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互動式對話教學法-運用社群提升英語學習成效


摘要

鑑於TESOL領域的本質是合作(e.g., Honigsfeld& Dove 2012),所以,需要有一些教學模式,來讓教師和學校相關人員有機會跟學生互動,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挑戰與特殊需求。在本文中,作者們主張使用互動式對話(cogenerative dialogues)教學法,能更深入了解英語學習者(English Language Learner,ELL)在特定學習環境之下的受教與學習需求,是一種具有前景的教學方法。

互動式對話教學法是透過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討論,來凸顯出問題所在,然後發展出策略來改善教學方法和學習成果。美國兩所城市中學在其自然科學課堂上實施了這套教學法,對此,作者們進行了一項大規模、混合方法(mixed-methods)的研究,並將此教學法對於師生在教學方面的成效與疑慮做了進一步討論。其好處包括:

1.提供學生發言機會

2.承擔起學習的責任

3.分攤語言學習經驗的責任

4.培養一種社群感(sense of community)

他們還設法針對以下兩個具體的疑慮提出解決辦法,分別是:學生參與者的語言程度,以及批判式教學在文化上的實踐。


有鑑於TESOL領域的本質是合作(e.g., Honigsfeld& Dove 2012),因此需要有一些教學模式,來讓教師和學校相關人員有機會跟學生互動,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挑戰與特殊需求。在本文中,我們大力提倡「互動式對話教學」此種很有前景的教學方法,可以更深入了解英語學習者在特定學習環境之下的受教與學習需求。

互動式對話教學法目前已廣泛用於K-12到研究所的科學教育(Martin, 2006 ; Roth& Tobin,2001; Siry & Lang, 2010 ; Stith& Roth, 2008; Tobin, 2006),也用於教師培育(Martin, 2009; Martin & Scantlebury, 2009; Scantlebury, Gallo-Fox, &Wassell, 2008), 還有用於都會區的教育(Bayne, 2009 ;Carambo, 2009 ; Elmesky &Tobin, 2005; Emdin, 2007),不過,至今並未有任何研究在探討這套教學法對ELL學生在語言學習或內容學習上有何影響。

在本文中,我們將互動式對話延伸到TESOL領域,並且大力提倡這是相當具有前景的教學方式。首先,我們會先概述這套方法,然後再說明,運用這套方法對於ELL學生於自然科學課堂中所顯現出的學習成效,以及產生了哪些緊張關係。

Q 互動式對話教學是什麼?如何運作?

互動式對話教學法,是透過學生和老師共同討論,找出問題並擬定策略來提升教學和學習成效(LaVan & Beers, 2005)。此教學法提供了一個環境,讓參與者可以透過批判式、集體式的方式,針對阻礙教學和學習的具體困境找出解決之道(Roth &Tobin, 2001),主要目標是:讓教師和學生共同承擔責任,分享他們對於教學和學習的觀點,並共同擬定能讓個人與團體產生正向改變的計畫。每次對話結束時,參與者皆能清楚陳述剛剛討論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共同產生出什麼,然後成員們一同承擔責任,思考如何去落實這項計畫。

互動式對話必須有實施週期,一旦計畫開始推動,參與者就應該持續進行後續的對話以評估成效, 若有需要, 則應再共同產生出新的計畫。一般來說,對話多半在午餐席間或是放學前後進行。與會者可以納入其他相關人員,例如實習老師、家長、研究人員或行政人員。對話必須長期並定期舉行,教師通常至少每兩週要與學生討論一次;參與我們這項研究的教師,跟學生討論的次數更頻繁。對談的周期主要取決於有沒有時間、要處理的議題為何,以及參與人數。

三到五個學生一同進行互動式對話教學法是最好的狀況,但也可以進行一對一的對話,若參加人數少,學生和教師的發言時間就會增加。此外,每次對話都由同一批學生來進行是最理想的模式,如此才能漸漸培養出同儕間以及跟老師的信任關係,有助於參與者更自在地分享自己的觀點。不過,對話形式是有彈性的,可以一整個班級都參加或做其他安排。

互動式對話的規則包括:

1.要自發性的發言

2.不偏袒任何一方的發言,即使是成年人的發言也不例外

3.討論內容不外流,除非達成共識決定分享出去(LaVan & Beers, 2005)

這些規則通常會張貼在一個告示牌上,並在每次對話開始之前都要再檢視一次規則。對話過程中通常還會準備點心、飲料或午餐,使氣氛更加舒服輕鬆。

對話通常是從一個具體的引導式問題開始,譬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我們的上課情況?在下面的內容中,我們提供了一些感想(正面和負面都有),以說明互動式對話對於ELL學生學習的潛在影響。

Q 互動式對話如何影響英語學習者(ELL)的學習?

