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突破雙語教學困境的良方:IEP

教育部於2021年公布了「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可謂用心良苦,然而任何新的教學政策與制度變革之初,一定有許多盲點,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集思廣益,蒐集各界回饋意見,經由慎思明辨,找到良方,甚至特效藥,才能突破困境,圓滿達成「2030年雙語教學遠程目標」。

2022年12月22日GEAT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舉辦了一次雙語教育論壇,主題為「如何落實大學雙語教學政策及產業接軌」。在會中劉慶剛教授針對新北市國高中的EMI及CLIL師訓實務有精彩的論述;陳淑嬌教授、黃敏裕教授針對臺灣科技大學早期的IEP(IntensiveEnglishProgram,密集英語課程),也分享寶貴的經驗,均切中了雙語教育實踐中的關鍵課題。

最早推動EMI全英語教學的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創所所長蔡錫濤,也陳述了創所以來的教學歷程,與畢業校友在各國際企業人資崗位的卓越成就;本人則回顧2007年以來個人在台科大首創大一新生入學前IEP活動及2011年參與教育部IEP政策實務的經驗及成果。

論壇會後突然想到,IEP應能突破當前雙語教育之困境,當前國家雙語教育似乎遺漏了曾經有輝煌成效的IEP政策,而且深感IEP正好就是EMI全英語教學的最佳配套政策。

按教育部的雙語政策中設定了CEFR B2(相當TOEIC測驗785分)的高標,而經黃昆輝基金會多次論壇的反應,各校學生甚至學科教師的英文程度還不到B1,帶給多數學校執行雙語教學的困境。

若能藉由大規模的暑期IEP訓練政策,大幅提升學生與學科老師英語程度到B1及B2,即可輕易突破當前雙語教學困境,進而完成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的目標,特再撰文回顧及展望IEP政策就教大方。

 

過去英語教育的弊端及解決之道

個人經過去30餘年英語教學經歷,察覺的弊端很多,舉其大要如下:

  1. 只顧課綱及趕進度、教得完比教得會重要。導致由小學到大學,因為趕不上進度而放棄英文的學生越來越多,形成80%的學生程度都在B1以下。
  2. 老師習慣教英語文知識比學生練習英語技能重要。教師將大部分時間用來講解文法、例句與課文意思,而非在生活溝通情境中練習英語技能,學生無法學以致用,用以致學。
  3. 學校按課綱安排常態課程而非密集訓練,通常安排每週上二至四小時,無法克服遺忘定律,不符合語言學習的腦神經原理。
  4. 只有教師一人要陪同學生練習英文,力有未逮,未能配置適當的助教(TA)或教學工具,協同學生進行主動式練習訓練。
  5. 測驗設計的題型非情境式,也缺乏教學前後的分級測驗及學習成就評量,老師不用負起成敗責任。

上述大部分弊端在IEP訓練中皆可克服。何以故?密集訓練課程就是利用煮開水理論:一次煮開,勝過煮一百天每天煮一分鐘。在密集訓練班中,學生每日上課六小時以上,加上助教協助學生練習的時間,學生全日完全浸潤在英語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學會英語,有如習慣的養成。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心無旁騖,沒有別的課程搶時間,如同嬰兒般全面學習語言,當然容易學習。

IEP課程是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課程,由聽到說,由讀到寫。除了溝通式教學法,更利用增進學習的測驗方式,學生容易在短期間見到成果,因而產生信心,如此相互作用,產生加乘效果。此外,密集訓練班更利用經驗傳承,由高學習成就的助教傳承學習經驗與技巧,又利用分組競賽,培養學生的榮譽心、競爭心與組員間的革命情感,激發潛能,培養信心。

IEP訓練班加入了專業英語、簡報英語、會議英語與面試英語等課程,讓學生為職場作準備。

台科大首創英文密集營

個人認為多年來技職校院學生英文程度未能顯著進步的主要原因,是其入學後「專業課程」跟「英文課程」之間有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痛苦,多半技職校院學生為了讀好「專業課程」而犧牲了「英文課程」。

因而本人2007年於台科大首創將大一英文提前至暑假期間,分別在六月下旬及八月上旬開設多元化的英語文課程,修課人數多達千人。如此台科大學生自大一新生開始就能提前到校專心上英文課,開學後才能專心上專業課。

英文是工具,先掌握工具,再學專業知識技能,學生就能夠勝任專業科目的原文書教材,甚至修外籍教師的全英課程。畢業後不論是出國深造或到外商公司、台灣的國際化大公司上班,都能游刃有餘,成為關鍵的國際人才(Global Talents)。

