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英國文化協會特邀國際知名英國學者David Graddol來台灣,針對英語在全球化衝擊下的未來走向為題,在北、中、南舉辦了三場講座活動。亞洲大學很榮幸接辦了中區的活動。雖然安排的時間是在非假日的星期三下午,但仍獲得中區大專院校如東海、靜宜、中興及吳鳳技術學院等,以及高中職或國中小學如埔心國中、南投高商、竹山高中、社口國小、炎峰國小、信義國小的英語教師及研究生熱烈參與。這熱絡不僅透露出台灣本土從事英語教學的老師,對英語教學展現一向的專業認真,也從他們對Graddol議題的關注,看出英語由外語(EFL)或第二外語(ESL)轉變成全球英語(global English)的趨勢,在台灣已引發了某種程度的注意。
英語已然成為世界語
20世紀末,全球資本的擴張,經濟結構一體化,全球化已成為時代不可抵擋的潮流。它對現實社會之影響不只在經濟、科技,更涵蓋了文化面向,英語在其衝擊下,未來的發展有了革命性的轉變。這種轉變對英語教師教學信念及學習者態度,以致對英語教學成效的影響是個值得注意、不可輕忽的問題。國際上一些學者,以全球化觀點審觀英語教學之相關見解,主要涵蓋:全球經濟改變,英語也跟著改變;英語教學不應再將英語以第二外語(ESL)或是外語(EFL)視之,英語應是全球英語、世界英語(world English)或國際英語(international English;EIL),是種去國家化的語言,一種所謂的世界語(lingua franca)(Warschaucer;Mckay;Jenkins;Crystal;Graddol);使用英語者不再是圈內母語人士而是正在十倍加速成長的外圈非母語人士(Kachru);2020年後世界各地的人士皆有能力以全球英語溝通(Wells);以往學習標的語(target language)文化為主的溝通式語言教學(CLT)面臨質疑,轉而強調全球英語的精神首重用英語表達、溝通自己的文化內涵(Alptekin;Canagarajah)。
走出EFL框架的English Next
Graddol是當今西方學者中針對以上語言全球化此議題著墨最多的學者之一。在此次亞洲大學的演講,正如其著作《英語下一步》(English Next)書名所標示,主要是談關於英語在未來全世界新的角色扮演。從語言全球化深入探討英語未來的面貌,Graddol的主調由其書第一頁標題下的一句修辭性問句展露無疑:「為何全球英語可能意味著英語不再是外語」(“Why global English may mean the end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基本上Graddol的看法與前列學者們的見解有如同曲異工:Graddol的全球英語之曲以具歷史脈絡的縱深及宏觀譜出,由語言學、教育、經濟、文化、政治、道德、人口、科技及其他新語言趨勢的發展(尤其中國與西班牙語世界的崛起)等多元角度看審視英語未來走向全球英語的議題。他的演講主調搭配一張張令人驚艷的簡報特效(數據曲線直上直下的特技,萬花筒般繽紛的色調)讓聽眾樂的「懸置懷疑」(suspend disbelief)隨著起伏有致的簡報畫面,被講者具說服力的論述所滲透:
1. 全球英語意味英語不再是英語為母語之人士(如英美人士)所獨有,任何人都可享有(宣稱擁有)的權利(claim ownership)。使用者主要是用它做跨國或國際溝通,不是用來內在化標的語國家的文化。相關教學也應走出以EFL教學信念架構出的教學法。
2. 全球英語是種所謂世界語(lingua franca),各國英語使用者自然地會將其本土的文化、語言等元素帶入,而在可接受範圍內改變原英語主流語言結構,因此,全球英語教學在教法上,不必步步亦趨於英語主流價值教學的標準。