互動式對話教學的擴大應用,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贊助,是一個歷時多年、縱向的、混合方法的研究。這個研究大致上鎖定中學英語學習生,研究他們對自然科學的看法、自然課的實際教學,以及自然和語言的學習。此計畫收集了長達兩年的數據資料,分別有6位自然科學教師(兩男四女)、2位ESOL教師(均為女性)、大約150名美國東北部兩所城市特許學校6至8年級學生共同參與。這項大規模的研究數據來源包括:成績資料(標準化的考試分數、評分、發展水準等)、每週現場記錄的課堂觀察、與教師及行政人員的訪談、15名挑選出來做案例研究的學生、互動式對話的記錄謄本(我們從這些記錄謄本試圖取得多面向的理解,以協助提升ELL學生的科學和語言學習成效)。

特別要強調一點, 在本研究報告中呈現了對互動式對話教學法所進行的持續性、縱向研究成果,檢視了性別、種族以及英語熟練度對於自然科學學習的種種影響(欲知本研究更多詳情, 請見Martin, Wassell, &Scantlebury, 2013); 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則把重點放在使用互動式對話對於老師以及英語學習者的成效。

原本,互動式對話是我們這個研究用來收集資料的一個方式,可是,我們漸漸開始注意到,這種對話方式具有成為強大教學工具的潛力,能幫助教師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專注於這些對話,以改善教學和學習。這種對話方式給了學生發聲的權利,對於許多學生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被問到他們對學校、教學、學習的意見。最後,透過學生的觀點,這種對話變成一個可以帶來正面改變的園地。

在接下來的內文中, 我們會分享這項研究中的四個例子,說明互動式對話在什麼樣的情境下讓學生和教師改變了課堂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學和學習的改良。每個例子皆具備互動式對話的共通特性,我們是透過微量分析法對參與者的對話錄影記錄進行研究分析。此外,從互動式對話影音記錄中所產生的文字資料,經由HyperResearch © 定性編碼軟體,編碼成「互動式對話」以及「學生的責任」或「學生的發言」等項目。透過這些例子的分享,我們要凸顯出互動式對話的正面意義,並提出將這套教學法實施於ELL學生時,會產生哪一些疑慮。

成效1 開啟了發聲管道

首先, 互動式對話教學提供ELL學生一個共有的園地, 讓他們可以強調自己的需求,並擬出計畫來加強自己的學習。在第一個例子中, 主角是來自於波多黎各的Hector, 他是就讀七年級的ELL 學生, 四年前搬到美國東北部。上七年級時, 從Hector的Mac II評量分數可以看出,他在英語口說、閱讀與寫作方面表現出中高級程度(high intermediate), 聽力是高級程度(advanced)。

一場互動式對話教學在午餐時間舉行,參與成員包括Hector與其他幾個學生,以及Hector的自然科老師Amy, 她有三年的教學經驗。進行互動式對話教學時,大致聚焦於一個問題:「我們大家要怎麼做,可以讓自然課更好?」Amy先提議,希望讓學生透過小型與整組討論來增加發言機會,以提高自然課學習成效。Hector則解釋說, 他很願意嘗試,但是他很害怕在自然課提問,因為他三年級剛來美國時,其他同學會取笑他講的英文。

那次對談結束時,針對「Hector要試著在每堂課中問上一個問題」這樣的目標,小組共同想出了一個重要的做法,能同時幫助Amy和Hector兩方,那就是透過另一名學生Lorena的協助,由她固定提醒Hector發問。從課堂互動的影片分析可以看出,每當Amy察覺到Hector有挫折感時,她就會巧妙地協助Hector, 多費點功夫確認他的狀況,並請課堂上雙語老師在必要的時候幫助Hector用西班牙文發問。此外,Lorena也會固定提醒Hector試著把問題透過英語表達出來。

在後續的互動式對話教學追蹤(主要目的是評估這種互動策略的成效),另一名學生Sara提到,她注意到Hector在自然課發問的次數變多了。

Hector:(向Sara敘述上一次會議得出的結論)噢,是啊,(我們決定)我每天要問(Amy)一個問題。

Amy:因為(Hector)都不發問,即使聽不懂也不問。

Sara:哦,是啊,所以才要做些改變(指向Hector)!

研究人員:這樣對你有什麼效果嗎?

