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陳志臣 育才由核心四力出發

設定目標之前,都必須先了解達成未來目標可能需面對哪些挑戰。以培育人才來說,如今大學畢在業的年輕學子,眼下要面對的三大挑戰是:一、高齡化及少子化的社會;二、因科技進步帶動學習型態的改變;三、因產業經濟的快速變遷,使得改變的循環周期時間長度隨著時代進步而縮短。

過去或許每20年才發生一次社會產經結構的重大變革,現在卻是每五年、甚至每三年就形成一次循環。加上世界面臨著環境匱乏與能源不足的問題,當既有資源用盡、時代快速變遷,也意味著在全球化的時代下,人們需具備更多元的能力來因應世界上的各種挑戰。因此,中央大學(以下簡稱中大)長期以來都以能夠培育出全球化人才為目標。

 

善用自主學習、微課程 培養四大能力

在全球化人才應備的各項能力中,中大以養成四大能力最為關鍵,分別是「自主學習能力、跨領域能力、社會實踐力和全球移動力」。

首先談自主學習能力,正因為產業變遷快速,人人都得練就走到哪兒都可以立刻適應新環境的自學力,單憑既有的專業與知識,將不足以面對日新月異的產業競爭需求。

其次是跨領域能力,這裡指的是跨領域溝通能力,也就是懂得與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溝通協調、進行團隊合作,能用對方熟悉的「語言」彼此交流。例如機械背景的人才,如果又能懂得資訊科技、電機、或擅長管理,那麼他的未來可塑性也會隨著其跨領域能力的廣度與深度,更勝他人一籌。

社會實踐力,強調的則是面對社會真實發生的問題時,能善加運用自身專業將想法付諸行動,讓理念不流於空談,並解決問題。最後是全球移動力,就像一開始所說的,現在的年輕人要面對的挑戰來自全世界,我們期盼學子未來就業時,眼界不會侷限在台灣,而是能放眼世界、時刻充實自己。

為了幫助學生在校培養這四大能力,中大設有「idea NCU 自主學習空間」,白天提供多元化教學之用;課餘時,學生則能自主成立學習社群,利用這個空間進行各種學習活動,腦力激盪。

好比「中央創遊」社群,就是由學生自發性成立的遊戲創作社群,成立已有三、四年,不僅深獲學生好評,甚至曾受日本媒體關注。因緣際會之下,成功設計出行銷日本小鎮的遊戲。在過程中,學生不但能鍛鍊自主學習力,透過與不同科系背景的同儕交流也激盪出跨領域溝通力,當他們以遊戲實現為日本鹿兒島出水市行銷觀光資源的同時,也達成了社會實踐與全球移動等不同面向能力的應用。我想這四大能力的應用,應是彼此連動相生,而非單一存在的。

此外,「自主學習微課程系統」也是中大特有的制度。基於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學生可與老師討論後申請開設微課程。我們特別鼓勵學生邀請業師到學校來上課,更有機會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能力。只要依規定修讀完成,微課程可抵兩學分的通識課程。另外還有「跨領域社會參與學程」,凡修讀者可抵免所有通識學分。不過學生必須橫跨院別組團修課。

中大也十分重視學生基礎能力的養成,包括語文力及敘述表達能力等,前者即含括中文與英文能力的訓練。我們提倡「2+2+2」的概念,督促學生在大一先修完英文聽、說、讀、寫等基礎能力共四學分;大二以上則加強英語職場實戰能力,如開設有英語簡報、技術性寫作等各兩學分的必選修課程,各院系可依所需決定學分配比。

 

講求職場實戰力 全校英語通過率逾八成

在長期的耕耘下,五年前全校僅有約三成學生通過中大設定的英語能力畢業門檻,而今已有約88% 的學生都能通過。如以106學年全校學生申請英文畢業門檻的多益英語測驗(TOEIC)平均成績來看,已達TOEIC 753分的水準。

我們從今年開始也首度採用托福紙筆測驗(TOEFL ITP)作為全校研究生的入學英文能力評量,一來能協助老師掌握學生的英語程度,二來也能幫助有意出國深造、申請交換或參加雙聯學制的學生及早取得國際證照。

國際化的教學環境,一直以來都是中大致力發展的目標之一,我們不只鼓勵學子走出去,也積極吸引外籍生走進來,以達到強化研究能量、促進多元文化交流。我想從養成四大能力到創建全面性國際化教學環境,都是環環相扣,非一蹴可幾,中大也始終堅守信念,期盼能為學子迎接全球化的未來開闢康莊大道。(口述/陳志臣 整理、攝影/郭韋吟)

中央大學積極引進外籍學生營造校園跨文化交流。(照片提供 中央大學)

About 陳志臣
現職:中央大學副校長
經歷:中央大學教務長、工學院院長、主任秘書;國科會熱流暨能源學門召集人
學歷:美國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
領域專長:熱管理技術、製程熱流分析、晶體生長設備設計及開發、光電晶體生長

Tags: No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