2011年教育部推動「提升大專學生英語能力政策」,本人時任教育部技專校院北區英語教學資源中心主持人,再度開辦北區38所技職校院學生的暑期IEP訓練班。

四週課程結束後,同時採用TOEIC測驗及全民英檢評量成果。結果完成結業的34名學生,TOEIC測驗成績從平均557分進步到652分,高達95分,短短四週的進步為平常大一英文為期一年進步幅度的數倍。有13名學生進步100分以上,進步最大幅度的學生居然由前測555分到後測800分,進步高達245分。全民英檢方面,後測則有12位學生通過中高級測驗。另外有13位學生在結訓兩個月內自行報考TOEIC測驗,平均進步高達141分。究其成功的原因:

  1. IEP符合腦神經的沉浸式學習(Immersion Learning)原理,教材以生活及職場情境內容為主體。
  2. 增加了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專業英語)、簡報英語、會議英語與面試英語等13種課程,學生將來可以學以致用,用以致學。
  3. 助教的輔導功不可沒,共招募了15位助教,包括行政助教與訓練助教,對學生做夜間輔導,有學生主動跟輔導助教互動到晚上八、九點。
  4. 每天學習12小時,上課時間僅約50%,另外50%時間進行實作導向的訓練及小組討論,符合Practice makes perfect原理。
  5. 測驗除了被動內容的聽力與閱讀測驗外,還包括主動內容的簡報比賽及即席口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依據2014年接棒執行台科大暑期IEP訓練營的陳淑嬌教授觀察:IEP對延續學生的後續學習動機有重大貢獻,學習英文的興趣及信心大幅增長,學生結訓後會持續地參加各種英語相關的競賽及課程,對培育大學及未來企業需要的國際化人才有相當助益。台科大曾對學生做後續觀察,發現在當年暑期班進步一百分以上的學生,一年後多仍能維持進步的成果。

IEP曾有輝煌成效,正好是EMI全英語教學的最佳配套政策。

弘光、東吳辦暑期IEP 成果優異

從2013年到2022年,本人設計的暑期英語密集訓練課程在弘光科技大學連續舉辦十年,每年都有輝煌的成果。2013到2020年每年TOEIC測驗成績平均進步129分,除2014年進步95分外,其餘七年進步都在125分以上。2021年因為COVID-19疫情,舉辦線上授課、線上測驗,2022年恢復實體授課,但前後測仍以線上實施。2013至2022年十年平均進步仍達111分,成效斐然。

弘光科大的訓練成效顯示,這種密集訓練課程對所有程度的學生都有幫助,CEFR A1、A2、B1、B2級的學生都能在短期之內獲得成果。

2018年,前東吳大學商學院院長傅祖壇有感於商學國際化勢不可擋,商請本人提供在台科大辦理暑期英語密集班的經驗。因此特邀請在台科大共事的王世平教授及其團隊支援,主辦東吳大學商學院高級國際溝通年由副校長董保城擴大辦理,提供全校學生參加機會,五年來東吳密集班TOEIC後測平均進步113分。東吳的成功經驗證明密集訓練課程對高學習成就者一樣有極大助益。

 

三重高中證明雙語教育也可由高中救起

2013年個人應前三重高中校長陳瑛珊所請,協助該校褚淑美老師設計了「國際溝通情境」英語教學特色課程,雖然不是暑期IEP課程, 但是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只是在每週常態英語課外,多選修一小時的「國際溝通情境」課程,學生在學習一年後,TOEIC測驗平均成績也進步了91分而達到528分,證明了「大學生英語不好,可由高中救起」。

個人以為學生英語學不好,主要在於沒有學習動機與正確的學習法,只要在英語課程中導入國際溝通情境,增加學習單的主動練習方式,讓學生覺得課程有用,學得會、練得熟、用得著,即可大幅提升高中生的學習動機及英語程度。

在「如何落實大學雙語教學政策及產業接軌」 論壇中,個人發言主張IEP是困境的良方。回顧教育部曾經推動的IEP政策成果,確實證明了可以在四週內大幅提升學生的英語程度。

大學不論是因應少子化趨勢,不採計學測英文分數,或是面對雙語政策的高標,IEP都能有效克服困境而成為CLIL或EMI的最佳配套政策。

進一步而言,IEP也曾在外貿協會新竹培訓中心,替企業培訓高階國際人才無數,若能推廣辦理,更能贏得先機,確保2030年能有效達成 國家雙語政策目標,台灣護國群山的產業鏈將能招募到足夠的國際人才大軍。(文/林茂松)

About林茂松
東吳大學名譽教授
前教育部技專校院北區英語教學資源中心主持人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