Hector:我覺得還不錯。比方說,我比較聽得懂了。(互動式對話教學,2011年3月28日)

 

以這個例子來看,互動式對話教學扮演了一種機制,讓Amy和課堂上其他學生得以了解Hector的難題,然後集體擬出一種方式來支持他。此外,Hector有了發言權,可以發聲表達該用哪一種策略來協助自己學習,透過這個小組,Hector覺得可以自在表達自己的顧慮。

在年終訪談中談到自己的經歷時,Amy反省了參與這次互動式對話教學的影響:

研究人員:你對這一學年有什麼感想……參加這個計畫之後,你從英語學習者那裡學到什麼、有何感想?

Amy:我今年較過去更關注英語學習者……聽他們分享他們為什麼學習、如何學習等等看法,很有趣。(訪談記錄,2012年5月25日)

 

互動式對話給了Hector機會,讓他在這個小組裡找到發聲管道,也讓他得以擬出一套可以更投入自然課的策略。Amy則是指出,互動式對話不僅讓她能夠更仔細地專注於班上ELL學生的需求,也提供了另一個面向,讓她更深入反省自己的教學。此外,互動式對話的架構提供了一個空間,讓Amy可以擬定出積極的策略來引起學生專注,並且又不挑戰她身為老師的權威。

成效2 承擔起學習的責任

其次,互動式對話會讓學生承擔起責任,扮演與自然課程有關的額外角色。比方說,在一次互動式對話結束之後,Andrés(六年級,來自多明尼加共和國)對於討論的其中一個主題很有興趣,並想了解更多,這個主題是:班上的同學們「喜歡自然課的哪些部分,不喜歡自然課哪些部分?」因此他想要在課間休息時間對同學進行調查,靠他自己一人,調查全班同學喜歡與不喜歡的事項(田野記錄,2011年3月17日)。

在下一次的互動式對話會議上,Andrés帶著自己的筆記本來參加,上面記錄了班上同學的所有回應,他報告了他的調查結果,並把班上同學的觀點提供給這個小組參考。透過這項任務,Andrés有機會確確實實地應用英語進行說、讀、寫、分析的能力,且該任務還跟班級社群的需求息息相關。此外,他還取得為那些沒有參加互動式對話教學的同學們發聲的權利。這個例子證明,互動式對話能夠讓學生在真實世界運用調查和讀寫能力,來執行現實生活裡的任務。

成效3 分攤學生學習語言的責任

與ELL學生進行互動式對話教學,讓教師有機會明白到:語言需求可能會造成學習上的社交層面更複雜。比方說,在另一次互動式對話過程中,有四個中國裔七年級女生(他們都會中文和英文)表達了他們的挫折感,因為他們被老師要求要跟新加入的學生同一組,並得用中文解釋活動。

在那次互動式對話教學中,自然科與ESOL老師解釋說,他們之所以把新加入的學生安排跟那四位女生同一組,是因為這些女生能夠用英語和中文溝通。這四位女孩都承認,被安排在具備混合語言(mixed-language)能力的組別,有助於她們的母語和英語的發展。其中一個名叫Ahn的女孩解釋說,在多語小組可讓她在自然科學習過程中受惠,因為她「必須一遍又一遍解釋某個東西,所以她也就學到了更多自然科學。」(互動式對話教學謄本,2011年3月10日)。

不過, 這次互動式對話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教師們意識到,必須要更頻繁地重新安排學生組別,以便減輕那幾位女生必須不斷提供語言支援給新學生的責任。此外,教師也意識到,不僅是混合語言小組,如果小組成員的自然成績相差甚大,學生也有機會受惠,因為他們得不斷用各種方式一遍又一遍解釋科學概念給彼此了解。

成效4 培養社群感

最後, 互動式對話有機會強化師生關係,並且更有利於建構一個學習社群。對於互動式對話教學法, 六年級融合自然教育(inclusion science) 老師Yasmin指出:

它使我們有機會多了解彼此,這在向來繁忙吵雜的上學日是很難做到的。學生身為〔互動式對話〕小組的成員,也會有一份責任感,這是互動式對話所帶來的進一步好處(書面意見,2011年4月8日)。

職掌教鞭第二年,Yasmin經常淹沒於規劃、教學、課堂管理等等需求。這種架構(互動式對話)給了她一個機會與學生建立關係,並且非正式地調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互動式對話也有助於讓學生了解,Yasmin老師非常重視他們的意見,這可以建立附帶的和諧關係。

Q 互使用互動式對話有哪些潛在的顧慮?

