭哲良主講。他表示,「TOEIC的測驗內容主要為國際溝通英語,而非商務英語」,因此閱讀題的內容也會偏向實用化、生活化,對於高中生而言不會太過艱澀。在應考前,不妨事先讓學生建立一些對考題情境的基本認知,在實際應試時,將能更有效率地在文本中找尋必要的資訊。他先請在場老師們閱讀5 組問題,每組問題各包含3個小題,講義上另有5篇文章對應這5組問題,讀者必須從各組問題反推原文,這個方式可以訓練學生搜尋答案的能力,也就是辨別出「問題-答案關係」(Question Answer Relationship,QAR)的能力。例如:
1.What does this email ? confirm ?
2.What information are customers asked to have available if they have questions about their orders?
3.What is NOT listed as a service available through the account link?
能看出QAR,就能掌握題目的重點,包括判斷這道題目要問什麼?它給了多少與答案相關的線索?可以從題中的「5W1H」去找關鍵字,好比時間(What will happen on June 16?)、動機(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advertisement?)等等。
那麼該如何教導學生QAR呢? 郭哲良建議,可透過訓練「掃讀(scanning)」與「略讀(skimming)」兩項技巧,建立起學生對於QAR的敏感度。掃讀(scanning)就是「只找尋需要的資訊∕重點」;反之,略讀(skimming)則是「快速讀完全篇,大致了解文本大意為何」。為示範scanning 與skimming 的教學活動,郭哲良發下一張「電視台節目時刻表」(表一),接著請老師們先看過一次與電視台節目時刻表對應的閱讀題組,判斷哪些題目必須透過scanning解題?哪些必須透過skimming解題?
例如,當題目為“If you enjoy watching documentaries, which channel might be best for you?”,就必須掌握每個電視台全部的節目內容,得藉著skimming 才能找到答案;而“If you’re interested in gardening, what programme might you look out for?” 這一題,則要以scanning找出跟gardening相關的節目。經由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觀察自己配合每道題所使用的閱讀方式,增加對QAR 的判斷力。郭哲良建議,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閱讀新聞或email,練習做摘要的同時,也能玩「Collocation Game」,給學生多組同一動詞或名詞構成的短句,找出並劃掉不合理的組合,例範例如下:
1. make a contribution make research make a phone call make a profit
2. schedule a meeting cancel a meeting make a meeting chair a meeting
其中, 題1的“make research”應作“do research”才正確,故須劃去;題2的“make a meeting”應改作“set up / arrange a meeting”。此練習可訓練學生對於動詞片語的敏銳度,以提高TOEIC閱讀題的答題能力。
郭哲良特別補充,閱讀的課堂練習活動比較靜態,即便是分組進行,也建議老師每當進行上述的活動時,發給每位學生各自一張講義,以避免有學生沒進入狀況或是分心。在此場工作坊中,除了兩位講師精采的分享,台下的老師們也不時提問、交流彼此在課堂上操作類似活動的實際情況,相信不論是台上的講師或是台下的老師們,都在一系列的教學演示中得以教學相長,將來也能更靈活地在課堂中引導TOEIC和TOEFL的情境。(記者:Ting Yu Lai、Yozhu Wang)
講義範例:電視台節目時刻表(表一)
BBC ONE | BBC TWO | BBC THREE | BBC FOUR |
1900 The One Show | 1900 Escape to the country | 1900 Top Gear | 1900 World News Today |
1930 Springwatch | 1930 Born to be Wild | ||
2027 BBC News and Regional News | 2000 Great Movie Mistakes | 2000 Explosions:
How We Shock the World |
|
2030 In with the Flynns | 2030 Springwatch Unsprung | 2030 Waterloo Road | |
2100 The Apprentice | 2100 Wonderland | 2100 Cannabis:
What’s the Harm? |
2100 Hidcote:
A Garden for All Seasons |
2200 BBC News at Ten | 2200 The Apprentice:
You’re Fired |
2200 Kill Bill: Vol 2 | 2200 Nurse Jackie |
(From BBC Skillw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