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文教學也要「術業有專攻」


 

       本刊上期推出的國家外語政策專輯業已引起廣大迴響,9月19日本協會再接再厲與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合辦「國家外語政策座談會」,邀集到產、學、官精英濟濟一堂,更深入地探討相關議題與策略,會中可以感受到各界對提昇公務員、上班族及學生國際溝通語文能力與國家競爭力的關心與厚望。容我在此先表達誠摯的感謝。

       回顧本人服務台北美國文化中心期間,曾協助成立國內的美國研究組織(1978年中華民國美國研究學會)與英語教師組織(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師學會﹝ETA: English Teachers’ Association—R.O.C.﹞創立前後曾獲美國文化中心英語教學專案之協贊支持),於2007年及2008年先後赴西雅圖及紐約,參與TESOL年會,重續前緣,加強合作,並獲選為TESOL無任所大使(Ambassador at large)及ESP I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Interest Section)的海外委員,協助推展會務,評審ESP論文。故而邀請到奧地利籍的新任主席Dr. Oswald Jochum,針對ESP教學內容重點,課程規劃、歐美發展現況及國際推展策略等議題,分享其經驗看法。

       本人早自師大英語系初畢業時,在陸軍財務經理學校(前國防管理學院)服役,因緣際會利用軍務閒暇任教YMCA,深深體認到各專業科系大學生或社會職場人士,因大學所學與職場脫節,幾無用武之地而飽受衝擊,課程規劃(course design)須跟上時代需求與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s):制定課程目標須先切合學生的程度、資質、興趣及個人與社會大眾當時的需求。

       1977年楊景邁教授就已洞悉專業英語(ESP)時代來臨,也主張英語文教學也該「術業有專攻」,因而在中央大學為 547 位理工科學生傳授ESP與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課程以有別於傳統的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課程。他建議:(1)首先應為理工學生做「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2)開發ESP教材;(3)建構專業英語的論述與分析;(4)提供更多溝通式的練習並擴伸閱讀習慣。可惜此後30年ESP的調查報告鳳毛麟角。直到 2005 年 ETA 會長戴維揚推動成立 ESP IS 並出席美國TESOL年會與TESOL的ESP IS建立關係。ETS的王星威代表主動在台灣ETA年會中辦理ESP Session,國內各大學一時風起雲湧,例如:輔英科大陳英輝院長於2006年辦理Nursing & Medical English的研討會,會中並探討科技大學ESP教學的評量機制與學習成效追蹤,除小考、月考、期末考外,還應加入Performance-based(實作評量)與Portfolio-based assessment(檔案評量)並鼓勵同學參與證照導向的英文檢定,例如倫敦商會(LCCI: Londo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於2003年登台推廣國際證照考試與訓練。透過上述多重評量機制(classroom, self, and standards)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

       馬總統於今年曾提及新政府最緊迫的任務是「帶領台灣勇敢地迎接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又在今年9月公開表示「國家考試研擬全面加考英文」,以期勉強化政府文官的全球化競爭力,也是本會關切的議題。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又於9月19日召開「國家外語政策座談會」號召產官學及業界菁英集思廣益,探討台灣面對全球化所應積極構思的外語政策。本期特採訪報導該座談會,以饗讀者。

       為促進各大學院校之間針對ESP課程規劃的交流與合作,輔英科大人文學院陳英輝院長,特廣邀專家學者,將於11月7日籌組「台灣專業英語文學會」。籌備會業已根據各校學院系所的專長特色,予以分門別類,做出妥適分工,邀請各領域英文專家學者各自就所長相關專業英語教學與應用方法進行研究,本刊特別收錄他們的ESP專文,集結為「專業英語文特輯」,包括陳超明的「大學英文課程困境與專業英語─政策與執行的幾點看法」;陳英輝編譯的「以文體類型為本的教學暨專業英語文課程設計」;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張玉櫻教授的「專業英語與高等教育」;成功大學外文系鄒文莉教授的「改造大學英語課程─成功大學專業英語教學計畫」。ETS台灣區代表總經理王星威的「EIL趨勢與台灣英語教學政策之關連性探討」;英國倫敦商會考試局台灣代表處張祐康的「國際ESP的借鏡─介紹LCCI發展經驗及各項ESP證照」等,讓讀者對國際專業英語的多元面貌有初步的認識。

       另外,本人今年還參加了由教育部國際文教處協贊,在華府舉辦的美國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60週年年會(由台科大協同22所台灣大學院校組成的台灣錧),感受到國際教育界對英語教育的重視。特引用了其會刊International Educator(9-10月號)的專題報導:Building a Fluent Workforce: Supply & Demand的一段話,作為總編輯的結語—Being proficient in a foreign languag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the global workplace in today’s “flat” world.

       “Knowing how to speak a language of another country as well as adapt to its business culture – in other words, being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 is a powerful combination”  (Janet Hulstrand)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