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程星 注重國際化 七成教授為外籍


30-32(2)

香港向來是國際上重要的金融中心,不但被譽為全球最安全、生活水平最高及最適宜居住的大都會之一,更以「亞洲國際都會」作為其推廣形象,是亞洲地區極具競爭條件的精華寶地,近來也有越來越多台灣學生前往香港深造,與其它國際人才一起競爭、成長。

一向以推廣國際教育著稱的香港城市大學(以下簡稱城大),在201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全球第57名;更在2015年「建校未滿50年全球最佳學府」中,位列第4,校長郭位及學校本身也是出了名的力行國際教育。本期很榮幸藉由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專司環球事務)程星博士現身說法,帶領讀者認識城大的國際化教育方針,藉以掌握時下台生留港的趨勢。

廣納各國菁英 以栽培「專才」為目標

城大是一間「教研合一」的大學,對於本身的教育方向也有獨出心裁的定位,「許多學校以哈佛大學作為大學教育的楷模,但郭位校長經常以麻省理工為例,說明世界上很多優秀的大學其實並不總是尋求面面俱到,而是致力於專業教育。」程星表示。這句話是什麼涵義呢?原來,以工學聞名於兩岸四地的城大,認為發展「專業教育」才是該校的最佳定位,一如孕育許多工程師的麻省理工,城大致力於培植在各自領域表現傑出的「專才」,讓學生具備在社會上生存的一技之長。

該校還有另一特色;不吝於聘請各國名師、學者指導本科課程。校內7成的教授為外籍人士,所有課程都以英語教學,程星分享:「我的同事之中,就有土耳其、烏拉圭、法國等各種國籍。」不僅如此,連學生的人口組成也充滿了「世界村」特色,該校每年有來自20~30 個國家的學生申請入學(註),「這些來自各國的學生皆與本地生同吃、同住、同學!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國際視野可想而知。」

30-32(1)

重視海外學習 學生通往國際機會多又廣

城大在去年(2015)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中,位列前150名。自2009年開始來台招生,台灣學生在城大畢業後,就業率也相當可觀,任職於各大商銀或四大會計事務所的畢業生大有人在。這也反應在學生對於選系的考量,以城大來說,最受台生歡迎的科系就是金融、商學等。程星推測,學生或許考量到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利條件,預計畢業後從事商管類工作,機會將相對較多且發展看好。

此外,因香港的歷史背景使然,國際化、英語流通程度極高,許多外國人即便不懂廣東話,也能自在地在香港境內旅遊、生存,而且香港的各大學普遍能提供學生許多海外深造機會,程星分析:「香港的大學如此重視國際化,有其來由。身處國際金融與商業中心,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必須具有國際視野與能力,才能在職場上勝出。因此,各校皆不惜投入大量資源栽培人才。」

以城大為例,該校校長郭位以「65%城大學生到海外交換一學期」為長期目標,積極提供學生各式海外學習機會,地點包含中國地區及國外。短的有1至2周的研習;長的則有與海外頂尖大學合作的交換計畫、雙聯學位。程星進一步說明,研習的性質大多學術含量較高,包括修課、社會服務、實習、研究計畫、文化交流等,機會多得不可勝數,學生若主動爭取,就能拓展學習觸角。

30-32(3)

大學教育是經驗養成 了解「人」 才有競爭力

程星建議,台灣同學若有意來香港唸書,對於居住在不同文化的大環境要有心理準備,更何況,當身邊同學的國籍如此多元,就連對香港本地生來說,都會有文化衝擊。

另外,就是好好鍛鍊英語能力。一如城大校長郭位曾說的:「英文不等於國際化」,然而,由於城大全英文授課,未達指標(TOEFL ITP 550 分/ TOEFL iBT 79 分)的同學,學習上的確會有些困難,尤其是一些英語要求較高的科系(如法學院),因此對台招生時,學測英文科頂標的同學也較有機會。

其實,近年來任何學生都可以上網選修國外名師的課,好比風靡各大學的MOOCs,既然科技可以消弭時空限制,何必要鼓勵學生前往國外呢?對此,程星表示,雖然城大也跟上了MOOCs 的技術,且自家的教授們也廣為使用、開發這項教學資源,「但大學教育最珍貴之處是『學習經驗』。」

也就是說,任何到國外學習的機會,最重要的往往不僅是「上課」,而是跨出舒適圈,感受與自己相異的文化、拓展視野,進而掌握關於「人與人」的各種知識(例如文化知能、應對進退等),程星說,這才是學生未來的關鍵競爭力,其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算過分。

註:由於香港當局規定非本地生比例不可超過全校學生20%,因此城大全校陸生及國際生比例各占10%。

文/Abby Wang

(本文轉載自TOEFL WORLD 第5期)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