英語教學主流價值有待審思
的確,全球英語對台灣本土英語的教學之影響是值得省思的。如今面對英語全球化趨勢,如何將英語由EFL轉為以lingua franca來定義,並由此角度作為英語教學的信念,依此省思甚至重構台灣的英語教育,是台灣政府及學界正面對的挑戰和使命。亞洲大學教發中心主任曾守得教授,以他多年語言教學的專業及經驗,在聽完了相關演講也表達了下列感想:「全球化以後,英語主流價值教學的標準可能不再,我國英語教學語言結構的正確性與可接受性可能頓失所依,對這台灣英語教學的影響很大,如何因應,國內學者專家可能必須加以正視。」
目前台灣有關以全球英語概念看待英語教學之未來的研究正方興未艾。去年的11月台中教育大學主辦的2007 TEFL國際研討會,就有幾篇以全球英語觀點談英語教育的論文發表。但在學習實務上,全球英語概念有待更細膩、更有系統的凝聚。東海大學吳素惠教授,根據其近年專注於台灣全球英語概念教學研究的經驗指出,很多台灣的英語學習者仍犯著所謂「英語為母語人士之誤謬」(native-speaker fallacy)─誤信英美人士是最理想的英語教師;誤認北美或英國式口音是準則;誤判學習英語主要的溝通對象為英美人士。Graddol的演講以及相關以全球英語觀點看待英語教學的主張,相信將有助於台灣學生了解,今日最多的英語使用者,是英語非母語的非英美人士(non-native speaker),未來他們英語更多機會是使用在與這些人士的溝通上。同時這些見解可以用來協助思考台灣英語教學現況的瓶頸:
1. 台灣近年來考試為導向的英語教學,讓台灣的學子只重學習(learn)而非使用(ues)。全球英語強調使用─用來溝通,用來表達自己文化內涵─或可潛在強化本土學子學習英語動機,以增加學習成效。
2. 全球英語趨勢的形成,表達了一個很強烈的訊息:今日大多數英語使用者不是英語為母語的英美人士,真正經常要面對的溝通對象是其他非英美人士的英語使用者。台灣學生以心理層面言,能因使用者語法、口音上的多元,減輕自己說英語是否「標準」的障礙,同時更可具體感受語言的價值,主要在於溝通。
台灣英語教學界的現況及努力
從大專英語教師為立場,尤其憂心的是台灣大學英文的水平。近年來台灣托福(TOEFL)及相關英語能力測驗成績每況愈下,已近乎敬陪亞洲四小龍末座,引發台灣全球化下競爭力的隱憂。台灣大專英語教學的發展,一直著重在教學及教材法、學習評量及課程規劃的研究論述。同時教育部2005起即以「全力提昇大專校院學生英語能力」為首要政策。政府方面也有公務人員英檢證照的要求配套。但這些零星規劃終難形成具整體前瞻的政策氣候。主要是因為參與政策之制定者還未共識到英語的新面貌對於未來世界各地經貿、文化、英語學習以及國家政策將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一旦有此共識就會了解一個更整體、縱深、前瞻的國家外語制度及政策是談英語教學成效之必定前提。這樣一個國家外語政策需要更多來自產、官學界的重視及關懷,為之注入動力及活力。學界近一兩年的努力是可見的。政大公企中心主任陳超明教授去年主辦的產、官、學之國家外語政策論壇及用「national policy foresight: 2020 's Taiwan」為訴求,催生具前瞻性的國家外語政策之相關建言,是其一;成功大學以ESP取代大一英文傳統EGP的教學實驗計畫,加上輔英科大陳英輝教授連續四年以國際研討會方式,用具國際觀瞻的視野,為台灣大學英語教育披荊斬棘,加持台灣本土ESP教學新局面之開創,是其二;最近成立的台灣專業英語文學會,及相關雜誌如English Career的有系統規劃之語文教學特輯,是其三。這些由不同面向對英語教學所做之新嘗試要能開花結果,不是本身的努力可期待的,最重要的動力是學界同儕專業的認同及正面評價,或張愛玲式的「慈悲』。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僅僅專業不是「懂得」。高度人文素養加持的專業才是「懂得」。慈悲也不是沒標準的婦人之仁,是「懂得」後,樂觀其成的寬容。而創新就是需要這種「懂得」的「樂觀其成」的態度來成就的。
