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才資本 拚搏觀光放眼全球


近幾個月來,三不五時就會聽聞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提及:「陸客減少了!」隨之而起的是國內觀光旅遊業者生意難做的感嘆,但稍微敏感的人也許會注意到另一個現象:曾幾何時,在火車、客運、街道上,已經可以看見來自東北亞的、東南亞的、歐洲的,當然也有澳洲、美洲來的遊客。來台灣旅遊的國際觀光客變多也變多元了,不過,產業環境是否已到位、能否提供足夠人才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服務、進而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觀光是無煙囪產業,加上能將國家特色行銷世界,因此各國無不將觀光產業視為21 世紀明星產業。而台灣要如何發展該產業,「特色是什麽、定位在哪裡」以及「產業人才培養的方向應往哪裡走」,這都是本期封面故事想要一探究竟的。

有的業者早就有所準備,如台灣大車隊主打英語觀光包車服務,不但開車賺錢還兼做國民外交;又如鳳凰旅遊鼓勵全體員工都須具有國際領隊導遊證照,連董事長也要拚英語。更有大學端如暨南大學、銘傳大學等,早已與雲品集團、雄獅旅遊等企業產學合作,不但厚植學生專業基礎,更把學生推向前線、進行實習,讓學生及早了解自己欠缺的能力,並加以補強。

除了上述國內產業界、學術界的經驗分享外,鄰國日本推動主題旅遊的概念也值得參考,文中指出發展地方鄉鎮特色的重要性,也點出人才英語力的不足,可能會成為觀光發展的絆腳石。我們也有幸深入花蓮境內的迷人小鎮鳳林,一邊了解這兒取得全台第一張國際慢城認證的故事,也一邊看他們如何活絡農業小鎮的在地觀光。任何產業的升級或人才能力的提升,皆有賴創新力,在難得的機緣下,我們採訪到來自美、加、日、星4位專門研究公部門人力發展的國際級大師學者,請他們分享政府機關的創新之道。

同時,我們也提供了一些人才的成功典範,以為他山之石。本期「菁英人物」請到荷蘭皇家自行車台灣總代理林彥丞、華碩資深業務經理馬永珍,他倆都是勇於創新的國際菁英,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啟示。最後,也祝各位讀者在新的一年裡,都能立下具體的目標,並按部就班、予以實現。

 

總編輯/黃敏裕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