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語政策:另一項愛台建設


 

過去幾年來,關心外語教學的學者專家非常憂心:台灣在國際競爭中,最基礎的外語能力(以英文為例),雖然在整體的政界、學界及產業界的關注下,卻沒有很大的成長。然而透過各種不同的國際資訊,不管是媒體報導或是各國的學術研究,都可以看出,從歐美到亞洲,對於該國的語言政策,尤其是外語教育政策,都不斷地強調外語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一環。美國在911事件和中國大陸崛起之後,感受到外語能力以及對外國文化的認知,不但是其戰略思考的重要方向,更是現今經濟產業競爭的基礎。學界及國防部均積極討論跨語言與跨文化的認知能力。歐盟基於提升其經濟整合及全球競爭力,提出了歐盟的語言架構與政策宣示,積極提升其聯盟內人民的外語能力。亞洲的日、韓等國,感受到全球跨文化與跨語言挑戰,更以實際行動,投入大量教育與訓練資金,致力其公部門與教育單位的外語能力提升。

       面對世界各國的另一種競爭:外語能力的競爭,台灣這幾年的努力為何?我們透過國小英語教育的深耕、全民英檢及各項國際外語能力考試、大學多元外語能力的強化等具體措施,確實達到了重視外語能力的目標。然而這些成果是否足以讓台灣面對未來的競爭?我們的大方向、我們的政策指標為何呢?在整體的國際競爭力上,外語能力的培養有無一套完整的做法呢?

       本期English Career,以語言政策為主題,刊載了學者專家及國外的研究報告,提出了歐美及亞洲各國的外語教育思維與做法。美國研究未來2015年高等教育的知名學者Daniel Yakelovich列出未來10年高等教育首要目標是「了解其他文化及語言的需求」。在語言學習範疇上,MLA學會建議美國大學的教改方案是:「重新制定主修語言學習目標,培育跨語言與跨文化能力」以及「改造大學語言課程」,要結合各種文化、歷史、地理及其他人文領域知識(簡稱ECP:English for Cultural Purposes)。

       反觀台灣,在這一波論述中,台灣如何思索未來的方向?過去幾年來,一談到語言政策,經常陷入意識形態之爭,很少從經濟面及文化教育面,或是從國際競爭面,來思考這個問題。面對政治新局,面對國際新一波的競爭(經濟的、文化的、教育的),我們應該有一套完整的思維,也應該有一套長久的語言政策。在此,我們將目標放在國際競爭。母語及本國語言的教育政策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台灣需要國際生存的空間,在有限的資源裡,我們應該建構外語政策,擬定我們的外語教育方針與外語發展策略。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課綱或是特定的計畫,我們需要的是國家的外語政策!而這項政策的制定,不僅是教育部門的責任,更是經濟、外交、科技及文化的跨部會合作。

       

在本期文章的眾多討論與論述中,我們認為有想幾項議題與策略,值得大家來思考與借鏡:

一、英語成為第二語言:除了母語與本國語(中文)外,師法歐盟及亞洲其他地區,以英語這個全球化語言作為我們的第二語言。

二、訂定各級教育(大學、中小學)及政府各部門公務人員的外語能力指標。

三、外語教育往下紮根、往上發展:中學之前完成英語基礎與通才教育、大學以上及職場以英語專業教育為主、高中以重點方式實施第二外語教學。

四、外語教育資源(預算及師資)應以中小學為主,建立小班教學,活化中小學之語言教育。

       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工具,也是一種思維的方法。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一個國家人民的多元語言能力,可以檢驗這個國家的多元思維與創造能力,更是面對國際競爭的信心基礎。在此,我們提出了一些粗淺的看法,希望引起重視與討論。歡迎大家一起來加入這項愛台建設。

       

政策需要長久的醞釀與辯論,我們特地開闢了一個討論的空間:www.englishcareer.com.tw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