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永遠的彭蒙惠老師

彭蒙惠老師喜歡嘗試新鮮事,90歲在台東搭乘熱氣球。(照片提供/空中英語教室)

彭蒙惠老師喜歡嘗試新鮮事,90歲在台東搭乘熱氣球。(照片提供/空中英語教室)

初次見到彭蒙惠(Doris Brougham)老師,大概是10多年前與台東結緣,深入關心台東的英語教育時。當時的縣長黃健庭與其夫人陳伶燕,積極提升台東國小學生的英文基礎能力及學習熱情,也在我的建議下,成立台東國際化諮詢委員會,彭老師也是委員。每次開會,總是看到彭老師熱情出席,並提出很具體的建議,參與的委員及縣府官員都被那種熱情所感動。

其實,在這過程中,我也有機會去空中英語教室的大直總部拜會、請教。那時,我剛從政大退休,任教於實踐大學,空中英語教室就在我們隔壁。拜會彭老師,目的很明顯,期待能得到空英的協助,參與偏鄉的英語教育。第一次深入跟彭老師的交談,彷彿跟一位認識多年的長輩請教一般,毫不拘謹,也能夠盡情討論台灣教育現況與未來。

彭老師談到她第一次來台灣的喜悅與感觸,如何從音樂教育步入英語教育,也知道創立空中英語教室,為的是能夠影響更多人,不僅導入正確的語言教育,也引導台灣學生開拓國際視野:從閱讀、聆聽外籍母語人士的對話、聊天中,不知不覺掌握英語的聽說能力,瞭解西方文化與社會的一些想法。空中英語的創立,大概是當時(1960年代)的語言學習創舉,從聽到開口說,啟動台灣英語教學的新典範。

空中英語教室打開我學習英語的第一道門

在那個年代,我記得學校的英語大抵以文法教學為主:背單字(透過KK音標)、熟悉文法規則、閱讀(英翻中的理解)──這三個步驟成為體制內英語教育的基本模式。在這個體制教育下,我高中三年從來沒有開口說過英文(除了老師上課的repeat after me之外),也從未跟任何外籍人士有任何溝通機會,即使在街上碰到外國人士,也逃得遠遠的。

由於偶然與運氣,我考進了外文系。知道自己英文的弱勢,卻不敢面對,上課聽不懂,也就混過去。直到開學第三週,被外文系教授在課堂上批評我的發音及文章朗讀能力,並當場說:「陳超明,你程度不適合念外文系,最好考慮轉系!」

當天下課後我在校園閒逛,眼淚一直流個不停,卻也不願屈服。一路漫步走到學校附近書店,看看一些英語學習書籍,不是文法就是單字記憶法,突然發現《空中英語教室》雜誌,可以透過聽廣播學英語,當時沒錢,也只能偷偷抄下廣播電台頻率及播出時間。

當天晚上,我開始上彭老師的第一堂空中英語廣播課。很驚訝的,她溫柔及緩慢的英語,我竟然可以聽懂一半,之後用一台很舊的錄音機,錄下每次上課內容,半小時課程,在我每晚睡覺前,總是不斷播放,也學著彭老師說話口氣,自己不斷複誦(shadowing)。

在幾個月內,我的聽力、口說能力大幅提昇。如果不是空中英語教室引導,當時的我可能就陣亡在外文系課程中。

空英的學習典範、內容與理念

空中英語教室在彭老師的引導下,建立了台灣體制外英語學習典範:語言學習從聽開始,接下來開口說,然後才是閱讀與理解(透過英文,不是翻譯)。

空英的學習內容,從文學、文化、音樂、社會現象到科普等題材,非常多樣,也能配合時事,推出一些新議題,完全由彭老師帶領的外籍教師團隊,從題目、文章到解說,建立一套以「內容導向」的語言沉浸學習模式。我們聽到兩位外籍母語人士,以輕鬆、聊天的方式,從自己的生活,觸及文章的內容,也透過簡單的英語解說,知道某個生字的意義。這樣的學習,跟我們現在推動的雙語教育很雷同:我們可以直接透過英文資料,深入巴黎的奧運!

