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職場工作者看到的TOEIC Propell 教學內涵/從簡訊應對到商業談判 多益考驗真實職場應變力


文/張正一(曾任台灣著名財經雜誌總編輯) 攝影/張淳育

 

1月30 日清晨,沉睡中的台北,在寒流及細雨的冷風中還沒甦醒,不過來自全國一百位多益英語老師,已經起了大早,齊聚台北文創大樓,等待他們的是「多益英語測驗專業發展工作坊(Propell Teacher Workshop for the TOEIC Tests)」。

 

兩天的密集課程,一百位好不容易搶到席次的老師,幾乎全程參與,全身投入。平常在台上生龍活虎的老師,全變成了學生。但與一般安靜聽課、行禮如儀的場合不同,14 小時的課程,要報告、要討論、要與小組成員協商,有時也必須妥協。

 

主辦單位忠欣公司邀請來的兩位ETS 專業外籍老師,更不斷給情境、給狀況,讓參與者置身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更期待這些種子老師,回到教學崗位授課時,也能模擬多益考生實際在使用英語場合的情境。所謂的情境,就像是:

 

出差的外國主管遇到班機誤點,用通訊軟體請同事確認一下隔天的會議可以有怎樣的應變安排,為此他們透過文字簡訊在線上進行了一番討論,研究到底是改期好?還是從面談改成視訊會議較好?又像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部門的三位同事,正對一項工作計畫進行協同合作的確認,A 向B 問了一個問題,而B 又詢問C 能否配合,最後C 回答沒問題,但他也需要A 在別的地方進行支援。

 

學英文最好的地方就在職場

 

多益測驗最重要的宗旨是評量「國際英語溝通力」,這場專業發展工作坊也正是希望透過情境教學的方法貫徹在英語學習上。這也是現代英文學習最重要的關鍵:「即戰力」,讓你腦中的英文,可以靈活運用在生活或商業環境、溝通交流,甚至折衝協商。

 

換句話說,就現代社會的標準而言,學習英文最好的地方,在職場、在人際交往及生活經驗中,絕非呆板的教室。

 

2017 年10 月,台灣媒體刊登一篇有關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的專訪,這是台灣媒體第一次有機會與東南亞國協第一大國的領導人面對面採訪,根據進行專訪的記者表示,30分鐘的專訪過程中,他把國際傳譯晾在一邊,全程以英語回答所有的問題。從國家政策、基礎建設、吸引外資、電子商務,一直談到台灣夜市經驗與自己熱愛的電子音樂,對答如流,少有窒礙。

 

佐科威是印尼第一位平民總統,出身在一個生產木材為主的印尼小鎮,從來沒喝過洋墨水,也沒有以前歷任印尼總統接受西方文化訓練的背景,一口流利的英文,都是在多年經商的過程練就的。不只佐科威,不少企業領導人,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華人首富李嘉誠,或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都沒有完整的英語學術訓練,但最後,不僅都能用英文流利對話,甚至商業談判也是游刃有餘,除了勤勉自學外,靠的就是常用及最重要的英語溝通能力。

 

不求分數增長 但求實際溝通力

 

也難怪,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Dell Hymes)認為,傳統只將英語鎖定在「語言能力」上,是不夠的,他強調,「語言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才是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語言是在社會情境中溝通用的,必須和社會情境、文化內涵、語言情境互動,溝通能力不只是文法的正確性和合宜性,也須在語言情境中能被接受。

 

發展到後來,溝通能力可歸納為下列四種能力:(1)語法能力:指字彙、句型、語音等語言形式的能力,可以說出及寫出合乎語法的句子;(2)言談能力:對口語會話及書寫文本等篇章語意之解釋、理解、應用能力;(3)社會語言能力:了解社會情境、說話者角色和身份,判斷是否具備共通的知識、經驗與彼此間的互動, 而能依場合運用得當的語言;(4)策略能力:指溝通時知道如何起頭、打岔、維持、修復或轉折。

 

第一及第二種能力,可以在學校建立,但第三、第四種,就必須靠實際溝通經驗,才能補足,特別是第三種能力,隨著時空變化,網路社交平台,如:Line、Facebook 等已經變成人際、特別是跨國的重要溝通媒介。

 

也因此,在3 月份多益新題型上,也把文字簡訊、即時通訊以及多人對話等項目,加進考試項目中,就是希望參加多益的考生,不只是在求分數的增長,更重要的是,補足自己在實際生活或是職場經驗的英語溝通能力,讓人生舞台,從台灣擴展到全世界,也唯有這樣地與時俱進,才能成為真的國際人。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