思量台灣高等教育的評鑑制度
落筆至此,順便聊一聊評鑑。近一兩年台灣高等教育的評鑑大體檢,搞得沸沸騰騰。有其正面動機,但實施過程太拘泥於細瑣項目。若說某國立資優大學外文系的「待觀察」令人難以想像及難以坦然以對,本人感同身受,因任職的亞洲大學外文系所也面臨同樣的的評鑑結果。本系新設立之碩士班,課程設計著眼於突破外文系碩博士課程一向文學、英語教學分家的做法,嘗試走出以文學、文化理論研究文學的傳統,以強調文學的英語教學之ESP作為課程設計。成立半年就面臨教育部評鑑。當天來訪評鑑委員們的當面肯定,很具體地呈現在後續的評鑑書上:「將原本一般大學隸屬不同領域或學程的專業,統整成一個新的碩士學位學程,觀念創新、做法的突破皆值得嘉許」。但最終經過評鑑中心的另一番機制,結果被以「待觀察」評定。挫折之餘,想問,在大方向正確之際,多些「樂觀其成」,好讓本系在「通過」的肯定下,經過未來三、五年的用心盡情揮灑,再面對下一波評鑑;還是要保守看待,用「待觀察」讓本系未來一年為了符合再次評鑑項目細節而瞻前顧後,盡失發展動能,何者較符合大學教育所強調的自由精神(liberal)?
具備國際、前瞻、親切的英語新趨勢
還是回來談本文主題。如同所有創新及努力,這些英語教學上的努力及新嘗試的活力往往是由一些新觀念,新趨勢所觸動。除了國內的努力,未來我們需要像Graddol這樣學識前瞻的國際學者,帶來更多有關英語未來走向的新趨勢,以觸動台灣英語教學界的不斷省思及永遠跟上全球脈動的新嘗試。未來英語教學上努力及新嘗試不會落得令人扼腕,永遠有如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談論現代性時用的一個詞:「一個未竟之功」(an incomplete project)。
最後謝謝英國文化協會安排Graddol來到座落台中霧峰鄉的亞洲大學,讓與會的英語教師了解到英語教學的概念及方式必須隨著英語由EFL轉扮成全球英語這個新角色重新調整外,更具意義的是,因為這安排讓中部許多偏遠地區,用心英語教學的老師,能就近資源分享。尤其,本系碩士班學生不再是面對一篇篇冰冷的文章,作全球英語的教學省思。他們與Graddol近距離、面對面的討論、對話,沐浴於學者的學識風範、幽默親和中,讓此省思有了最佳的質感。Graddol的全球英文之前瞻觀點,為這群未來台灣英語教學界一份子的年輕學子帶來了教學視野上一個具全球觀瞻的高度。有了這種高度,未來台灣英語教學的成效是可期待的。
結語及省思
最後有幾個來自教師與學生的意見回饋,或可值得大家分享及反思。首先是, Graddol也注意到的國際上不斷加溫的華語熱。這股全球華語熱,加上14億華人學英語所形成的一股力量,會不會對英語的新角色,所謂全球英語,在21世紀的榮景造成另一波的衝擊?同時,由於中國大陸的政策與經濟崛起,主要英語系國家及歐盟各國,皆與中國大陸建立堅強的外交關係,其深層潛在仇外思維是否會左右其學習英語的本質,身為台灣英語教學者,華人一份子,是否責無旁貸,應對這方面的研究多於著墨?其次,英文獨領風騷,台灣近年來學生不重視英文學習,又荒於學習中文,對於國人的弱勢中文與對手堅強的英文競爭之憂慮,是否是另一個語言學習值得觀察的面向?最後一個省思是,主流英語作為西方的語言,其中所蘊含的民主、自由、尊重個人、勇於挑戰等西方人文價值,是否在英語未來新面貌中,還能毫不稀釋地透過人們的相互溝通接觸中,散發如舊?