以英文教英文、有意義的內容導入、以聲音建立語言學習的第一步,完全符合這幾十年來學習第二語言的教學模式與理論。溝通式的語言學習模式,打破了我們過去學習語言的「語法結構學習」、「認知學習的記憶及推理架構」。

英語學習不是記憶遊戲,而是一種「使用」的學習方式,沒有機會聽真實的英語情境、沒有大膽開口說英語,如何把英語學好?

彭老師的英語教學模式,雖然沒有提出很驚人的學習理論或術語,但是卻啟迪台灣三代的語言學習者。從60年代到21世紀,學會一個外語的方式,在台灣,彭老師可說是我們的導師。不少人學會與外國人溝通,都從空中英語教室開始,台灣體制內的老師,何不多聽聽空英,從初級開始,體會彭老師的教學理念?

有次空英面臨轉型及風格、路線爭議時,彭老師邀請我跟空英的外籍老師及本國編輯演講,談談英語教育發展與英語雜誌的未來趨勢。整整上午三個小時,彭老師快90歲高齡,全程聆聽,並且在用餐及下午時間,跟我們一起討論。提醒空英的轉型,堅持空英的教學理念,不盲從學校的那套文法考試、不實用的教學模式,也不因為市場需求而低頭,貫徹語用的概念、從英語聽講能力著手。這樣的教學理念,在我們彼此互動中,得到更大體會,這也是我這十幾年來從事英語提升計畫的動力。

從廣播、電視媒體、社群媒體等新的教學介面,我看到一位熱衷學習、永遠不會停止的終身學習者,在我們身旁引導我們、照亮我們。

之後多次去拜會彭老師,每次都有驚奇,從跳傘、坐熱氣球到新的科技產品,她常驕傲地出示各地朋友送她的禮物及自己學習各種事物的心得,在我眼中,看到了充滿生命熱情與學習滿心喜悅的長者。彭老師內心中散發出一股宗教家情懷,關心周遭的人、關心遠在偏鄉的孩子。跟她在一起工作的空英同仁,每次提到彭老師,都覺得在此工作,看到希望與熱情;在偏遠地區的台東,也有不少人懷念彭老師溫柔、堅定的語氣,告訴他們:不能放棄,永遠往前。

記得有一次,我到空中英語教室,希望她們協助偏鄉教材。那時執行偏鄉的英語提升計畫,由地方政府及教育部經費協助,從台東、高雄、屏東、雲林到桃園,共計兩百多所學校參與。彭老師立即指示空英同仁,「陳老師在偏鄉學校需要協助的教材或資源,空英全力協助,完全免費提供。」當時,空英不僅贈送幾百萬元他們研發的點讀教材及故事書,也協助我們錄製偏鄉學校英語評量的口說測驗,完全免費,直到現在。

彭老師一提到偏鄉教育,就滔滔不絕,述說自己從花蓮跟原住民孩子的音樂結緣,台灣每個縣市只要請她去指導英語教育,尤其是偏遠地區,她都盡量親自到場,常常在很多會議場合,聽到她提出令人心動的建議。

哲人已遠、典型仍在!

從幾十年前透過聲音認識彭老師,而後在這十幾年間能夠有幸親自聆聽彭老師述說她數十年對台灣的愛、對台灣英語教育的關心、對台灣國際人才培育的憂心。這些堅定、充滿愛心的話語,一直在我們耳邊環繞。

哲人已遠,然典型屹立在我們心中。彭老師留下的一些英語教育典範:以簡單的英文教英文、以創造場景及內容來融入語言學習、以聲音(耳朵、口說)來進入語言學習的領域,打破體制內英語教育僵化的結構式學習。

從英語教育的角度來看,確實奠定台灣英語教育的強固基石,沒有她的空中英語教室,就沒有我日後在外文系發展的機會,也沒有台灣過去幾十年來的外貿人才。我們再一次對這位具宗教情懷、滿懷台灣愛的教育家,致上最高敬意!

文/陳超明(致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前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