顧慮1 學生文化背景的影響

雖然互動式對話有潛力成為一種具前景的教學法,有助於教師在課堂上做些正面的改變,不過,我們還是意識到此教學法應用在ELL學生時,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問題,尤其在這次研究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兩大問題。

首先,ELL學生們的文化規範和習慣會不會導致他們不敢說出可能被視為是「批評」的話?為了取得更多背景資料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分析了有移民學生參與(尤其是亞洲國家的新近移民)的互動式對話,從我們的分析看得出來,這些學生與西班牙語國家的移民,以及以英語為母語的同儕,非常不同。這些亞洲學生特別難以啟齒提出改進課程的建議,尤其如果是要批評老師的作為時。

過去針對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所做的互動式對話研究中,很少有學生會難以啟齒、不敢說出可能被認為不尊重權威人物的話語。但在我們的研究中出現好幾個例子,都是學生掙扎著要不要說出他們對改善課程的建議。舉個例子,有個中國移民學生名叫Yew,他表達了他的顧慮:學生應該在課堂上做決定嗎?他說:「如果我得要挑選自己的組別,我很害怕我會做出錯誤決定。」(互動式對話教學謄本,2011年4月5日)。

當Yew的老師問他是否想跟自己的朋友同一組,他再次表示,他覺得老師做的決定會比他做的決定更好。相反的,同樣在那次互動式對話當中,一位波多黎各學生(她家裡所使用的語言是英文)則強烈表達她希望跟自己的好朋友同一組。

顧慮2 學生英語能力的影響

第二個問題,是要探討學生的英語能力對他們參與互動式對話有何影響──互動式對話的核心概念是開口說、被聽到。相較於以前的互動式對話研究,在這項研究中的ELL學生在英文口語方面的熟練程度很多元,他們很少在對話過程中搶話講,較少使用手勢,常常避開眼神接觸,不敢直接向老師提問。這些差異是起因於語言因素,還是文化因素,或兩者都有,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才能斷定。無論如何,教師必須把學生的英語程度考慮進去,並提供廣泛的支援給選擇參與互動式對話的學生。以下提供幾點建議,包括:找口譯人員來支援互動式對話(包括有雙語能力的同學、教師、家庭或朋友);提供輔助教材(例如照片、書面文字、課本),讓學生能以各種不同方式表達想法,以提高參與對話的投入程度。此外,在將學生分組時,我們也鼓勵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聽力程度。

未來的研究將會探討,在語言程度同質化(homogeneous)以及異質化(heterogeneous)的組別裡,學生的第一語言(L1)如何透過口譯人員來影響新手和中級程度學生的對話。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鼓勵教師讓學生參與各種分組工作,如此,對話將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和見解。

此外,我們也鼓勵教師把社會層面考慮進去,在將學生分組時,納入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性別、不同的自然成績程度、不同的英文程度等因素。雖然我們的互動式對話是應用於國中自然課的教學,不過我們確信,任何科目、任何年級的老師都值得採取這種對話方式,來擴展學生們在內容與語言學習上的機會。

總之,互動式對話提供了一個能透過社群來進行的教學架構,也讓學生有更大能力,讓他們的意見在決策過程中凸顯出來。互動式對話也有助於讓教師了解學生的需要,並幫助建立社群以及師生關係,這對於自然科學和語言學習有可能產生正面的成果。儘管將這套方法落實於ELL 學生身上時還有好幾項因素有待思考,不過,互動式對話應能提供教師和研究人員更細微的、個人化的理解,最終對於語言和課程內容的學習都有幫助。

致謝:

本文是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贊助的研究案所撰寫完成,贊助批准號:HRD1036637,G-SPELL《英語學習者的性別與科學程度》(Gender and Science Proficiency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以及「首爾國立大學新進教師開拓基金」的研究贊助。對於本文提到的互動式對話研究案中所有參與的老師與學生,本文作者們也致上謝意。

 

Beth A. Wassell

師資培育副教授,也是ESL(以英語為第二語言)和外語教師認證課程的籌劃人,任教於紐澤西州格拉斯波羅(Glassboro)的羅文大學(Rowan University)。她的研究檢視了城市學校ELL 學生的經驗和學習,特別聚焦於師資培育。

Sonya N. Martin

科學教育助理教授,任教於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她過去是爵碩大學(Drexel University)終身教授,在那裡她研究學校自然科學課在性別、族裔、語言的交叉影響,特別聚焦於透過科學探索來促進語言學習的方法。

Kathryn Scantlebury

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化學與生化系的教授,也在該校的「藝術與科學學院」擔任中等教育主任。她的研究領域聚焦於都會教育的性別議題、職前教師培育、教師的職業發展。

 

◎作者:Beth A. Wassell ∕羅文大學(Rowan University)、Sonya N. Martin ∕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Kathryn Scantlebury ∕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

◎譯者:林錦慧

© 2013 TESO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原文刊載於TESOL Journal 4.4, December 2013,本刊之轉譯係經TESOL正式授權,然譯文並非由其審閱。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